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四局深圳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65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发展概况,结合我司EPC项目的管理经验,探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在EPC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阶段实施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方法,以实现EPC工程高品质高效益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EPC工程;项目管理;达标考核;BIM技术
1 前言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建设实践中出现,据美国设计学会(DBIA)的预测,到2015年,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市场上被采用的份额将超过传统承包模式达到55%,然而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总体上仍然处于从施工承包向工程总承包模式转变的探索过程。随着近30年来国内总承包业务的开展,一批具有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能力的智力密集型工程总承包企业或企业集团也逐步发展起来。但由于我国开展EPC总承包管理较晚,受投资体制制约,国家还没有完全形成实施工程总承包的建筑市场。对于EPC模式的理论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将EPC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向着系统、深入的方向迈进[1]。
EPC模式的优势在于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通过全盘管控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以实现项目各阶段的合理交插与充分协调,并且利用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项目管理和技术创新优势实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建设目标。因此,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和项目管理的日益完善,加之建筑工程的业主越来越关注承包商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能力,以往对工程某个环节的单一承包方式将被越来越多的综合承包所取代,EPC工程总承包将逐步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主流模式之一[2]。本文从我司EPC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三个方面探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EPC项目的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以实现工程高品质高效益的管理目标。
2 以双优化为龙头开展EPC项目设计工作
设计工作作为EPC项目工作的“龙头”,是工程采购和施工的基础。设计工作的好坏对工程的质量、费用以及进度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我司在EPC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与施工组织阶段强力开展与实际相联系、与实用新型技术相结合的双优化工作,在保证设计目的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降低造价,缩短工期的目标。以下是根据我司以往EPC工程的经验和实例,列举了一部分在双优化方面既高质又高效的具体应用。
2.1 设计优化
在EPC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由于对责任目标的明确理解以及现场实际的准确把握,使得项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能够及时作出相应的优化响应。
2.1.1 桩墙合一
在EPC项目设计阶段,根据对工程地质情况的准确把握,将基坑支护桩设计为地下室的外围护结构,取消地下室原结构外墙,达到支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合二为一的目的,实现桩墙合一(图1)。该设计的优势在进度上,减少了地下室外墙施工的时间,减少了基坑的开挖时间,减少了地下室外墙施工完成后土方回填的时间;在成本上,节省了地下室原结构外墙施工的费用,节省了相应的土方挖填费用,从而实现了高效施工。并且在场地使用上,桩墙合一技术可以减少大约1.5m地下室外墙的开挖宽度,这部分场地将可用作现场的施工场地,对于在城市中心区狭窄的现场施工来说,可以缓解场地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3]。
桩墙合一的设计要注意提前深化,主体结构设计时就要考虑采用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外墙,因此要重点考虑结构设计与支护设计的结合问题。为了确保桩墙合一设计的防水性能,在支护桩表面喷涂渗透结晶防水材料作为背水面防水层,且在每层支护桩根部位置设置一条200mm宽的排水沟,达到防排结合的内防水效果。并且在排水沟的外侧加砌2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衬墙,表面喷涂防霉涂料,从而完善桩墙合一技术的整体美观。
2.1.2 地下室大底板厚度及配筋优化
我司某EPC项目地下室底板原设计为450mm厚HRB400Φ14@150双层双向配筋,但依据过往经验和同类工程,认为原设计过于保守,通过设计验算以及与设计院的充分沟通,将原设计修改为300mm厚HRB400Φ12@150双层双向配筋,直接节约C30P8混凝土2.9万m³,节约钢筋1600T,创造经济效益1466.5万元,使设计更合理、更经济、更安全、更利于施工。
2.2 方案优化
在EPC项目施工组织阶段,由于承接着整个项目建设管理的责任和风险,以及结合我司的技术创新优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方案与工艺进行主动及时地调整与优化,从而实现精细化施工组织的目标,提高方案策划与施工的协同效率。
2.2.1 “跳仓法”施工
“跳仓法”施工是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在浇筑后5到10天内未彻底凝固和完全稳定前容易释放内应力的特性,将建筑物地基或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其施工模式类似于下跳棋,即隔一段浇一段,相邻两段间歇时间不少于7天,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部分激烈温差及干缩作用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取消了后浇带的施工。该方案的优势在进度上为回填土及装修工程的提前插入创造了条件,避免了因后浇带留置带来的工期损失;在质量上避免了清理后浇带的难题,消除了后浇带清理不到位带来的质量隐患[4],从而实现了高质高效的施工目标。因此,我司EPC项目均优先策划采用“跳仓法”施工地下室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据我司多个项目统计,地下总建筑面积10万㎡的工程,采用该方案施工约可节省工程造价132.18万元。
2.2.2 高效低耗组合模架体系
高效低耗组合模架体系是指采用高效便捷的楔形连接件(图2)、与模板主楞连接的可调节早拆头装置以及配合研制出的钢木背楞组合形成快安、早拆的新型水平模板支撑体系。该体系优势在于一键式搭接,实现了快安早拆,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加快了水平构件的周转,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高效低耗组合模架体系为我司研制并重点推广的新型模架体系,经我司核算,其经济效益达到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节约费用8.68元,即总建筑面积10万㎡的工程,采用该体系约可节省工程造价86.8万元。
我司某EPC项目原地下室内支撑拆除方案为逐层换撑拆撑施工,但由于工期紧张,我司在对项目实施条件及设计文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在保证工期、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将原方案优化为换撑与地下室结构同步进行,待地下室结构完成后统一拆撑的施工方案。为了保证该方案的顺利实施,我司运用BIM技术精确定位每一处地下室结构与内支撑的碰撞位置(图3),通过提前协调与组织,实现内支撑全部错开地下室结构的目标。最终该项目通过内支撑检测及后拆法施工节省了工期60天,节约施工成本77.7万元,从而实现了高质高效的施工目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简要列举了我司在EPC项目设计工作中双优化方面的部分优化,论述了良好的设计是EPC合同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为顺利实施项目提供了好的开头,但项目实施还需要非常大量的物资来保证,也就是EPC项目的另一核心内容——采购管理。
3 以企业集采为枢纽实施EPC项目采购管理
采购工作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设计、采购和施工之间逻辑关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心位置。由于其在整个EPC项目管理中起着核心的过渡作用,如若执行出现问题,则必将拖延下一环节的施工工期。工程设备和原材料的各种性能也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运行和质量,并最终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采购环节,EPC模式对总承包商有着更高的要求。以下是根据我司EPC工程经验和资源整合优势,在采购管理方面既高质又高效的具体对策。
3.1 企业集采
我司针对项目采购的重要性,于2010年11月4日建立采购中心,将采购、供应与管理集于一体,统一整合各项目的采购需求,发挥采购中心的规模效应,向多个供应商进行综合绩效考察、询价比较以及择优采购,从而获得对采购物品品质和供应商服务质量的控制,同时通过统一的采购和控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采购各个环节间的分工、协助与专业化方面实现了高质高效的优化管理。
我司采购中心成立后,为各工程项目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劳务、钢材、混凝土等各类资源保障,以下列举两起真实事件对比说明企业集采的优势所在。
3.1.1 集团规模优势
贵州省某协会成立后,将市内所有“协会产品”单价由原本的230元/m³提高为元/m³。在贵阳项目面对不调价即停货的局面下,我司采购中心充分发挥集团的规模优势,与相应供货商达成共识,优先择其为我司主要供货商,并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最终在保障了材料持续供应的前提下,成本亦未因此事有所增加。后据我司了解,该产品单价在当地其它施工单位均都有所上涨。
3.1.2 竞价择优优势
混凝土公司B是我司采购中心考察评定为对项目A最有利的一家混凝土公司,为了获取相对较低的混凝土单价,采购中心充分利用竞价优势,最终赢取了C30混凝土315元/m³的单价,相比于当时当地C30混凝土市场价340元/m³降低了7.35%。
3.2 BIM采购管理
在企业集中采购的优势上,运用BIM技术建立精确的BIM模型,基于模型的混凝土明细表(图4),准确量化相应构件工程量(墙砼方量204.37m³、柱砼方量113.54m³、梁砼方量186.86m³、板砼方量152.16m³),形成相应材料的需求计划,并迅速传递到采购中心的采购系统,改变了过往由工程部提交材料进场计划的传统方式,使采购流程更为精细化、高效化、信息化。通过BIM提料,采购量更可控,使高质高效的采购管理更有保证。
以上简要介绍了我司EPC项目采购管理方面的主要应用,并结合案例,说明了EPC项目物资采购中货源、物价上涨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成功的采购管理将在设计与施工工作之间发挥枢纽作用,但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还需要一丝不苟的施工管理。
4 以达标考核为军纪控制EPC项目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是EPC项目建设目标最终实现的关键步骤,其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对于EPC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显得极其重要。由于EPC项目分包工种工序繁多,材料机械设备繁杂,以及交插配合作业复杂多变,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实现成本控制,标准高效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根据我司《项目管理达标考核标准》的实践经验以及EPC模式的项目特点,总结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
4.1 计划管控
我司《项目管理达标考核标准》明确规定项目必须根据合同工期在开工前10天内完成施工进度总计划与节点控制计划的编制与提交、在每一季末25日前完成季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提交、每月25日前完成月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提交以及分部工程计划、周进度计划、工期紧张时的日进度计划、工期特别紧张时更细化的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提交,通过上述计划的各时间节点能够很好地明确施工任务并及时予以调配。且为了确保EPC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还明确规定在和分包单位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其工期比相应的专业工程进度计划适当提前,以保证后期实施中假若出现意外状况也预留有相对时间来解决协调,从而尽最大努力保证最终的施工总进度。
4.2 进度奖罚
我司《项目管理达标考核标准》明确规定了项目必须制定月进度以及节点进度奖罚规定,并落实奖罚措施。通过建立经济奖励机制,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前提下,职责明晰、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全体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未实现进度计划要求的,视情节严重予以处罚,反之,对阶段性控制节点按时或提前完成进度的予以奖励。
4.3 品质保障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部分,其成效是否显著关系到工程质量能否符合预期目标,甚至影响到成败,因此我司《项目管理达标考核标准》明确规定了项目必须建立QC小组,编制有防治质量通病的计划及措施、质量检查台账等文件。通过项目QC小组全程跟踪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严格质量验收签证手续,并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的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编制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明确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等活动确保我司“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宗旨。
《项目管理达标考核标准》是落实我司标准化工作的重大举措,是贯彻执行“简洁、实用、能执行”管理理念的重大实践。以上简要列举了部分我司在EPC项目施工阶段高质高效管理方面的规定,说明了落实到位的施工管理是EPC项目实现效益的重要环节,精细化标准化的项目管理必将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EPC项目专业分包单位多,工程量大,成本风险大,总承包管理难度大,往往导致施工工期延长,为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和管理压力,EPC项目的高质高效管理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从设计工作、采购管理和施工管理三个方面对EPC项目实施进行了一些介绍和探讨,希望采取上述技术创新和管理经验实现工期的缩短,同时也保证工程的质量,最终实现EPC项目的高质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玉伟.浅析国内EPC项目管理现状和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2008.04
[2]王伍仁.EPC工程总承包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令狐延,周冲,赵卓等.超高层建筑又好又快建造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施工技术,2013.18
[4]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抗与放”的设计原则及其在“跳仓法”施工中的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陆秋虹.EPC工程总承包企业运行及管理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1
[6]张水波.国际工程总承包:EPC交钥匙合同与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01
论文作者:王恩伟,黄顺雄,付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项目论文; 我司论文; 高效论文; 工程论文; 工期论文; 地下室论文; 采购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