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税收管理创新研究
窦晓飞
(黑龙江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以及金税工程三期的全面开展,标志着税收管理信息化进入了新阶段。大数据为税收管理提供了崭新的工具,对于强化税源管控、提升税收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的大数据税收管理还存在诸多障碍,即税收征管立法滞后,涉税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利用率较低,数据安全存在隐患等。现阶段,应当加强大数据征管方面的立法,构建大数据税收共享平台,统一涉税数据标准,加快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融合,完善涉税信息安全制度,从而实现税收管理创新。
[关键词] 大数据;人工智能;税收管理
1 大数据对税收管理创新的意义
1.1 强化税源管控
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可以用4个V(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来概括,即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速度快。大数据分析改变了税收管理模式,给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带来变革。第一,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税务机关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整合,可以从不同维度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例如,2017年苏州地税局发布了《2017年度地方税收征管状况分析报告》,通过对超过1.3亿条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从税户结构、征管资源配置、税源状况、市场活跃度、征管状况指标和国地税协同征管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对比,全方位反映各地税收征管现状和税源变化趋势。第二,通过采集纳税人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围绕纳税人基本义务履行情况、纳税服务、基础管理、违法处置、风险管理等征管状况指标,可以精准定位纳税人财税指标等微观数据变化情况,以此作为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依据,加强对纳税人的监控,从而提高纳税人遵从度,进一步加强税源管控。
2.德治奠定社区治理道德基础。社区文明德治,才能发挥宣传教化影响的作用。每个社区成立的背景有所不同,但是社区的大小私事务却大同小异。通过弘扬和鼓励公序良俗,形成自治章程、社区文明公约、社区精神,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文明评比、表扬先进、宣传善行义举等,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引导社区居民崇德向善;通过开展文化宣传、邻里互助、安全巡逻、纠纷调解、环境护绿等服务,营造“邻里帮”、“邻里情”的浓厚氛围,增强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1.2 提升税收管理效能
税收大数据的作用不仅限于风险监控、开发和利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还要支撑纳税服务、税收征管、政策效应分析等工作。应用税收大数据分析,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反映征管现状,进行风险评估、决策支持、预案制订等,使税务征管、稽查部门保持持续应变与创新能力。例如,2019年胶州市税务局对1 800条数据进行筛选,跟踪分析对纳税人“六税两费”优惠政策税收落实情况,从而保证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准确落实,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应享尽享”政策红利,同时避免不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错误适用政策后产生税收流失。
1.3 提升税收服务水平
随着税收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要求税务机关提供更多的“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消除纳税人办税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形成精准的“会诊报告”。例如,上海静安区税务局建设“纳税服务效能表”数据管理平台,综合提取金税三期、防伪税控系统以及人工维护等多渠道信息,汇总分析。通过“CT”扫描式分析纳税人数据,发现需求差异,分类归集建档,精准实施纳税服务举措,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和纳税服务,有效提升了纳税人办税满意度,进一步创优了税收营商环境。
2 大数据对税收管理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大大推动了我国税收管理工作的步伐,对税务管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木材卸光,赵集站在空车厢上,注视何良诸前俯后仰,大起大落,游刃有余的姿势,心里惊讶,好家伙,从城里来的搭车人,竟是剥树皮的行家。赵集哪里知道,何良诸八岁前,就住在井口附近的棚户区。何良诸将鞭子和马交还给小男孩,心满意足地离开木材场,朝井口走去。
2.1 缺乏大数据背景下的税收规范
威廉斯在作品中反复提到了“中国哲学”或“中国人的哲学”等字眼,这是他对中国的第一类想象。然而这些所谓的中国哲学并不是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也不是普通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观念,而是美国人从经验的角度、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中国人进行的想象。
2.2 涉税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对于税务管理而言,大数据分析的目的在于唤醒沉睡数据,让数据说话,让数据转化为实际税源,深入挖掘分析内外部数据,充分体现信息管税的效能。目前,税收数据挖掘的应用领域主要体现在数据质量检测分析、税源分析、宏观经济税收分析和微观税收分析4个方面;常见数据方法的税收数据利用方式以报表数据为依托,进行数据比对、税负分析和风险监控。然而,经过多年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各地税务机关设立了很多与税收相关的分析平台,但是数据对比分析仍然不够彻底,不能从多维度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数据挖掘分析利用率低;同时,数据利用更多侧重于对纳税主体具体业务的指导和监督,而对宏观政策的决策参考以及效果评价作用尚显不足。
2.3 涉税信息分析利用率较低
信息管税与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数据,而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赖于数据的规模与质量。就目前税务系统的数据现状看,征管信息系统所拥有的仅是纳税人的税务登记信息、申报纳税信息、发票使用信息和财务报表信息,税务部门在对纳税人管理中形成的数据资料大多游离于核心征管系统之外,如税务稽查信息、纳税评估信息、涉税事项审批信息等,往往只是将结果录入征管系统,而过程信息或以纸质资料形式,或以电子数据形式分散存在系统之外。此外,由于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涉税数据的标准、口径、格式等方面还没有完全统一,使税务部门采集的第三方信息数据质量低下,不能为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大大降低了数据的使用价值,使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的效果大打折扣。
2.4 涉税信息安全性有待加强
从制度层面看,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制度保障。目前,应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法》,赋予税务机关充分的涉税信息采集、获取权力,明确其数据采集、使用的范围。同时,以法律形式确立涉税信息提供方的涉税信息,设定涉税信息提供方对其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责任。上述措施为税务部门获取第三方信息提供法律保障,以便税务机关充分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加强数据分析,强化税收管理。
3 创新大数据税收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税收相关法律制度
网络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风险隐患,涉税信息的安全问题逐渐突出,不仅给征纳双方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很容易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涉税数据的安全性不仅包括外部威胁,同时还存在内部威胁,如税务人员有意或无意泄露以及工作流程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外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一些机密成果都在税务机关手中,如若造成信息外泄,必定会对纳税人造成严重危害。这些隐患增加了网上税收制度的不安全程度,因此,税务机关应重点关注涉税信息的安全问题。
3.2 构建大数据平台
要发挥大数据的优势,需要税务机关扩大数据采集范围,尽可能获取更多的涉税数据信息,整合工商、土地、国税、人社等多部门涉税数据,建立大数据税收审计分析平台和信息处理平台。同时,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升级并整合省级税务部门网上办税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分用户、分权限的电子税务局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底层统一的数据存储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批量导入、集中存储、自动关联和分类应用,实现第三方涉税信息与税收风险管理系统有机融合,为用户提供日常统计查询、税收实时监控、政策执行监督、税收预测、风险预警等全方位的大数据分析服务。通过构建该平台,为做好组织税收收入、税款缴纳入库、税收分析预测、重点税源监控、税收会计统计核算和税收数据管理应用工作提供支撑。例如,2018年宿迁市税务局加强第三方涉税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与全市48个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综合治税信息平台”,采集涉税数据超100余万条,有效利用率高达85.28%。
大数据技术以信息共享为依托,不可避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法律保护问题,客观要求建立新的税收法律关系。然而我国在税收信息化方面还处于立法上的真空地带,运用大数据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数据共享的法律保障欠缺。此外,随着以“无纸化、无址化、虚拟化、无界化”等为特征的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迅猛发展,税源与以往相比更具有隐匿性、流动性、交叉性,给网络交易信息获取、交易过程追踪稽核等带来挑战,而现行税收法规在第三方的税收保障义务、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等方面尚未做出明确规定,无形中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风险。
3.3 加强税收数据质量管理与审核
税收数据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数据标准化。定义统一、规范的元数据,形成大数据时代的“车同轨,书同文”,是涉税信息互通、交换、集中、共享的基础,也是数据分析挖掘的基础。数据标准化既包括统一重要的统计指标名称、指标内容、指标口径和计算方法,也包括规范涉税信息采集、汇总和报送管理等流程。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审核,减少数据库中的垃圾数据、非标准化数据以及未经审核的数据,监控协调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数据维护、数据存储和备份、数据恢复、数据交换和数据运用等活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建立税收数据质量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岗职设置,落实问责制度,将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分解到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清理和数据改进等各相关环节,形成征管数据链条式管理。实行计算机审计,数据管理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可依托数据审计模块实行抽样检测,验证系统采集的数据和原始资料所载明的数据信息的一致性,检查涉税数据动态更新情况。
3.4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税收管理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在税务管理方面也大有可为。2017年,北京国税局与阿里云建立了“互联网+税务”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联合税收智能管理研究中心,共同打造北京国税“智慧税务信息化平台”,在基础设施、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智能客服、数据创新和智慧办公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稽查智能选案、动态信用积分管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等算法应用。税务机关以大数据共享平台的海量数据为依托,在税务管理方面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自动采集功能和精准分析技术优势,借助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税务机构可以概括和整合纳税人的多维度特征,进而刻画出纳税人基本情况和涉税行为的全信息画像,强化对纳税人的监管。建立大数据思维和云上大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研判发票虚开潜在风险,将风险管理关口前移,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打击发票虚开行为。此外,税务咨询智能问答系统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机器学习及知识图谱,不断提高咨询效率,优化咨询体验。
大学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规模群体中,群体中的日常生活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思想的潜移默化使得每个学生个体对群体有着强烈的忠诚程度,从而有效助长了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的从众行为。最终使他们不仅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调整个人购买行为,而且会有意识的模仿周围同学的消费观念,所以在“双十一”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的想法而盲目投入到“双十一抢购”的非理性购买行为中。
3.5 健全涉税信息安全制度
税务机关应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建立一个税收安保体系,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数据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各行业进行风险评估,创建相应风险模型,将纳税人自行申报的纳税信息与征管体系中的数据进行对照,从源头上消除风险。对照岗位职责梳理和调整金税三期、防伪税控系统的人员权限,规范权限运行,做到信息安全保障关口前移。税务机关要积极规范涉税信息采集、存储、应用,加强对税务工作人员的涉税信息安全培训,制定信息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保障涉税信息的安全。税收管理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必须创新思维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大数据这一现代化工具,最终实现税收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庄月.“互联网+”背景下的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2]杨微.大数据环境下的税收管理分析[J].金融经济,2018(2).
[3]陈玉春.大数据分析如何应用于税收征管[N].人民邮电报,2019-03-29
[4]方小珍.国地税合并背景下提升税收征管效能的思考[J].纳税,2018(31).
[5]张云华,商永亮.大数据时代税收管理的机遇与挑战探析[J].税务研究,2018(9).
[6]姜敏.大数据背景下的税收管理创新[J].税收经济研究,2017(2).
[7]白子千,李晶晶,杜嘉.试析大数据时代的税收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
[8]黎锋,李少飞,石秋燕,张朔.大数据背景下的税收风险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15(12).
[9]姚键,王周飞,陈爱明.基于大数据背景的税收风险管理[J].税务研究,2015(11).
[10]陈荟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税收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
[11]丁吴勇,向坚持.大数据在税收领域应用展望及对策研究[J].电子政务,2017(8).
doi: 10.3969/j.issn.1673-0194.2019.22.064
[中图分类号] F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19)22-0134-03
[收稿日期] 2019-10-05
标签:大数据论文; 人工智能论文; 税收管理论文;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