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的绿肺”——以教育为导向的国内外中小学绿色学校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导向论文,国内外论文,学校论文,象牙塔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绿色学校的概念
1、“绿色学校”的发展
绿色学校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丹麦,1991年,丹麦提出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建议。
1994年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FREE)首次提出了一项全欧“生态学校计划”(Eco-Schools),其目的是使环境教育从课堂教学逐步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学校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环境管理系统。①这一项目在欧洲各国的称谓有所不同:爱尔兰称“绿色学校”、德国称“环境学校”、葡萄牙称“生态学校”。
1996年,我国正式引入“绿色学校”的概念,之后由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编写了《中国绿色学校指南》。同年,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国家教委联合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纲要》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并提出在全国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自《纲要》颁布后,在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倡导下,各地学校积极参加创建“绿色学校”活动。
1999年,欧洲有19个国家开展“绿色学校”活动,并达到了4000多所。澳大利亚、印度、美国、泰国、南非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相继引入“绿色学校”理念,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倡导师生积极参加学习环境知识、校园环境教育与教学、解决社区的环境问题、开展节约资源、绿化环境和环境建设、实施环境管理、开展环保行动、进行跨地域师生环境交流等活动。“绿色学校”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模式。
2001年,“生态学校计划”已经扩展至21个国家的近6,000多所学校。
2005年,我国国务院颁发《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推动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的要求,为绿色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2008年底,共有42,00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创建成为绿色学校,其中国家表彰的绿色学校705所。②2009年,中国在表彰的绿色学校中试点启动生态学校项目。
2、“绿色学校”的含义
“绿色学校”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全面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素养的学校。简而言之,绿色学校的本质特征,就是在学校的建设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其意义在于通过学校的绿色建设,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由此向全社会辐射,提高全民的环境素养。
二、现代绿色学校的特征
1、绿色学校是开放的
绿色学校必须打破心理、文化和地域上的限制,融入社会大环境中。不仅学校之间要加强交流,还要走出学校,加强“绿色学校”建设的互通有无,建立“绿色学校”平台,为各地“绿色学校”提供好的样板。
2、绿色学校是全校性的
绿色学校是鼓励校内全体人员共同加入的,包括教师、学生、教职员工。绿色学校的全民性特点,表现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学校管理方面的要求,即倡导一种公平、民主、尊重、信任和平等的概念。③
3、绿色学校是因地制宜的
绿色学校把环境作为教育的资源。对于学生而言,最直接的环境接触便是校园和居住地:操场、花园、建筑物、街道是最好的绿色教育资源。
4、绿色学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从现代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观点来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丰富的教学方式是环保教育的题中之义。④绿色学校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让学生自己投身到“绿色学校”的建设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责任意识。
三、国内外中小学绿色学校的案例与解读
1、案例一: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深圳华侨城小学的绿色课程和绿色行动⑤
案例:深圳华侨城小学在创建绿色学校进程中,以课程为载体,传播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学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了《华侨城小学低碳生活校本课程学生用书》(低、中、高三册),其主题轴是应对气候变化,在生活中学习,争做低碳达人,六个主题分别是侨小绿色出行、侨小探秘垃圾王国、节约用水、健康饮食、太阳能和风能、碳汇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此外,学校上至领导、老师,下至同学,都时刻履行“绿色”的理念,把“绿色”渗入到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减少碳排放,师生坚持侨小步行计划;家长带孩子生日植树,实行碳补偿;学校安装中水系统,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创设“绿的接力”校园文化墙和生态纪念日长廊。
解读:课程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制定绿色课程,融入课堂教学,可系统地传授绿色知识。但作为绿色学校,不只是传授关于保护环境或节能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去渗透绿色观念,并付诸实践。华侨城小学的绿色学校概念,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绿色学校的内涵。
2、案例二:因地制宜的环保基地建设——上海市曹杨二中⑥
案例:曹杨二中整合校园和周边已有资源,通过“室、园、河、路”四个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绿色学校,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四个基地分别为:
“室”是曹杨二中环保实验室,它是由化学实验室分出来的,目前已初步具备做大气、水质、噪声等监测等十多个实验的设备与条件。申报上海市第六届、第七届青少年环境科学论文课题中的实验,就是在环保实验室完成的。
“园”是曹杨二中环保植物园,这原来是防空洞、地下室上面废弃的瓦砾堆、杂草丛,经过全校师生清理、植树,再经多年的修整、改造,逐步变成现在的植物园。师生们在环保植物园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测试生态小环境数据,在绿化、美化、净化的环境中,受到生动的环境教育。
“河”是学校旁边的桃浦河、曹杨环浜等河道,前者是上海内河污染最严重的水域而后者是上海市内最洁净的河浜,将它们作为环境教育水质对比监测实验的基地。通过调查、采样、分析与比较,积累了数据,提出了整治的设想,获得环保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作为校外环境教育基地,发挥了它的教育功能。
“路”即学校社区部分道路,将道路的绿化状况、交通噪声、机动车尾气、沿路摊档及菜场等污染排放等作为少年环境爱好者参与调查、宣传、测试的对象,让他们将学到的环境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社会上去,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解读:曹杨二中使用学校和学校周边已有的硬件设施,进行绿色学校的建设,符合“开放性”和“因地制宜”的特点。此外,实验室的配套设施,为学生的科学思考提供了硬件保证;通过学校周边两条河浜的比较,积累数据,做出分析,最后提出整治的设想,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结合数据做出的设想也更具创新性。
3、案例三:爱校教育中的绿色家园——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友谊林”和“镕园”⑦
案例: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先后被长沙市政府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学校”和“园林式单位”称号。学校设立了“友谊林”,她既是校园美化的一处点缀,也是该校与多所国内外名校的情谊写照。在这里既有校友捐赠的树,也有和国内外兄弟学校,如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共同种下的友谊树。在“友谊林”中,有的还是小树苗,有的已可撑起一片荫凉,种树育人,见证了其与兄弟院校的友好往来。学校另建有镕园,各方校友捐赠的花草树木种入其间,园内四株古樟遮天蔽日,华盖亭亭,浑然一体,见证师大附中百年风雨。学生们每每路过友谊林和镕园,都有强烈的归属感。
解读:绿色学校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播,行为的落实上,更体现在学校的基础设施中。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依据“见缝插绿”的原则,合理规划学校绿化布局,将学校的对外合作和校友联络工作融合其中,形成优美的“爱校教育”氛围。既美化了环境,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4、案例四:全球第一座“亚热带绿建筑教育中心”——台湾地区绿色魔法学校的“魔法”布局
绿色魔法学校是我国台湾地区成功大学与台大电子合作建造拥有的台湾第一座“零碳建筑”、全球第一座“亚热带绿建筑教育中心”。其以低耗电、碳中和的方式,从外观和内设都采取诺亚方舟的造型,以此来展示通过绿色建筑救助地球的设想。“绿色魔法学校”百分百使用绿建材,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显露于各处,使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师生心中。
这个高三层、占地总面积4,800坪的绿色魔法学校,融入了大量的节能设计,采用13种绿建筑设计手法,包括5种软性节能手法,2种设备减量方法,5种设备节能技术以及再生能源技术:“崇华庭”的自然通风、诺亚花园、厕所的脚踩式通水设备、太阳能光电板、透水JW工法水循环设计等等。建材也使用大量回收原料,如动物、图腾、木头、壁画,就是台湾八八水灾的漂流木再利用。⑧
解读:“理念融于建筑,环保潜入生活”在魔法学校得以完美呈现。绿色魔法学校将建筑的构造、装修的布局和教育的理念完全融合于一体,让每一个进入学校的学生,深刻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特别是装修布局上,小到厕所的通水设备,大到通风系统的设计,都履行了“环保”的理念。相信,这一步步积累传承的绿色理念终能带来魔法传奇。
5、案例五:环保主义者、设计师和教育家的联手合作——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绿色学校
案例:巴厘岛绿色学校由身为珠宝设计师的约翰哈迪以及身为环保主义者的妻子辛迪亚创立。他们拥有一家公司,推广将竹子替代树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避免对雨林进一步的消耗。在看了一部环保纪录片《不愿面对的真相》后,他们决定与当地教育部门联手盖一所“绿色学校”:教导学生与地球和谐共存,同时培育他们丰富的思想,为往后在世界顶尖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建筑面积超过5,500平方公尺,以当地生长的竹子建成,可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独立式竹造房屋,学校构造与周遭丛林、稻田的质朴之美和谐融合。屋顶用一种叫阿兰阿兰的草制成,地板则以泥土做成,墙面以竹子、粘土、棉花与泥土混制而成。
这间称为“绿色学校”国际模范机构有八公顷大的校园,让近两百名学生在具备整体环保意识环境下接受幼儿、小学及中学教育。绿色学校注册主任Ben McRory说:“我们这里有来自全世界约四十个国家的小孩,年龄从三岁到十六、十七岁。我们的学生在这学习阅读、写作、数学和科学等,他们有一个美丽的运动场可以玩耍。他们有艺术工作室也有表演工作室,你认为全世界好学校里该有的东西这里都有”。⑨
解读:建设一所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并能进行长效合作,这样才能把学校建设得更为规范,符合绿色标准,并长久地保持下去。此绿色学校以东南亚常见的竹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教室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稻草,颠覆了一般人观念中的教室形象。它鼓励了学生们对环境和地球有更多的兴趣、更多的参与和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拓展了绿色学校的意义,即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教育。
6、案例六:校园空间的优化利用——美国弗吉尼亚州马纳萨斯公园小学
案例:马纳萨斯公园小学坐落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马纳萨斯公园,被美国建筑师协会评为最绿色的学校之一,建造这所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疗小学生的“大自然缺失症”。
三个教学区分别用“春”、“夏”、“秋”三个季节表示,公共区域为“冬”,通过标牌、导示系统以及不同的色彩来区分各个楼区。每个教学区的走廊都用白杨、樱桃、白蜡、枫树、红橡等多种木材板条组成的不规则图案进行装饰,中间间隔有落地镜,使学生感觉行走于森林中。允许学生在无人监管情况下在教室间活动,还可以坐在豆袋椅和沙发上学习。⑩
解读:将学校建筑与周围的生态系统紧密结合到一起,打造一个从建筑本身到其外延功能都具有节能环保意义的绿色学校,透过每一个机会向学生传达环保理念和生态意识;通过建筑上的巧妙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空间;与可持续的建筑相结合,开放的教室环境和创新的教学手法,提供了比传统学校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以教育为导向的绿色学校建设的当下与未来(11)
1、校园管理项目
2003年9月,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与德国Heinrich-Boll基金会合作启动“中德合作校园环境管理项目”(PREMA),目前全国共有460余所学校参加该项目,帮助学校开展节能减排的教育和实践。通过行政、环境教育、技术和经济手段,在校园内有效控制资源能源的使用、再利用以及循环使用,提高校园环境质量,提高师生员工的环境素养。
2、环境小硕士项目
“环境小硕士”项目(Young Master Program,简称YMP项目)是瑞典隆德大学从1999年开始开发的基于国际互联网的青少年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远程教育项目,已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顺利实施和拓展。我国于2003年开始启动YMP项目,至今已有五批来自26个省份的152所高中成为该项目试点学校,近4,000名教师及学生(15岁-18岁)参加了YMP课程的学习。
3、大众“畅想绿色未来”环境教育行动
该项目是环保部宣教中心与大众汽车集团合作开展的为期三年的环境教育项目,自2007年-2009年在705所国家级表彰绿色学校开展系列环境教育活动。2007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开展了“绿色课堂”、“绿色小记者——我家乡的节能减排明星”新闻作品大赛、“绿色奥运——Flash”作品大赛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青少年的环境意识。
绿色学校的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建设着,环境保护部提供了专门的交流与建设平台,鼓励更多学校参与其中,从环境管理、课件建设、作品大赛等方面推动学校以教育为导向进行绿色学校建设。其中不乏如深圳华侨城小学、上海市曹杨二中这样的模范绿色学校。但不得不承认,许多称为“绿色学校”的中小学仍有观念重于实践、知识传授重于素质培养、课堂教学重于社会参与的问题。那么,未来的绿色学校建设如何以教育为导向,持续进行下去呢?笔者有如下的建议:
(1)从简单做起、从最实际的做起
绿色学校的建设模式,在实际中不应照搬照套。最好根据校情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达到建设绿色校园的目的。以深圳华侨城小学为例:师生坚持步行计划,家长带孩子生日植树。这样简单却实效的做法,是创建绿色学校的快捷通道。
(2)打通校际间联系,面向公众
上海市杨浦区政府斥资,在复旦、同济两所大学间新辟了一条3公里长的彩色非机动车道——“零碳道”。该彩色非机动车道,路面采用高新材料,防雨水侵蚀并增加与车轮摩擦系数。每到一个转弯路口或十字路口,这条非机动车道上都有白色的汉字和箭头标明了复旦、同济的方向,使学生或市民骑车时一目了然,方便了两校师生间的交流,也惠及周边居民能方便地到知名学府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政府投入,架起学校面向公众的桥梁,也是绿色学校开放性特征的体现。
(3)小投入,大收获
建设绿色学校需要一定的投入,各学校的经济状况不一样,但小投入一样会有大收获。甘肃毛寺生态实验小学便向世人证明,只需少量资金便可在偏远地区修建生态友好型学校。这所学校是我国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个实验项目,共有10层,与当地传统建筑一样采用泥砖建造,其他当地材料包括碎石、麦秆和芦苇以及附近村落回收的屋瓦;同时结合双层玻璃等现代技术,减低能源消耗。
我们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绿色校园将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在我国的教育视野中成为可持续性的议题。
注释:
①刘畅,林波荣.建立我国绿色学校评估体系[J].建筑科技,2009(14):42.
②(11)资料来源: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http://www.chinaeol.net/green/.
③黄宇.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绿色学校[J].比较教育研究,2003(1):23-27.
④Ian Reece & Stepen Walker.Teaching Training and Learning.Sunderland,UK:Business Education Press,1997.
⑤资料来源:深圳华侨城小学,http://www.octps.com/.
⑥资料来源:曹杨二中,http://www.hscyez.pte.sh.cn/cyez/.
⑦资料来源:湖南师大附中,http://61.187.64.126/.
⑧资料来源:百度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7%BB%BF%E8%89%B2%E9%AD%94%E6%B3%95%E5%AD%A6%E6%A0%A1.
⑨资料来源:巴厘岛绿色学校官方网站,http://www.greenschool.org/curriculum/general-curriculum/.
⑩资料来源:美国弗吉尼亚州马纳萨斯公园小学.中国建筑新闻网,http://design.newsccn.com/2011-07-11/5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