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成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教师要能够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德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高中数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130-01
努力把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那么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所蕴含的德育要素,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切入点。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现当代著名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的贡献入手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国古代的数学在具体的算法化思想有重大的贡献。特别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大量的数学算法。如方程求解中的盈不足术,方程术和正负术等。
在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吴文俊院士,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就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数学的算法化思想,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械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使国际自动推理界先驱性工作,被称为“吴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并已应用于国际上当前流行的符号计算软件方面。
这样,通过数学的教学使学生们初步具有了爱国主义情怀,认识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接下来作为青年学生现在应该做些什么?爱国主义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从爱家乡、爱学校、爱师长、爱亲人、爱同学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自然把个人命运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自觉为祖国的富强、人民富裕贡献青春。为了以后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现在最重要的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最终又把爱国主义渗透到了数学教育当中,在数学方面若用突出的贡献也能像科学家那样为祖国争光,为祖国作贡献。这样就使两者成为了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集体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在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几何的学习进行。一些在特殊位置的点便构成了线,特殊位置的线便构成了多面体。点在线上,线在体内就和每一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一致的。几何体的性质要由点和线来体现,如柱、椎、台的体积和表面积都和具体的点线面有关系。所以个人只有与集体结合起来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反过来,集体也因个人荣誉的实现而光彩。学生具有了集体主义观念,自然每一位学生为集体增光彩而努力学习了。这样也会促进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数学的特点进行渗透。比如结合数学公理和性质的证明和推理都是有规则的,不是随心所欲的,来对学生进行遵规守纪的教育;结合数学的结论是清楚的,不是模棱两可的,数学语言是严谨周密的,是就是,非就非,来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结合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对科学发展的作用,来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等等。
除了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人格品行在数学教学潜移默化的发生着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时刻要注意身教。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平等的对待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后,认真听取学生们的见解也是一种尊重。在生生交流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在评价学生时多使用激励性评语,来培养学生进取心和自信心。当然数学教师不仅仅要做到这些,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这样不但达到了提高道德的水准,而且也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四、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生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正处在形成阶段,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待完善和深化。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不断促进事物不断的发展。数学自身也充满了矛盾。数学中数的扩充过程,因为数的运算的矛盾性,所以数才一再扩充。整数由于乘除运算,便出现了分数。由于乘方(开方)才需要无理数。最后开方求解二次方程扩充到复数,才使数更加的完美。可见数的扩充过程正揭示了事物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数学的发展不但有内部的动力,也有天文、航海等科学技术的需要这些外在的动力的推动,高中数学中的对数,微积分,解析几何这三大发明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当然数学内容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中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联系,向量与三角恒等变形、向量与几何、向量与代数的联系、数与形的联系,算法思想与有关内容的渗透等等。数学与其他学科也存在联系:数学中的三角函数与物理学中的简谐振动,向量与力、速度、位移,实际上力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数学中的概率与生物学中的遗传机率。函数图像在物理和化学平衡中都有所体现。无论数学内容之间,还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客观的物质世界所有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的。数学中的函数就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模型,特别是指数型函数是平均增长率的模型;三角函数是刻化事物周期性变化的模型。数学所有的定理,法则和性质都是研究对象的规律性反映。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时时刻刻都能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总之,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一定会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王晓栋.《考试周刊》,2017年.
[2]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谢建碧.《成功:中下》,2017年.
论文作者:李如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都是论文; 学生论文; 向量论文; 事物论文; 集体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