1997年我国外贸走势预测及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外贸论文,建议论文,我国论文,走势预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我国外贸政策环境出现了明显变化,但是对外贸易基本上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5%,超过计划控制的指标,其中进口增长5%,出口增长4%,贸易顺差约15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预测,1997年我国外贸走势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一、1996年外贸形势分析
1996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令人担忧,但进入下半年外贸出口逐月回升,进口增长略有回落。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1996年上半年出口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受1995年上半年基数过高的影响。1996年下半年随着出口增长基数降低,出口同比增长速度明显提高。
2.由于促进外贸出口政策措施逐步落实,企业出口的政策环境趋于改善,外贸企业对年初政策的不利变化也有所消化和适应。特别是1996年5月以后出口退税进度明显加快,使外贸企业的运作能力明显改善。
3.尽管国有外贸公司出口下降,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和自营出口有明显提高。退税政策和退税款拖欠,主要是影响了国有外贸企业,而外商投资企业和自营企业出口基本上不受退税政策影响,由于国内市场的制约,其只有向外发展扩大出口。与此相对应,国际市场需求弹性低、竞争日趋激烈的劳动密集型纺织、轻工和大宗原料产品出口受到抑制,而需求弹性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则相应增加。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和自营企业产品出口的扩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外贸专业公司传统出口商品的下降。
4.进口增长速度难以提高。由于我国以往有80%以上的进口商品享受各种关税减免的优惠政策,1996年4月1日我国大幅度调减关税的同时,取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待遇,进口商品价格没有明显下降。同时,由于我国进口数量规模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国内需求,下半年仍然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因此投资增加平稳,尽管国家动用少量外汇储备用于进口,但进口增长速度仍未出现反弹。
根据以上因素分析,虽然1996年我国的外贸出口和进口的增长速度都会低于上年,但仍将保持适度增长。从出口看,1996年预计达到15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进口达到1400亿美元,增长5%,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增长5%,比上年低近10个百分点。外贸顺差达到150亿美元,仅比上年减少20亿美元,约等于减少200亿人民币的国内需求。尽管1996年外贸发展超出了年初的预期,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值得关注。其中突出的一点是,1996年下半年外贸出口的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加工贸易扩大所致,一般贸易出口的前景仍然难以乐观。预计1996年一般贸易出口将比上年减少120亿美元,下降14%左右(1—11月份下降13%),占外贸出口的比重将由上年的47.3%下降为40%左右。一般贸易与国内相关产业关系密切,料件基本上由国内提供;同时一般贸易主要由国有企业承担,所占比重达90%以上。因此,一般贸易下降对国内相关产业具有突出影响。按以上估算,一般贸易出口下降使国内工业部门的供货需求约减少1000亿元,这部分生产能力将转向内销或被迫减产、停产。目前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内销市场难以开拓。与贸易出口相关的纺织、轻工、一般家电产品增长速度下降和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二、1997年外贸走势预测
展望1997年,受国内外不同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将进一步趋向好转。由于1996年增长基数相对较低,增长速度会有所提高,但不会出现较大幅度上扬,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一)影响外贸的国际经济环境
目前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处在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1997年将继续维持较强势头。据联合国初步预计,1997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长率将达到4.1%,世界贸易额预计增长8.4%。其中,与我国有较多经贸关系的东亚地区及东盟成员国增长势头将较为强劲,作为我国出口商品主要市场的发达国家仍会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1995年我国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已达22%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5以上要通过国际市场来实现。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和贸易量的扩大,将带动我国出口需求稳步增长,并成为促进1997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
但是,国际市场容量扩大的份额究竟有多少可以为我国出口商品所拥有,则取决于相应的贸易环境和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以下几方面看,我国外贸发展将面临着不利因素的制约:一是在目前的世界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我国目前仍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法充分享受多边贸易体制给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带来的益处和利用其来保护自己免受贸易保护主义的损害,例如根据多边贸易规则抗衡单方面经济制裁。同时,我国没有一个区域性贸易组织作为依托。区域经济贸易组织实行对区域外国家排斥的贸易政策,将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二是贸易规则变化对我国产生影响。美国于1996年7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原产地规则,该规则将国际通行的以“实质性改变”地为原产地的惯例,改变为以最后缝制国为原产地。同时,加工贸易必须增值15%以上才能属于原产地产品。由于该规则是在1996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影响时间较短,1997年全年纺织品都要受到这一改变的影响。加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从名义上讲,香港转口出境的产品都要计入我国的范围,配额的限制将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三是重新返回传统出口商品市场的困难。1996年上半年,外贸企业在经营困难、出口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被迫退出部分国际市场。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旦退出或竞争乏力,就立即会被东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所占领,而要重新夺回这些市场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从这一点看,1996年上半年的外贸出口滑坡可能会对后两年的出口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1997年外贸发展的因素有:
1.1997年宏观经济运行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平稳回升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1996年略有加快,但增幅不会很大。同时,国家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投资需求的过快增长,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运行。国内上述宏观经济环境,一方面会保持缓和的供求关系,为出口货源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国内需求增长有限,企业为发挥生产能力必须十分注意重新开拓国际市场,形成“挤出”效应。
2.1997年的外贸政策会相对宽松。首先,中央财政将在1997年如期将前两年所欠的出口退税款归还给企业,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状况会进一步缓解。其次,企业对1996年出台的政策已经逐步适应,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扩大出口的能力,政策磨合期的结束也会使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质量在1997年有所提高。再次,1996年制定和推出的促进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如提供出口优惠贷款、加强工贸结合、促进自营出口等,会在1997年进一步发挥作用。这些都会对外贸出口带来积极影响。
3.进口不会明显扩大。我国进口规模的变化与国内需求状况高度相关,1997年国内投资需求增长将促进进口增长。但是,由于1997年依然适度控制投资增长,投资总额不可能出现跳跃式的增长,贸易进口额也会大体稳定。
国内环境也存在一些制约对外贸易的因素,主要是:
1、国有外贸出口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尽管1996年物价上涨幅度持续回落,但是连续两年物价上涨使国内出口换汇成本逐步提高,目前全国出口换汇成本在8.40—8.50元左右,高出汇率0.10—0.20元。这种状况,使多数一般贸易出口经营单位盈利减少或亏损,多出口则少盈利或多亏损。1997年出口退税率不可能提高,出口换汇成本因外汇储备较多而难以下调,这就会使企业经营面临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
2、目前,一般贸易出口的弊端日益显露,继续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尽管会使出口总额保持增长,但是也将导致外贸出口结构更趋脆弱。这是外贸出口发展方针面临的两难选择。
3、进一步扩大出口有赖于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从短期来看,这两方面都难以取得明显进展。
根据以上总体分析,预计1997年我国外贸发展状况将好于1996年。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企业对政策变化和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会逐步提高,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将比1996年有所提高,达到10—12%左右;进口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略高于1996年增长速度。这样,1997年贸易收支依然会有较多盈余。结合资本项目的变化(1997年进入偿还外债高峰,资本净流入有所减少),1997年外汇储备仍将比1996年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会明显下降。仅从外汇供求角度来看,在这一背景下,1997年人民币汇率依然存在着小幅攀升的压力,预计会在8.25—8.30∶1之间窄幅波动。
三、开拓国际市场应当采取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面对1997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外贸工作应当在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努力促进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开拓新的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保持相对较快和稳定合理的增长速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保持鼓励出口政策的相对稳定性。1996年外贸出口形势变化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我国外贸出口发展客观上已经进入由追求出口规模的粗放发展阶段,转向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的集约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宜再以行政手段和优惠政策促进出口规模的扩大。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改变拓展国际市场这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外贸出口增长方式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促进外贸企业进行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扩大国际市场对我国国有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积极培育新的外贸出口支柱产业和重点产品,鼓励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创造更多发展机会,特别是切实解决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
(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速外贸企业重组和规模经营的进程。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外贸经营企业结构正在向适合大中型专业外贸发展公司的方向转移。外贸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化,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通过优胜劣汰和企业兼并实现规模经济创造了外部条件。应当顺势而为,加快推进外贸体制改革。首先,以外贸规模经营为目标,鼓励并扶持一批大型工贸集团,实行综合商社试点。对于这些企业,优先安排出口退税、优先审批设立海外企业或办事机构,优先享受出口配额。其次,鼓励贸易、工业、科技、金融部门联合组建外贸集团。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融资、参股、控股、兼并等多种形式,建成具有可靠基地和综合功能的企业集团。最后,推动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外贸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外贸企业的联合和兼并。对于外贸企业兼并,应当参照“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有关规定,准予享受优惠政策。
(三)优化出口商品结构。1996年上半年出口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传统出口产品增长速度下降后,新的高附加值出口产业成长缓慢,不能弥补原有优势产品出口的下降。从国际贸易发展和我国动态比较优势来看,今后几年我国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应当是机电产品出口的扩张,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出口机电产品的扶持。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机电产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增加出口融资的规模,扩大出口融资项目和产品的范围,完善对出口融资产品放贷的审批。二是赋予机电产品生产企业更多的自营外贸自主权,使出口企业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参与外贸竞争。应尽快消除专业外贸公司与自营出口在政策上的不平等,以鼓励生产企业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在扶持机电产品出口的同时,对原有优势出口产品也要提高加工深度,增加附加值。
(四)努力实现市场多元化。政策措施的基点是稳定北美、欧洲、日本和港台市场,重点拓展东欧、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要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增加销售渠道,尽快建立起出口商品分拨中心。同时,改革对外援助方式,选择有资源、有效益、有市场的项目,如对我国出口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的装配企业及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中小型项目,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合资企业,以带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
(五)继续为扩大出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加强工贸结合,积极扩大自营出口。国家要进一步尽快放宽对自营出口企业的审批,放宽经营范围,扩大经营权限,统一自营出口与外贸公司出口的政策待遇,积极扩大自营进出口规模。二是继续加快出口退税,争取1997年将所欠出口退税款全部还清。同时,对于外贸企业因拖欠出口退税款而增加的等额银行贷款,可挂帐停息,以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实行信贷倾斜,优先足额保证重点外贸企业和出口创汇大户的流动资金。生产企业可以凭借出口合同或外方开出的信用证,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或根据财政部门出具的出口退税证明申请贷款,银行应给予优先提供。
(六)进一步完善进口管理。根据国内优化结构的需要和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进一步下调关税税率。同时,扩大进口关税配额的范围。继续完善边贸进出口政策。加强进口和加工贸易的监管,打出走私,保护合理有序的进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