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堂到底缺少什么?论文_彭敏

我们的课堂到底缺少什么?论文_彭敏

襄阳市实验中学 湖北 襄阳 441000

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用生动的情景引入,使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用由浅入深的分析,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有趣;用自然流畅的变式,使学生的解题技能日趋熟练;还学着制作微课让难点知识分解分化……有时候一节设计天衣无缝的课会让我能得意好几天!来自台北国语实验小学的李玉贵老师带来的《蝙蝠和雷达》让我深思:我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好像缺少了什么?我们的课堂到底缺少什么?

我们的课堂缺少温柔的声音。真的,我没有听过如此温柔、如此清澈、如此干净、如此舒服的讲课声音!如春天的小雨滋润心窝,如夏日的微风拂过脸颊,如秋天的天空澄明心境,如冬日的暖阳照耀心田!你不得不相信,这样的声音来自于一个一袭红色长裙、一头自然短发、年龄已逾五十的知女!在课上她不仅一直轻言慢语,还让孩子们“以适合的音质、音量,以自己的速度,小声朗读全文”,在孩子们的阅读过程中,她不断地提醒着:“用自己听得到的声音、专心的、快速的朗读课文。”,“要再快一点,你的眼睛一次要看一行,你的眼睛要比嘴巴快!”学生总想依赖老师去等标准答案时,她用逼真的、苍老的、缓缓的声音说“老师老了,你们的问题老师不能帮助你们了,你们要靠自己解决!”。听着听着,脑海里浮现出自己上课的声音:生怕学生听不见,坚决要发出高调的、权威的、不容置疑的声音;我们总是要学生大声整齐地读书,我们似乎没有理解“琅琅”的美好与自然!作为教师我们无法保持自己声音的童真,作为学生无法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因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没有以生活需要的状态去蕴育自己和孩子们的声音。我们的课堂需要有温度的声音,需要有柔情的声音,需要自然本真的声音!

我们的课堂缺少无声的育人。当孩子们不敢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李老师说“现在的你最大,你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当有的孩子说“和”的意思就是“一个东西加一个东西”时,其他的孩子、下面听课的老师们,包括我自己不由得哄堂大笑,李老师不动声色地说“对任何人的答案都要鼓励!”。当有孩子对他人的表述漠不关心时,李老师会说“你的眼睛请跟着老师!”,她把孩子们的眼光都集中到了正在或即将回答问题的孩子身上。当孩子们在书上圈出以为正确的句子时,李老师会说“你圈的是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事自己检核!”。李老师一直在学生中间,坐姿歪了,她会过去把他的书摆正;坐着坐着腰踏了下去的孩子,她会轻轻拍拍他的肩或者说“你这样坐会变成大屁股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为自己汗颜,我们是怎样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我们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我们是怎样让孩子们学会责任担当的?我们是如何指导孩子们文明举止的”?这里首要反映的是我们的育人理念:孩子们要具有哪些品质,才是有竞争力的未来公民?其次反映的是我们的育人方式:德育往往是无声的,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任何如风刮过的“标签式”活动都不可能影响深远!

我们的课堂缺少等待的时间。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农民,在播种、除草、施肥的过程中在静听雨声,静待花开!在这节课上,李老师没有规定或约定某一环节的时间,而是通过鼓励或提示等待孩子们的回答。当孩子们没有说出“和”的意思时,她列举了学生在一至三年级所有学过的含有“和”的课文题目,让学生去类比。当学生不能很好概括出段落大意时,她提醒学生可以用课文的一个句子来概括;当不同的语句出现时,李老师说“哪一句最好啊,为什么呢?”;当孩子们找出准确的句子时,李老师说”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呢?”;当有孩子用简短的话概括后她又提醒道“可以用五个字,最多用七个字”……

这里没有时间的界定,也没有我们平时所说的“生成”的精彩,可我明明听到了孩子们拔节生长的声音!

我们的课堂缺少质疑的精神。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有许多的“问题”,可那都是老师们精心设计好了的问题,学生们只需要“就题论题”,这似乎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出问题,才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李老师在这节课的开始,就让学生看到题目发问,甚至于李老师说“这节课大家没有问题,我们就结束了!”。李老师在课堂上明确的告诉孩子们:主动好奇,能让自己在疑问中逐渐清晰;被动接受,可能让自己误以为什么都明白了。这何尝不是告诉我们这些“老师”的呢!李老师也告诉孩子们提问的不同层次--探问,就是想进一步知道点什么?--疑问就是想把不知道的弄懂--追问就是想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质问就是真的是那样吗?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当两个孩子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波浪形的超声波和圆弧形的超声波时,“质疑”的声音达到顶峰。无独有偶,前一段时间读了龙应台的“在相信与不相信之前”,此时的震撼是一样的!我们对孩子们“质疑精神”的培养太匮乏了,我们大多在服从教科书,在服从标准答案!

我们的课堂缺少学科的融合。这是一节语文课,更是一节科学知识普及课!在这节课上李老师准备了有近十架造型各异、功能不同的飞机的高清图片;有近二十张蝙蝠在不同环境中不同姿势的近距离照片;还有关于声音频率的科学定义、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等等。可以说学生在老师的介绍中对课文中所有的专业术语有了正确而又全面的认识,还对如何科学设计实验表格,如何将语言资料变成图表等都给与了适度的启蒙。用李老师自己话来说,就是“要教给孩子们一点依赖老师思考的方法。”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科学精神,看到了一个长者的教育情怀!

……

突然发现我们的课堂缺少的东西太多了!不过缺少的一定是我们要补给的,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关注绑架分数的知识与技能,是孩子们的成长。我们的课堂期待更多象李老师这样的“人间四月天”,有了这片明亮的天,我们就有努力的方向!

论文作者:彭敏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我们的课堂到底缺少什么?论文_彭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