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行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对电力系统服务功能及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践过程中为了提升电力生产水平,优化其生产方式,需要加强智能变电站建设,并对其二次系统进行必要的优化设计。当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经过优化设计后,其整体的运行效率将会提高,并使智能变电站的性能可靠性增强,满足电力生产计划实施的实际要求。基于此,文章就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
1 智能变电站的实质
1.1 什么是智能电网
电力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今,电力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我国电力运输网络的稳定运行,保证居民的安全,保证电力消费的稳定。为了完善变电站的建设,变电站发挥网络与互联网和空间连接的作用,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实现优化配置,保证电网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现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这就要求相关研究人员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传输稳定性,同时尝试延长我国电力网络的使用寿命,提高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电网自动化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最大利用,减少电力运输过程中的浪费。
1.2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的重要性
就我国目前电力发展情况而言,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二次变电系统是将变电设备的保护工作与自动化相连接。电网运输过程中实现集成的交通工具,测量和控制和保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作设备实现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连接。同时也可以实现两个不同的变电站之间的信息交换。但是我国目前的二次变电站技术仍然以传统的变电技术为主。这就导致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电力的运输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系统的管理,也无法很好地监控电力运输流程。这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电力运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了居民的用电情况,也不利于减少工业加工过程中的电力成本。智能变电站技术可以实现变电站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是因为,在智能变电站技术中,主要采用环保、智能化、集成化、先进的设备。从而实现了对变电站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2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要点分析
2.1 自动化系统方面的网络优化
从以往的数字化变电站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智能变电站,其中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核心内容始终为IEC61850标准体系,该体系所设定的变电站中的自动化系统采取分层分布形式的结构,在逻辑上将其划分成站控层、间隔层与过程层。目前我国变电站所采用的组网方式大体上有如下三种方式,即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以太网加SV总线加GOOSE总线加B码对时、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以太网加SV点对点加GOOSE总线加B码对时、站控层和间隔层采用以太网加SV和GOOSE共网加IEEE1588对时,再加之保护直采直跳。在进行自动化网络实现优化时应该从网络结构和交换机配置入手,对网络结构优化方面而言,可以采用如下方案,采取三层两网的模式,对站控层和间隔层的MMS网采取双星型结构,将GOOSE网与SV网实现合并,并且和IEC61588信息实现共网传输。针对不同电压的电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中的主变进线以外单元及测控装置进行合理配置,并对交换机作用下的光口数量进行优化处理。与此同时,在进行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相关的自动化系统网络优化时,为了实现其流量控制,增强系统网络可靠性,也需要加强V-LAN方式使用。在注重智能变电站中的网络监控时,需要在V-LAN管理方式作用下,将其中的硬接点与交换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二次设备功能及配置方面的整合优化
为了实现智能变电站长期使用中的信息资源共享,并提高其共享能力,需要结合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实际应用概况,对其进行功能及配置方面的整合优化,保持变电站二次设备良好工作性能的同时实现智能变电站信息平台网络化。因此,需要从以下不同的方面入手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进行功能及配置方面的整合优化:
2.2.1 结合智能变电站监控层的实际情况,需要对操作、维护及其他方面的功能进行整合优化,促使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能够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并使系统运行中产生的故障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保持智能变电站良好的服务功能。同时,在对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进行功能及配置方面的整合优化时,需要对经过优化处理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实际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以便为二次设备使用年限延长提供保障。
2.2.2 实践过程中考虑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及母联情况,从实时监控、保护功能入手,对集成装置进行整合优化处理。当二次设备功能及配置的整合优化处理达到预期效果后,智能变电站运行中所需的主柜、交换机等不同设施的数量将会减少,使得变电站的投资成本降低,并逐步实现二次系统网络结构优化,确保智能变电站使用中能够达到电力生产活动开展要求。
2.2.3 加强智能变电站的功能特性分析,对其电源进行必要的优化处理。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自动切换装置的应用效果,对其进行性能优化,促使其使用中能够具有良好的自动切换功能,增强智能变电站供电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在这样的整合优化处理机制作用下,能够使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可靠性增强,并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有利于提升智能变电站实践应用中的生产水平,并降低二次长期使用中的故障发生率。
2.3 状态监测系统方面的优化
在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时,为了确保系统运行中能够对一次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需要注重状态监测系统的优化处理,保持其良好的优化设计效果。具体表现在:
2.3.1 根据智能变电站稳定运行要求,对辅助系统主机、状态监测系统进行优化处理,促使变电站能够在综合性强的服务器支持下正常工作。同时,二次系统优化设计中采取有效的连接方式实现变电站中的自动化系统与性能可靠的安全隔离装置连接,将会扩大状态监测系统实践应用中的监测范围。
2.3.2 结合状态监测系统稳定运行要求,采取计算机三位空间中动态模拟分析的方式,对主变压器性能进行优化,实现对油温的有效监测。
2.4 辅助系统实际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增强智能变电站运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优化设计。具体表现在:对辅助系统中所包含分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并设定具体的优化目标,实现各分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加强辅助系统中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等不同子系统的实时工况分析,选择智能程度高的设备完善子系统功能,最大达到智能变电站运行时辅助系统中各分系统之间的功能联动,提高作业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注重辅助系统中视频录像与红外热相判断功能优化,确保系统功能完善性,并降低智能变电站运行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这些举措的灵活使用,有利于实现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促使智能变电站能够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因此,未来智能变电站朝着信息化、智能化及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二次系统的优化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为我国智能变电站整体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保障,确保其使用中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刁兴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及风险评估[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曹楠,王芝茗,李刚,李冰,王冬青.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动态重构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05):113-121
论文作者:黄宝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功能论文; 设备论文; 优化设计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