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论文_朱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口腔科 山东省潍坊市 261021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探究降低手术发生感染危险因素的有关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我院48例口腔颌面部损伤行手术治疗感染患者,分析其发生手术感染存在危险因素,总结预防控制政策。结果:分析患者自身影响因素中,年龄>50岁、合并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并发症者手术发生感染几率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在外界影响因素中,包括手术时间≥3h、伤口存在异物、Ⅲ类手术切口、未应用抗菌药物者发生手术感染几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行口腔颌面部手术治疗时,及时掌握患者可能存在手术感染风险因素,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干预,将手术发生感染几率降到最低,提高患者预后。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危险因素;防控措施

口腔颌面部损伤是口腔外科中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常见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上下颌骨骨折、颧骨及颧弓骨折、鼻骨骨折以及牙或牙槽突损伤等[1]。颌面骨损伤常伴有牙齿的损伤,且折断的牙碎片易向邻近组织飞散,造成周边组织的损伤,并易导致牙石及细菌等进入深层组织,造成创口的感染。对于颌面部损伤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而其术后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且由于口腔颌面部遍布较为丰富的毛细血管,感染发生后易引发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的发生,严重影响预后[2]。因此更多掌握导致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预防或控制感染的发生、发展对于治疗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48例发生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导致发生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探究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先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口腔颌面部损伤发生手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男25例,女23例,年龄为20-62岁,平均(48.3±2.4)岁,纳人对象均经颌面部及影像学血检查确诊为口腔颌面部损伤。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摔伤或重物砸伤等,损伤类型:上颌骨骨折4例,下颌骨骨折19例,颧骨及颧弓骨折为12例,鼻骨骨折为13例。

1.2研究方法:分析48例患者临床资料,查阅相关病例资料,采集研究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伤口异物及是否有应用抗菌药物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上述因素对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发生相关性,并制定预防性措施。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件比较分别用t、x2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自身因素方面差异发生手术感染情况,研究结果可知,在年龄、性别、合并症自身影响因素中,除不同性别对手术感染发生几率无明显差异(P>0.05)外,年龄、合并症因素均对手术感染发生具有影响,尤其是年龄≥50岁、合并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发生手术感染几率明显较大,P<0.05.见表1。

3.讨论

3.1分析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分析了我院48例口腔颌面部损伤行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可能导致术后感染发生的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在自身因素中,年龄≥50岁患者发生感染几率明显高于<50岁患者,前者为79.17%与后者20.83%差异显著,P<0.05,表明年龄过大增加了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在性别方面,两种性别发生术后感染的几率差异不是很明显,P>0.05.在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素中,存在有合并症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几率高达87.50%远高于未合并有疾病患者12.50%,P<0.05.在外界因素中发现,手术时间过长(≥3h)、存在伤口异物、切口的污染程度严重及未应用抗菌药物比对应手术时间短、无伤口异物、污染度低伤口或未应用抗菌药物发生手术感染的几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与拉克孜、刘会芹等研究结果一致[3-4]。因此对上述存在危险因素及时给予控制和预防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3.2针对性防护措施

3.21术前防护措施:手术室使用前需开启层流净化系统,将手术间完全清洁干净,护送病人时采用对接车需注意防止地面细菌传递,注意保持手术室地面清洁。遵循“三通道”路线原则[5],工作人员、手术患者、污物通道路线执行,以保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防止发生感染,手术时应在保证手术质量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人员数量及人员流动情况,严格规范参与手术人员无菌操作规程及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

3.22术中防控措施:⑴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手术器材和设备需按时消毒,保证手术期间手术间门处于关闭状态。⑵术前30min需给予一定剂量抗生素以防止术中感染的发生,术后仍需视患者手术情况给予适量抗生素。⑶术前需将手术期间所用设备及器材均准备完备,以便降低手术期间组织暴露时间,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降低感染几率。⑷术中需用3%过氧化氢将开放性伤口进行冲洗,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约37℃将创面进行再次冲洗,在手术中,出现由电凝或电钻产生的烟雾、飞沫等需用吸引器处理吸收掉,在手术缝合前需再次用甲硝唑溶液和生理盐水将创口再次清洗,最后在进行止血后缝合创面。⑸术中注意患者保暖,预后术后发生低体温现象,低温会导致麻药作用时间延长,导致感染机会的增加,故手术结束撤出无菌单时,仍要注意患者保暖的护理。

3.23手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术后切口敷料更换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及换药流程,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医患人员需定期观察手术切口部位,一旦有发现有分泌物出现需及时作微生物培养,及时根据手术情况及检查结果给予诊断和治疗,防止感染加重。

参考文献:

[1]汪莉.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3):377 -378.

[2]朱志国,寇强勇,邓琦.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637-638.

[3]拉克孜,斯依提.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统计分析[J].母婴世界,2016(5):49.

[4]唐安斌.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675-676.

[5]刘雪芹,何淑娟,李改迎.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10(5):1213-1216.

论文作者:朱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论文_朱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