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论中国风险投资的机制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投资论文,稳步论文,中国论文,积极探索论文,机制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4月8日,民建中央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研讨会,主要就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方向问题进行研讨。一年来,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到了埋头苦干,研究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以及怎样在中国真正实现的时候了。所以本次大会就确定了这样一个主题。另一方面,我很高兴的是,去年的会属于半官方的,而今年的会则是由企业和学术界主办,即由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美国NASDAQ国际公司和香港理工大学共同举办。这说明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已经不仅有政府推动,还有由民间力量来推动。我希望这样的研讨会能够坚持下去,每年开一次,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道路。
今天我要谈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
第一,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如果说1998年我国风险投资是处于起步阶段,经过了两年的发展,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初级阶段。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得到了比较成功的发展,但是它还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据中国科技金融学会统计,到1999年9月,全国一共有92家风险投资企业,资金74亿元。 最新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估计,应该有一百家风险投资公司,大约80亿元,号称10亿美元。但真正投入项目的只有10%左右,约1亿美元, 主要是大家都比较小心谨慎,不敢随便投资。据IT经理世界的总结,IDG 等外国公司在国内风险投资规模为2亿美元左右。 因此目前国内外在我国总的风险投资大约3亿美元。由去年到今年3月份,由于科技股的热潮,世界风险投资较1998年有很大的增长。据报道,美国风险投资基金规模为480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50%,欧洲160亿美元,亚洲60亿美元。我个人认为各地区统计口径有不同,特别是欧洲和亚洲,把许多兼并和收购也算在风险投资里,实际的风险投资规模并没有这么大,比如法国的风险投资额也不过两三亿美元。从规模上看,中国风险投资比国际上还差得比较多,从实际投入看也是比较少。但在两年之内中国风险投资有这样的业绩,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二)法规有待建立。对于风险投资,法律和法规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全国人大在积极推进立法进程。去年年底全国人大对公司法的修改为高科技企业上市创造了条件。规模要求和三年业绩要求,是最高科技企业上市的两大障碍。而高科技企业成长时期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开始规模比较小,二是现金流量在早期可能是负的。所以,这些企业都不符合原来的公司上市条件。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组织起草包括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产业投资基金法,今年年底可望进行一审。全国人大有规定,一般的法律要经过三审。我谨慎而乐观地估计,产业基金投资法明年有可能通过二审和三审出台。风险投资法也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我希望本届全国人大能够按计划制定风险投资法。但它的起草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协调,非常繁杂。我估计少则三年,多则五至七年才能完成。公司法、产业投资基金法、风险投资法,这三部法已经完成了第一部的一部分修订。其他的有关法律和法规也要相应修改。比如税法,风险投资基金要实行有限合伙制,就不能既收公司所得税,又收个人所得税。
(三)认识上存在分歧。对风险投资的认识也很重要。认识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特点、重点和难点。现在到各地去,地方政府官员都说在搞风险投资。究竟什么是风险投资?大家的理解并不一致。我认为风险投资必须具备五个特点。第一是它属于有风险的投资。这种风险我概括为“成三败七”,只有30%左右获得成功,这是我在国外考察和研究有关材料得出的大体估计。我也看过一些报道,说风险投资成功率很低,只有万分之八。其依据是5000个风险投资项目只有400 个上市,这样算来只有8%;每一百个风险投资计划只有1个被风险投资家选中,两者相乘就只有万分之八了。我说这里头有两个偏差:其一, 100个风险投资计划中只选中1个,这不能说是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只能说明风险投资家比较慎重。其二,5000个项目中只有400个上市,这个数字是对的,但不能说上市才算成功。我讲过,风险投资在1998年以前,大概是30%通过上市,70%通过兼并和收购。8%或0.3除,还是差不多30%,和成三败七是接近的。如果风险投资成功率只有万分之八,我看就没有人想搞了。第二,风险投资是组合投资。因为风险投资的规律是把资金分散投在一群项目里,以成功项目的高回报,抵偿失败项目的损失,同时给投资者比较大的回报。所以它必须搞一群项目,如果单投一个项目,我认为那不叫风险投资,那叫赌博。这个项目成了也就赚了,不成就完了。第三,它是长期投资。风险投资本身从投入到蜕资,一般要三到七年,而且,在风险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增资。因此是长期投资。第四,风险投资是权益投资。它看中的是企业价值的增长,所有者权益的增长,而不是短期的盈利回报。风险企业短期内的现金流可能是负的,甚至可能亏损,像美国雅虎上市时亏损200万美元。Exite上市时亏损400万美元。最后一个特点最重要, 即风险投资是专业投资,它是风险投资家利用他的知识、经验,他的管理能力和社会关系,来帮助创新者创业,实际上是和创新者共同创业的这样一种投资。
我强调风险投资的这些特点,对我们下面要谈的问题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风险投资的重点,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风险投资主要搞企业兼并收购,拿了钱看哪家企业好,就买下来,然后包装上市。现在有的企业也是这样,搞了一个ICP后,就设法提高点击率, 然后找风险投资家投资,一两年内上市捞一把就走人。我认为这可能有偏差,那是圈钱的办法,而不是搞风险投资的办法。风险投资在创立、开拓、发展、成熟这四个阶段里,应着重在二、三两个阶段,应该在技术相对有把握的情况下投资,支持它的发展、成熟。上市只是出路,也是风险投资最后的蜕资,是风险投资的结束,而不是风险投资的重点。如果没有前头的创新,那后面的上市就是水中捞月。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希望大家能取得一定的共识。
那么风险投资的难点在哪里?有人认为是钱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我们的二板市场还不够发达。我个人看法不是这样。钱当然是很重要的,没钱是不行的。据1999年底的统计,目前国内居民储蓄6万亿元, 其中80%的储户只占储蓄总额的20%,这些人的钱是用来做生活保障,不敢拿来作风险投资。但是有20%的人掌握了80%的储蓄,这些钱是有可能被动员出来的。按6万亿元的80%计算,就是48000亿元,拿出1 %搞风险投资,也有480亿元。何况,国外风险资本纷纷看好中国的市场, 一再宣布要投入。因此,钱并不是主要问题。那么二板市场是不是问题呢?当然,没有二板市场,风险投资人就没有信心,毕竟在进行风险投资时要考虑到将来的出路。但这不是最大的难点,因为上市并不是风险投资的唯一出路,还有兼并收购等方式,包括被大公司兼并,被职工或创业者收购。据统计,1998年美国风险投资项目有30%上市,而1999年由于股市牛气很旺,这一比例上升到50%左右。我们从现在投入,等到蜕资还有3—7年,应该说还有比较大的余地。再说,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现在我们开二板市场,如果没有成熟的创新成果,都拿些网站去圈钱,恐怕也是有问题的。
(四)操作尚欠规范。这个问题我下面再讲。
(五)是业绩不够明显,缺乏比较突出的成功的案例。上次会上介绍新浪网,我很高兴看见新浪网最近已经在NASDAQ上市。遗憾的是最近上市时机不是太好,但他们还有机会。从总体上看,我们还是缺乏比较成功的案例。
(六)民间的参与比较少。根据资料统计,我国风险投资基金74亿元中,80%是政府投入,民间参与太少。如果不能把民间的资金动员起来,风险投资最后就变成政府担着风险来投资,这实际上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
第二,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创新的主要目标。
我曾讲过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三步战略。一是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为国内投资者提供咨询和管理服务,主要包括评估和推荐风险投资项目,并受咨询者委托对项目进行管理。二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并制定相应法规和管理办法以便从国内外吸引资金。三是建立包括第二板市场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健全风险投资投入、运行和撤出的机制。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已经开始第一步,而且应该说起步还不错。对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和问题的总体评价应是这么个情况。
关于我国风险投资机制创新的主要目标,我认为要做到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培养风险投资人才;二是有利于鼓励创新者创业;三是有利于吸引投资人出资,因为风险投资是商业行为而不是慈善事业,如果不能吸引投资者出资,那就没什么意义。所以我认为,这三个有利于是我们研究风险投资机制创新的主要目标。
第三,培养风险投资人才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
要有专业人才来运作风险投资,才能真正帮助创新者创业,吸引投资人出资。而目前的情况是:第一,中国有大量没有转化的科研成果,但缺乏对其商业化前景的评估。据科技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 万项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但真正能够转化为产品的只有20%,而真正能够产业化的只有5%。因此我们说商业化问题非常重要, 而如何评估一项成果的商业化前景,则需要有技术、管理、金融等专门经验的人才。现在有大部分风险投资基金不敢投出去,主要是看不准,关键是缺乏风险投资评估能力。第二,科技人员有创业的热情,但缺乏融资和管理的经验。我们有许多科技人员在科研上是很优秀的,创新能力强,但他没学过管理和金融,缺乏管理和融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真正把企业发展起来,不能把成果产业化。我遇到一件事,有一位教授来找我,他说发明了一种很好的保健茶,为了宣传就出了一本书,请我题辞。我说你这种做法错了,你应该拿到市场上去,甚至免费给人喝,并拿出可靠的医学证明,这种茶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没有副作用。我题个辞能起什么作用?用我的头衔为你作宣传,不能证明你的茶就是好,关键还是要看市场到底认可不认可。也就是人们说的,“不找市长找市场”。这是观念上的问题。第三,外资及民间有进行风险投资的意向,但难以找到可资信任的代理人。现在有些民营企业家愿意搞风险投资,有些外国基金也愿搞风险投资,但很难找到可靠的代理人。因为不可能由他们自己来管,你要找人来管,选人就很困难。我个人感觉确实这样,你要找一个人来管会经常担心,担心什么呢?往往是“可靠的人不能干,能干的人不可靠”。要找既能干又可靠的人太难了。你说某人非常可靠,但他没有开拓能力,难以发展业务;另一个人非常能干,你又担心他把你的钱卷跑了,或者他过一段时间后跳槽了。所以这是两难命题,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第四,我认为风险投资家的作用就是两句话,一是支持创新者创业,另一是帮助投资人投机,即帮助投资人投高科技之机。通过风险投资得到比一般投资更高的回报,这样投资人才愿意投资。从已有实践看,风险投资的回报率确实高于一般投资的回报率,具体数据我今天就不讲了。
风险投资家如何支持创新者创业的?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判断创新者成果的商业化前景。这种评估、判断是凭着他的经验和他商业的感觉,甚至商业的直觉。二是帮助创新者制定业务发展计划,也就是所谓商业计划。三是组织创新者向投资人介绍其成果及业务发展计划,尽力说服投资人投资。四是投助投资人与创新者签订组建风险企业的协议,并参与企业的组建。五是代表投资人参加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对风险企业的重大财务及重大人事问题进行决策,并负责风险企业的重组和蜕资。
风险企业是指风险投资支持创新者创立的企业,不是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家参加风险企业的董事会,而且在协议里有规定,他对企业的重大财务问题,什么时候应该增资,什么时候应该蜕资,什么时候应该终止(清盘),有最后决定权。另外,对风险企业的人事,用我们的话是领导班子,就是总裁、财务总监、技术总监还有副总裁的任命,他有最后决定权,这在中国非常重要。我们的创新者往往有一个通病,认为有技术能力就能当好总裁。这概念错了,你有技术能力但不一定能当好总裁。根据美国的统计,只有50%的创新者能够作CEO,其它50 %都因管理能力不够而不能担任此职。雅虎的杨致远就不是总裁,比尔·盖茨是个技术专家,他现在也让出了总裁职位。没有管理能力不要硬去当总裁,否则会把企业葬送掉。
风险投资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投资者投机。一是从千百个项目建议书中帮助投资者筛选出商业化前景最好的项目。二是从与创新者的面谈和初步合作中,判断他的素质、人品和能力。我认为风险投资家最重要的能力是看人的能力,通过他会见创业者,通过他和创业者之间的交谈、合作来判断这个人的素质、人品和能力。如果这个人素质不行,人品不好,那么项目再好我也不投,因为投完了最后会出问题。三是代表投资人参加董事会,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指导,尽量促使企业成功。四是通过上市或者出售等方式实现蜕资,为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利润。
我认为风险投资家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有事业心、责任感和敏锐的商业直觉。这个直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项目马上能抓住,不好的项目果断放弃。二是具有丰富的待人接物能力,善于识别人的品质、能力和可信度,这是认识人的能力。三是熟悉管理业务、金融运作和有关法律、法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创新者技术上很行,但对有关的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不行,风险投资家正好能弥补他这个缺陷。四是在一个以上专业领域内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风险投资家一点不懂专业,那么与创新者是谈不拢的,因为不懂专业你怎么去管。从国外来看,风险投资家很大一部分是从技术人员出身,然后再学了金融、管理,拿了MBA 学位然后再从事风险投资。我见到的比较著名的风险投资家,一般都是有技术背景,又有管理背景的。五是能够与金融界、科技界、法律和政界保持良好关系。我认为这一点在中国特别重要。就是说,你不能认为你有钱、有水平,还是在国外拿到了博士学位,回来以后你就能畅通无阻了,你必须要善于和金融界、科技界、法律界和政界保持良好的关系。对高薪聘请回来担任风险投资公司总经理的人,我希望他们注意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你有博士学位,你在国外干过风险投资,你是MBA,懂得管理, 你不见得玩得转中国的风险投资,这是我多年的体会。
怎么培养中国的风险投资家?我认为,只有通过实践,通过风险投资公司的咨询和管理运作来培养有潜力的人才。我们从实践中发现有潜力的人才,让他去干,这是最主要的办法。二是有计划地把在国内有一定风险投资管理经验的人员送到国外培训。我觉得这个培训不是参观,不是去考察个把月,而是真正到国外风险投资公司里不拿工资,帮他干活。这样干他半年,看看人家到底是怎么干的,就算是学徒吧。关于这个问题我和国外风险投资公司联系过,有些公司确实表示欢迎,你自己拿钱,不要我的工资,白帮我干活我欢迎,有的甚至说可提供点费用。三是聘用在国外从事风险投资的华人专家回国工作。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道路。因为他在国外干过,有经验。现在我们确实有一批优秀的人才在美国。去年我带欧美同学会代表团到美国去,在华尔街专门召开了两次座谈会,我看有不少优秀人才,奇怪的是这些优秀人才大多是学物理和数学的,现在都在搞金融。我认为,请华人专家回来比较合适,你请个老外回来管风险投资,他可能有难度,连沟通都困难。要请华人回来,选人也非常重要。华尔街上副总裁有的是,还不如经理值钱。一个公司可能有20—30个副总裁,他如果是经理,他才真正是管钱的。在华尔街华人中,据我知道经理只有5个左右,副总裁有好几十个。 每个经理都能管几亿美元的基金,确实是做事的。四是要建立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机制。说实话,没有激励机制怎么能使能干的人可靠呢?中国的激励机制我认为要包括五个层次,即:对于风险投资家要给予工资、福利、奖金、股权,期权奖励。最近我出了一本书,叫《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就谈了这五个层次,这五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看报导,北京市也在推行期权奖励,最后绝大部分经营者不要期权,甚至不要股权。中国风险投资管理者就是实惠,你给我高工资,高奖金,股权期权那玩意,将来怎么样还难说,靠不住。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他对你还是没有充分的信心。我认为你对他没有充分掌握的情况下,给他非常高的工资,很可能造成将来的问题。工资要过得去,当然不能说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总经理像国家机关干部那样每月只能拿一、两千元。起码你得给人家四——五千元工资,这是对的。也不能太高,给个一两万元的工资,这就不对了。主要是靠做成的一个项目,我给你奖励。另外给你股权、期权,所以适当的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
一是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逐渐向有限合伙制过渡。将来基金法公布以后,我们要研究有限合伙制问题。有限合伙制最大的特点,是风险投资家作为合伙人,要投入占总量1%—2%的资金,同时作为管理者,他还要负无限责任。二是在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框架下,增加对项目经理的授权。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是按照公司制组织的,重大决策必须通过董事会,这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为了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不一致的问题。但是如果项目经理权限太小的话,不利于培养中国的风险投资家。所以我建议,重大决策通过董事会是对的,但另一方面对项目经理要加大授权,让他有更多的自主权,这有利于培养中国的风险投资家,也有利于将来转变成为有限合伙制的时候,他能真正成为主管合伙人。三是设立顾问委员会,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因为我们现在一些公司的盲目性还是存在的,要不就是不敢投,要不就是拍胸脯投,投过之后一拍大腿,哎!投错了,再一拍屁股走人了,那不行。四是努力创立扁平的、半自治式的学习型组织。我们的风险投资公司不要一开始就设好多层次,而应当是扁平的,很可能就只有总经理和项目经理这两级。搞那么多部、处、科、室这样垂直的高层金字塔式的结构,不是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另外要半自治式,就是项目经理要有比较大的自主权。最后它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要能够不断地推进学习。部门过多、层次过繁的垂直式金字塔结构不适宜风险投资公司。
第五,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筹资方式。
我主张下列的筹资方式,简称软承诺的筹资方式。一是注册资金由股东出,一般在3000万—1亿元人民币之间。二是由注册资金中提取 10%—20%作为种子资金。种子资金是支持风险投资第一步的。三是风险投资者对风险企业的投资采用软承诺方式。出资权按股权分配,但可在股东之中转让,这是什么意思呢?参加风险投资公司的股东预先都要说好,如果公司选到好项目以后,提供董事会讨论,董事会通过了,你就要按照你占的比例出资,你如果说这个项目我不想出,出资权可转让给别的股东。这就是软承诺。不要钱的时候你可以不拿,有项目时你再拿。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防止敛了一大批钱在手,又没项目可投,也没有回报。这批钱可是烫手的,现在好多钱是因为政府出的,你没项目没回报,拿在手上三年,没有回报,谁干呢?最后结果很可能就是不搞风险投资,而是冒着投资风险去搞期货、炒股票去了。第二是防止道德风险,因为这么多钱,如果是几亿资金,掌握在制度不健全的公司管理层手上,会产生道德风险。在美国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四是后续资金股东有优先出资权,不足部分可邀请外部投资者。因为风险投资是每个阶段都要增资的,我就美国的情况给大家举个例子。美国的情况可分四个阶段,初创阶段要300至500万美元,开拓阶段要500到700万美元,成长阶段要1000万美元,成熟阶段要2000万美元,要不断增资。你这个风险投资公司的股东可能没有那么多钱,后续投资的时候股东说我的钱不够,可以找外部投资者。
第六,关于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运营机制。
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运营机制是怎样的呢?我想提出这样几条意见,也可以说有这样几个步骤:(一)项目经理对项目建议书进行初选。(二)项目经理帮助建议人编制商业计划书,并且提交顾问委员会进行评审。(三)由董事会决定是否投资和投资数额,要求股东按比例出资。(四)若需要外部投资者,由项目经理陪同建议人进行路演,去介绍你的项目。最后由出资人将资金直接投入企业,项目经理参加董事会。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国外也有这样的作法,就是说这个钱直接由出资人投到企业里,不经过风险投资公司,这样一方面可使手续简单,一方面出资人也放心。这是大致的运营机制。
最后我想讲几句。一是发展我们国家的风险投资,必须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外的经验,但一定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照搬国外的东西是不行的,因为中国有自己的特点。二要大胆试、允许看、不争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规范。我很感谢我们民建的一些企业家会员,他们为了支持我对风险投资的理念,组成了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现在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已经经过批准正式成立,第一期的注册资金3000万也到位了。我希望他们能够按照这样去运作。我再三声明,我并不认为我提出的想法就是唯一正确的,绝对不是这样。这些想法只是我的思考,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认为这样可以探索,别的风险投资公司可能有更多更好的想法,我认为都可以从各方面去探索,包括官办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不是就一定办不好,那也不一定。如果它能有合适的机制,也可能办好。凡是想搞统一模式的,最后总是不怎么受欢迎,也多半难以成功。我只是说,我是一家之言,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探索。还是小平同志讲的,“大胆试,允许看,不争论”。谁干的好,以实践来说明,不要现在争论不休,你那个办法不对,你那个办法错误的,你那个办法不符合欧洲的办法,你那个办法跟哪个人说的相反。真正成功了,才说明你那办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三是建议按自愿原则组成风险投资协会,协会在组织培训、出版、办刊、交流经验、行业自律等方面都应发挥作用。我现在已经在推动这件事情,当然最后要由民政部批准。但是我们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比如说培训、这次会后就马上搞了,我们想出版《中国风险投资》双语杂志,现在正积极筹备。我们准备编写一套十本的风险投资实务丛书作为培训教材,现已开始组织。我希望每年办一次这样的研讨会,坚持若干年,以便交流经验。另外,风险投资协会将来在行业自律方面应该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这些工作都是非盈利性的,但是对推动我国的风险投资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凡是这些事情,我都愿意去积极地推动。四是稳步开放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开放应该是我们的大趋势,在当今世界上,如果不坚持开放,不可能做好事情。开放要稳步,跟我们的监管能力要对应,我们能管得住,就能放得开。管不住,放开就会乱。管得住不放开就会死。所以就要管得住放得开,稳步推进。关于政府支持的问题,我已经讲过了,应当强调适度的监管,监管过度会把风险投资管死了;如果不管也会使风险投资市场变乱。所以我希望政府能适度监管。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风险投资运营机制高级研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