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及其评价论文_刘晓鹏

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及其评价论文_刘晓鹏

遵化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064200

【摘 要】目的: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肝癌术后是否存在复发状况进行诊断,并判断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诊断方法和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对肝癌术后患者是否复发进行判断,实现对影像学诊断价值的判断。结果:采用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对其复发情况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结论:应促进超声诊断等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肝癌术后早期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肝癌;影像学诊断;复发率

前言

近几年,影像学检查方法凭借其诊断费用较为廉价和操作便捷的优势,在肝癌术后检查过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由于诊断方法的不同,复发诊断的准确性还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效率,现阐述如下:

1.超声检查

在术后回访的技术手段之中,针对患者展开超声检查,是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检查方式。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判断患者在术后的复发情况。在具体的检查技术中,超声检查主要利用病灶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特征,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显像。肝癌手术在术后通过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对肿瘤血管中的阻力指数作出判断,从而分析肝脏在术后的占位性病变情况,及时发现早期的术后复发。在我国国内的大部分医院机构中,都有着超声检查的术后检查项目,该项检查出了简单适用之外,在灵敏度、经济性以及无放射性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优势和应用价值,能够在早期肝癌发现和诊断当中,体现出实用价值。目前广泛应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就是众多超声检查技术当中的代表性技术,该项技术在进行检查时通常需要对病变位置的血液分布情况作出判断,并利用脉冲多普勒进行血液流速曲线计算,其中包含有血流速度、血流阻力等具体数据,作为血流动力学的判断依据,能够实现判断肝癌的定性能力提升。

在临床肝癌患者的检查工作当中,原发性和复发性HCC在病灶表现方面具有多方面的相似特征,其中病灶形状和病灶信号结界,都具有相似性,其边界清晰、周边暗环以及不均匀信号灯,都是HCC病灶的典型特征。这主要是由于HCC肿瘤在体内能够获取丰富的供血,且动脉供血最为主要,这使得结界内部拥有十分清楚的血路信号。当血流速度过高时,其血管内部的阻力值也会加大,在超声检查中既可以通过信号、阻力以及流速的观察,完成判断。

此外,LAVA肝脏快速容积城乡也是超声检查中较为直接、便捷的一种检查方式。LAVA作为一种序列扫面技术,主要通过快速的三维容积T1进行检查,在通过脂肪加权完成图像编制,实现显像。LAVA技术在成像速度、扫面对象广度、图像伪影以及组织分辨率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在具体的术后检查应用中,能够大幅度缩短数据采集时间,使患者术后可以快速完成检查成像,判断是否存有复发性HCC。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以往的对比研究中,LAVA成像速度和对病灶显示率提升幅度都较高,灵敏性极强。

2.核磁共振成像

常规MRI核磁共振成像主要优势表现在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的检查成像之中,对于小肝癌的检查相较于螺旋CT检查而言更具效力和精准度,从而帮助检查医师获取更为全面细致的病变信息。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中,新型的MRI技术在检查效率和检查全面性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其中检查速度方面的提升最为明显,通过加快检查速度的方式使得MRI检查方法在场强强度以及病灶细节、信噪比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其图像显示更加清晰准确。梯度回波序列以及波谱分析等方面提升同样明显,能够实现针对肝脏特异性的造影应用,小肝癌检出率大幅度提升。此外,新型MRI检查技术在显像方面,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现出肝脏内部血管以及结构的形态,帮助医师判断肝脏内部血管和胆管之间所具有的对应位置关系,在诊断胆管侵犯以及肝癌形成方面,有着突出优势。

常规的MRI检查手段主要分为TI加权、T2加权以及增强动态三种方式。对于肝癌术后患者而言,MRI检查方式主要以TI加权平扫为主,通过判断低信号线样,获取HCC常见表现特征。DWI磁共振弥撒加权成像技术是目前肝癌术后检测手段中常见的磁共振检查技术。该项检查技术主要通过对患者体内的水分子微观运动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其所反映的基体组织背后的结构生理、病例特征,从而计算得到关于肝脏占位的细胞密度、含水量等数据信息。在肝脏当中不同的占位病变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因此通过利用弥撒系数的观察可以从微观层面对病变信息进行获取。在术后检查中,DWI可以分为常规检查和增强动态检查两种检查方式,不同的检查方式在对占位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存在不同。其中常规平扫能够表现出不典型病变特征,而增强DWI则能够降低误诊率提升HCC查处率,鉴别良性病变问题。

超顺磁性氧化铁增强成像检查时磁共振成像检查中新型的MRI检查方式,该种检查方式通过添加全新对比剂手段,实现检查的增强。在具体检查当中,除了能够保留常规MRI的扫描信息之外,还能够对肝脏的病变形态进行判断,其中血液供应情况、细胞形成和细胞变化等内容都可以实现成像判断。在实践当中,这种利用添加剂实现MRI增强的检查手段,在软组织分辨率、病灶检查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其中肝癌病变的检查精度可以达到1厘米标准以内,属于近年来MRI检查的技术突破。随着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持续,对比剂下的MRI检查技术对肝癌术后的早期发现将具有更加精准的检查效力,其针对早期肝癌敏感性的判断能力也有极大提升。

结论

应促进超声诊断等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肝癌术后早期的广泛应用,防止疾病复发对患者。

参考文献:

[1]郑义兰,崔惠勤.不同影像学手段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术后复发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05):707-709.

[2]李鹏,曲毅.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0):120-121.

论文作者:刘晓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及其评价论文_刘晓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