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晟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纵观我国近几年的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不容乐观,在整体性和安全性原则在结构工程师更应注重结构方案的科学性和方案实施的可执行性,促使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真正达到预期的经济、安全和建筑效果。笔者就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及发展趋势,并作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趋势分析
1、高层建筑结构的要点
高层建筑的结构不同于低层和多层建筑的结构,前者在结构设计的专业性方面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可分为以下几点:
1.1、水平荷载的特点
低层和多层建筑结构是竖向荷载控制结构设计的,竖向荷载是以重力为代表,因为低层和高层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是由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的竖向荷载所引起的,是个定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因此高层建筑除了要求有竖向荷载的结构设计之后,水平荷载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水平荷载具有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前者是空气流动对高层建筑产生的压力,后者是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两者的在建筑物结构动力性的变化下也随着变化,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倾覆力矩和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力,将是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这也正是高层建筑结构的突出特点。
1.2、减轻建筑物的自重
高层建筑物85%以上的竖向荷载是建筑物的自重,减轻自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节约建筑材料;二是采用轻质的材料,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也可以提高建筑物保温和隔热的效果;三是降低投资的资金,使得设计更加经济合理;四是有利于改造;五是有利于抗震设防。
1.3、抗震的特点
根据地震灾害工程经验形成的设计原则和思路,高层建筑的结构总体布置特点要求具有抗震设防的结构功能,在考虑竖向和风荷载的正常使用之外,还必须使得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抗震设防的设计理念,有助于通过灵活运用抗震设计的要求,使得设计的不至于项目盲目的工作状态,而且能更加合理地进行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2、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分析
在我国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几点是高层建筑主要的施工技术,具体分析如下:
2.1、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
我们国家各个地区之间地质差别很大,所以各地的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来决定。若是建设高层建筑的所在地的地质持力层深,地质复杂,而地基基础的埋深度不高,那么必须要采取桩基础,但是因为我们国家钢的产量很少,所以地基不适合采用钢桩,比较适合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桩,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在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并且这种混凝土桩在灌注过程中的噪声小、造价低廉而且适应能力很强,所以可以把现浇混凝土桩当作地基施工技术的发展重点。但需要注意当地基基础埋深度非常深的时候,为了保障施工安全,适合采用沉井法施工。
2.2、预制模板技术
对高层建筑来说,施工工期是决定建筑施工技术好坏的关键,所以,为了能够很好的增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性能,利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反复性特点和竖向构造施工这一优势,运用滑模法和爬模法来控制施工工期,在高层建筑施工当中把滑模法和爬模法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成效,而高层建筑的所有施工技术当中预制模板技术是其中唯一一个把滑模法、爬模法结合起来的技术,它可以起到缩短施工工期的作用。
2.3、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当中,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在所有的施工技术运用当中是应用比较广泛的,这也是因为钢结构施工技术施工的速度快和工业化强度高导致的,高层建筑的钢构造是具有大跨度的空问结构、钢和混凝土结构和高层的重型钢结构等多种施工类型,钢的热传递性很强,这导致了高层建筑的钢结构具有很强的热传递性,所以我们在使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时候需要增强对防火设施的设计施工。另外,钢结构施工技术需要运用到大型的塔吊,塔吊的起重能力决定了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效率,所以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当中,吊装、连接和测控是关键的工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技术
由于混凝土在我国拥有的数量多而混凝土的配比又是满足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所以泵送混凝土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根据调查显示,我们国家为了使泵送混凝土技术的需求得到满足,往往会使用掺粉煤灰与化学外加剂这一个双掺技术,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泵送高度,能够提升高层建筑的工作效率。
3、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分析
3.1、高强度新材料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运用
一是高强度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结构的应用。高强度混凝土不仅有利于减小建筑结构构件的尺寸,还能减轻建筑物的自重,达到建筑物轻质高强的目的。二是高强度厚钢板在高层建筑结构中使用。厚钢板具有良好的可焊性使用高强度厚钢板可以摒弃高层建筑结构对防火材料的依赖。三是复合材料在高层建筑结构的应用。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肖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复合材料已经成为趋势植得行业广泛关注。
3.2、创新性设计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运用
目前,国外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采用三维空间结构分析计算程序,这样的软件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结构位移数值和内力数值,可以做好高层建筑结构的静力分析和层模型动力分析等,对确定高层建筑剪力结构抗震性能的提高做好了进一步的完善。
3.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
高层建筑由于抗震和抗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建筑模式的多样化,层数的增高,对其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为了适应高层建筑高要求的施工,施工着重解决了模板、混凝土和钢筋三方面施工的需求,现在已逐步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4、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建议
4.1、结构设计原则
(一)立体布置。1、规则。这里是指的是体型规则,如果有变化,则是有规则的渐变。2、均匀。这里指的是上下体型、刚度、承载力和质量的分布均匀。结构的设计中,应该是刚度下大上小,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的。(二)平面布置。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是形状简单、规则和对称,尽量使得质心和钢心重合。平面突出部分不应该过长,高层建筑不应该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尽量将建筑分割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规则的独立的结构单元。
4.2、施工条件的控制
(1)施工人员。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决定了它与普通建筑的区别性,在质量上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工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实行质量控制与责任制相结合的措施。首先,工程前的责任分配,并对相关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底;其次,施工时对施工人员资质和能力的检查,优胜劣汰,确保工程能够按照相关规范进行。
(2)施工设备。根据上文的结构发展趋势,施工设备的要求要根据高层建筑的工程量特点来确定分类使用的,因此,我们要做好设备的组织工作,对设备进行调配,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
(3)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要综合考虑各种施工的条件,明确施工流程,一旦出现新的情况或者问题,则要及时修改和完善,另外要勤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施工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
(4)材料把关。高层建筑特殊的结果决定了材料的特殊性,材料质量选择应该建立在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上,一是对材料计划提供方的审核,确定供应商的供料连续性;二是严格审查材料使用认证。
结语:
我国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且高度不断增加,由于人口的激增和生态环境的加速恶化,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在抗震、抗风等安全性能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建筑以解决城市人地矛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是目前形势下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培福,王翠坤,肖从真.中国高层建筑结构发展与展望[J].建筑结构,2009,09:28-32.
[2]孙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1,25:88-89.
[3]傅学怡.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J].建筑结构学报,1999,02:28-42.
[4]赵丽清.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山西建筑,2007,14:68-70.
[5]胡文湛.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江西建材,2006,01:27-29.
论文作者:郦志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高层论文; 荷载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