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理论界关于经济哲学的探讨综述_哲学论文

我国理论界关于经济哲学的探讨综述_哲学论文

我国理论界关于经济哲学讨论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界论文,哲学论文,我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10余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日益形成一个新的学术兴奋点——经济哲学。许多理论工作者撰写专著、论文,展开了广泛讨论。1996年12月,上海市哲学会、学术月刊社、复旦大学哲学系等单位,在复旦大学联合召开了“经济哲学讨论会”。1997年2月15日,光明日报《理论与学术》专刊, 组织发表了6教授关于经济哲学笔谈。1998年5月26日至28日,由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空军政治学院、光明日报等单位共同发起,在上海举办了有来自全国80多人参加的“现代经济哲学高级研讨会”。经济哲学已列入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为推进这一讨论的深入展开,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何谓经济哲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加讨论的学者一致认为,什么是经济哲学,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是建构经济哲学首先要弄清的问题。然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见解很不一致,大体形成以下8种不同理解或表述。

第一种理解,经济哲学就是政治经济学。理由是,哲学的任务在于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政治经济学与经济领域的其它学科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概念范畴不是经验事实和就事论“是”,而是解决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世界观问题,如人类经济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它有无规律可循等等。这些命题本质上与哲学的基本命题(如物质是什么等)并无差别。另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与哲学相似,它强调的是思辨和理论认识,而不是实证与历史认识。因此,如果有“经济哲学”存在的话,那政治经济学则当之无愧。

第二种理解,经济哲学是一门用哲学方法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学科,属于与经济学相交叉、渗透着经济内容的应用哲学。

第三种理解,经济哲学是一门跨学科结合的产物。法国学者博索特将跨学科结合的形式分为三类:一是线性跨学科结合,即把某一学科的原理运用于另一学科;二是结构性跨学科结合,即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结合中产生新的学科;三是约束性跨学科结合,即在某一具体目标的约束下,实现多学科的协调与合作。经济哲学不属于第一类,它不是简单地把已有哲学原理和方法移植于经济学的研究;也不属于第三类,它不受制于某一实证目标的约束;它接近于第二类,是从哲学和经济学的结合、联姻中产生的新学科。它的任务是通过哲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发挥两学科的优势,展开对经济运行的哲学研究,作出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

第四种理解,经济哲学是经济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对这种“交叉”又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它就是哲学和经济学这两个学科的交叉。迄今世界上交叉学科有2400多种,可分为同体型交叉和异体型交叉。经济哲学属于社会科学这一大知识体系内的两个重要学科——哲学和经济学的同体型交叉学科。这是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在联盟,而不是经济学和哲学的外在结合。另一种理解,经济哲学是介于经济学与哲学之间的与心理学、行为学、生态学、人类文化学等相关的交叉学科。它和一般哲学的关系是“元哲学”和“类哲学”的关系,属于一般哲学的应用学科。因为它与一般哲学虽然都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但经济哲学所指向的“世界”,只限定在经济生活、经济理论及其相交领域。在与经济学的关系上,它是最高层次的经济理论,是经济科学中的“元科学”。它不同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虽也涉及生产力,但不将生产力作为直接考察对象。经济哲学不仅囊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且关照到与社会生产相交感的自然、社会、政治、教育、道德和民族心理等,并涵盖包括政治经济学在内的所有经济理论。它更不同于各种应用经济学。各种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是经济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某一层次、某一部分,而经济哲学则鸟瞰经济生活的的所有重要方面。

第五种理解,经济哲学是从哲学方法论和哲学价值观角度对经济理论的建构、发展和更新所作的反思,是以经济学本身、特别是经济理论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哲学分支。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经济理论中的哲学方法论问题;二是经济理论中的哲学价值观问题。它的任务不是要取代经济学和凌驾经济学之上,充当经济理论的仲裁者和指挥者,而是作为经济学的同盟军,深化对经济学特别是经济理论本质的认识,推动经济学的发展。因此,它和经济学没有高下之分。

第六种理解,经济哲学是关于经济观和经济方法论的学问。它以经济机体、经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经济机体(物质生产方式)的存在方式、居存环境、历史进程、结构关系、运行机制等,从哲学高度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经济—社会发展的辨证本性及经济本体与经济意识的价值关系。因此,只有把经济哲学界定为“经济观和经济方法论的学问”,才能使经济哲学具有作为一门哲学学科所应具有的高度抽象特征和涵盖面广的功能。

第七种理解,经济哲学是系统地、严格地对经济学的前提、意义、基本概念和重要经济现象作哲学阐释的学科。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体现的不是经济学和哲学某些方面的具体联系,而是对两者之间本质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反思;二是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哲学理论,与一般哲学理论在前提上存在差异;也不同于一般经济学理论,一般经济学理论总是以非系统的哲学眼光看待各种经济现象,只追求自己的系统性,不去思考自己的哲学前提和基本概念的哲学内涵,而经济哲学则把经济学的前提和基本概念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基于对经济哲学含义的这一理解,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张在界定经济哲学时要消除以下误区:误区之一,是把政治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或经济伦理学理解为经济哲学。误区之二,把经济哲学理解为“经济加哲学”或“经济的哲学”。“经济加哲学”或“经济的哲学”,是指运用一定的哲学观点、方法分析具体经济问题。这种努力是可贵的,但它不是经济哲学,只属哲学的应用范畴。经济哲学是从基本经济问题中引发出来的哲学。经济学家熊彼特曾说过,人类经济行为内部实存着哲学。“经济加哲学”,经济和哲学的联系是外在的;经济哲学,经济和哲学的联系是内在的。误区之三,把经济哲学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的一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有丰富的社会经济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社会存在等。但它的这些经济思想、理论都涉及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如果经济哲学也研究这些一般原理,那它就失去了相对独立性,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部分了。

第八种理解,何谓经济哲学,无法得到一个像经验科学那样确证的标准,只能是一个约定。它可界定为对经济生活、经济关系、经济结构、经济功能、经济目标、经济制度及其相关过程的哲学评判。它所要探索的是深植于经济生活而又超越经济学范畴的问题。这些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多种经济学研究范式及其概念合理性的评价问题,似可称为“逻辑经济学”;一类是对经济生活特别是经济人的价值评价问题,即“经济伦理学”。前者为基础经济哲学,后者为应用经济哲学。

经济哲学兴起的背景和意义

在探讨经济哲学兴起的背景时,一些学者把视野延伸向了世界,指出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哲学并非一门新的学科。西方思想史上的色诺芬、亚里士多德、洛克、休谟、亚当·斯密、蒲鲁东、马克思、熊彼特等,都对此有过贡献。但明确把经济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则是近现代的事。20世纪下半页以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了令人瞩目的现象;一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主流学派的经济学研究范式,进行了大胆的质疑和批判,从中引发出许多发人深省的哲学问题;另一些学者推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经济哲学力作,如丁·鲁宾逊的《经济哲学》、F·哈恩的《哲学与经济学理论》、M·霍利斯的《理性经济人: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哲学批判》等。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西方经济哲学发展最辉煌的时期。

20世纪现代西方经济哲学的兴盛与西方经济学传统理论面临发展困境、研究范式蕴含着结构性转化紧密相关。自斯密以后,近两百年来西方经济方法论的发展,其主流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把理性经济人的研究范式加以泛化和抽象化,夸大理性假说的逻辑意义,并上升为一种思辨网络,从而陷入现代经济学唯理性主义方法的窠臼:单纯注重经济理性逻辑演绎的方法;把理性经济人高度抽象为逻辑符号视为唯一可取的方法;用最大化原则来衡量经济人的一切行为。所有这些,都受到当代经济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事件的撞击和挑战。一批著名的经济学家主动与哲学家展开对话,于是库恩的“范式革命”、拉卡托斯的“经验不可证伪”等科学哲学原理,成为经济学前沿研究的一种时髦。经济哲学在工具主义批判、抽象前提批判、逻辑符号主义批判、实证主义批判、行为主义批判、人本主义批判等方面,显示了哲学牵动经济学范式革命的张力,其研究领域鲜明地定位于理性经济人模型所暴露的三大哲学方法问题上:(1)自在与他在、 人性中的私向化与社会化的矛盾问题;(2)市场的单一目标与群体目标的“合力论”问题;(3)经济理性的预期能力究竟有多大(这涉及康德哲学关于认识能力的批判问题)。可见,现代西方经济哲学的兴盛有着强烈的学科变革性。

学者们指出,与西方经济哲学的发展状况相比,经济哲学在我国的兴起,既有深刻的学术背景,更有重大的现实根据,即社会背景。从社会背景看,世纪之交的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高科技产业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金融体系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等,都大大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经济因素在国际交往中日益突出。尤其是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在发生社会大转型,最重要的变化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停止到改革开放、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改革日益进入攻坚阶段。一方面,社会上各种矛盾不断分化和重组;另方面,改革模式的选择和建构又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如何认识我国社会的大转型所产生的诸多矛盾,无不需要借助具有理性思维功能的哲学,特别是需要把哲学和经济学融为一体的经济哲学进行综合概括,对改革和市场经济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深入、全面、乃至前瞻性的分析研究,取得历史必然性的真知,为实际决策和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可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哲学的产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它是时代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产物。

从学术背景看,经济哲学的兴起,是经济学和哲学两大学科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调整和加强自身学科建设的需要。通过经济哲学这个中介,既可改造、促进哲学的发展,也可改造、促进经济学的发展,使它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一些哲学家指出,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哲学的理性关照,哲学的振兴也要从经济生活中获得思想养料。哲学的命运如何,最终看它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哲学的改造和发展,从主体性、科学化、社会化等内涵方面加强研究找出路,这固然不失一种好办法;而面向现实,在应用中求发展,从外延方面加强研究,更是一种好途径。因为哲学的繁荣与贫困,直接取决于哲学是否贴近现实生活的热点,即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哲学家只有走出书斋,投入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才能摆脱纯思辨的困境,获得新的生长点和生命力。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合乎逻辑的发展之路。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理论经济学的创新,已成为当前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已不足以解释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新古典经济学所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缺少对制度的关注,即使在新政治经济学那里,制度的转轨也是理论“空档”;当代发展经济学也很不成熟,鲜有可用于中国改革的。因此,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吸纳当代经济学各派的长处,构筑适合中国情况的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已是大势所趋。而达到这一目标的理论前提之一,乃是在经济哲学上取得突破。否则,陷入旧的政治经济学框架不能自拔,就难以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有的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必须超越性地综合马克思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两者的理论优势,使经济学中的哲学分析方法与数量分析方法耦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而要实现此目标,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建构马克思义的经济哲学,为经济学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实践提供直接的方法论养料。

如何建构经济哲学

在讨论中,对我国目前是否具备建构经济哲学的条件,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经济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其内涵和外延还难以确切、完整把握,因此,不应急于建立体系,要先做些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如从思想史角度、特别是从近现代思想史的发展趋势,揭示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必然性;对即将过去的20世纪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对变化着的世界经济进行深层透视,把握其发展方向;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轴心,对我国的改革作理性思考,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发展;对可持续性发展进行整体研究,确立新的“人地和谐”观等。另一种看法认为,经济哲学作为一门正在形成的新学科,各方面不可能十分周全,它的规定性难免是模糊、朦胧而有弹性的。但二战后,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现象有了较充分地展开,积累了不少进行研究的资料;在我国,以往的计划经济实践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也展示了大量经济现象,为对贯穿其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提供了实践和理论条件。这些表明,在我国建构经济哲学的条件已经成熟。

如何使经济哲学建立起来呢?有以下几种意见。

(一)要使经济哲学最终建立起来,当务之急是加强它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从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问题入手,寻求它的演进轨迹、构建模式和运行规律。而无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应特别重视对有别于哲学的一般方法论和经济学的具体方法的经济哲学的特殊方法论的研究。这是建构经济哲学的重要思路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建立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联盟,发挥两大学科认识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协同优势功能。经济哲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哲学和经济学的联姻,开展对复杂社会经济运动的哲学研究,揭示对社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从思想史上看,哲学和经济学原本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认识社会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功能。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一方面,社会结构的最深厚的基础是经济,“历史之谜”的谜底蕴藏在经济学领域中,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到有关时代的经济学去寻觅。另方面,哲学作为“爱智之学”,是“自己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它能为人们提供认识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帮助人们揭示社会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近现代不少学者都注意从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其中最卓越者就是马克思。他将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互相渗透,使其相得益彰。他的哲学是经济学的,他的经济学是哲学的。这使他在哲学上扬弃了德国古典哲学,在经济学上超越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完成了历史赋予他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实现了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三大学说的伟大革命。

今天,处于世纪之交的我国广大哲学和经济学理论工作者,应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光荣传统,结成联盟,这个联盟的纽带就是经济哲学。为此,哲学不要把经济学当作“形而下”加以排斥;经济学不要把哲学当作“形而上”加以拒绝。只有两者联姻,才能发挥协同优势,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支持的使命。

(三)建立哲学经济学理论工作者和以企业家为代表的实际工作者的联盟。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哲学的建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联姻,也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结盟,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充分发挥两方面优势所构成的强大社会群体的认识功能。这就要求我们的理论工作者深入实际,虚心向实际工作者学习,从火热的实际生活中吸收丰富思想养料。实际工作者加强理论学习,在这方面,我们已可喜地看到一些企业家越来越多地对理论产生兴趣。如荣事达集团的领导重视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取得了可喜成果。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哲学应是企业家首先具备的素质。

(四)改革我国教育,培养兼有哲学和经济学双重素质的人才。建立经济哲学需要哲学和经济联姻,这就需要具有哲学和经济学双重知识素质的人才。然而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中,哲学和经济学是分置的。学经济学的很少学哲学,学哲学的更少懂经济学。这使从事经济哲学研究的人,显得知识不足,力不从心。因此,打通哲学和经济学的壁垒,一方面,需要鼓励现有的哲学和经济学工作者互相交流,贯通所学;另方面,需要改革现行学校专业设置,培养具有哲学和经济学双重理论素质、思维特征的人才。这是建构经济哲学的条件之一。否则,经济哲学无论如何重要,也难以建立和发展起来。

标签:;  ;  ;  ;  ;  ;  ;  ;  ;  ;  ;  ;  

我国理论界关于经济哲学的探讨综述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