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关于学习的“垃圾概念”,这样“有效的学习”将在你的余生中受益_遗忘规律论文

清除关于学习的“垃圾观念”让“有效学习”使你受益终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使你论文,终生论文,观念论文,垃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现在有一个困惑,那就是又想学习,又不想学习,整天挣扎在这个矛盾的问题当中。

——小伟

●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我便再没有考进过前十名了。我分析了我的问题,主要是上课没有完全集中注意力。我非常想努力学习,可有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玩一会儿,希望能告诉我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成长的果子

●我现在高二,马上就高三了,面对高考,我不能放弃。我也想好好学习,可是没有动力。我找了很多激励自己的方法,但都没有用。每天晚上,连9点半都熬不过,第二天只能在后悔中度过。

——小璐

看到“学习”这两个字,我想你心里也许充满了一种复杂的情绪,那种又爱又恨、想摆脱却又不得不面对它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受。你也许会说:“学习?不要再提了好不好!让我休息一下好吗?”可是,这两个字又一下子触动了你的心弦,好像有一肚子的苦水想要倒出来……编辑部每天收到的雪花般的来信中,学习的烦恼总是高居烦恼榜的第一位。

而现代教育的可悲之处在于对“学习”这个词的“妖魔化”。很多人接受所谓“教育”,在学校里读了许多年书的最终结果竟然是——“发誓再也不学习了”。

如何进行有效学习呢?这就要说到学习的方法。其实学习的方法也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我们并不是天生就能够掌握学习的各种技巧。

怎样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的两个方法:有效遗忘和创造性学习

科学家卡尔·皮尔森说:“我在校学到的知识,至少有90%现在都记不得了,但老师在希腊语法课上传授给我的学习方法,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我在学校教育中真正让我终生受益的最有价值的部分。”

这其实也是许多过来人的切身感受。我们未来能够直接受益的不是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而是好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习惯。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书籍已经很多,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两种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有效遗忘

我们的大脑保存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在必要的时候“有效遗忘”,清理掉大脑中那些无用的信息,以便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存储新的、有用的信息。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有效遗忘呢?首先,你必须要明确什么样的信息应当遗忘,什么样的信息不应当遗忘。其次,对于不应当遗忘的信息,我们要强化它在大脑中的记忆。

如何强化呢?抓住“遗忘”的规律!没错,遗忘是有规律的,而这个规律早就已经有人为我们总结出来了——那就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如图1)。

这条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到的知识在一天后,如果不抓紧复习,剩下的不到原来的35%。

图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复习是强化记忆的方法,但是很多同学往往都是等到要考试的时候才去复习,那时候我们已经对所学的东西遗忘得差不多了,这样的复习实际上只能是又一次新的学习,我们等于一直都在做无用功。那么,怎么复习才最有效呢?我们可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一个复习计划:第1个周期是学习后的第5分钟,第2个周期是30分钟;第3个周期是12小时,第4个周期是1天;第5个周期是2天;第6个周期是4天;第7个周期是7天;第8个周期是15天。

经过这8个周期的复习,短期记忆就能转化成长期记忆,这时候你就是想忘都忘不掉了。用这样的方法来背英语单词是非常有效的,也就是说你要想永远记住一个单词复习8次就够了。学习完这个单词,5分钟后要进行第一次复习,后面的7次复习时间点分别在30分钟、12小时、1天、2天、4天、7天和15天。

当然,遗忘规律具体到每个人都是稍有不同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多实践、多总结,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规律。

二、创造性学习

举世瞩目的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在三岁多时还不会讲话,他曾经被看成是毫无前途可言的孩子。这样的一个人究竟是怎么成为相对论的创立者呢?爱因斯坦成名后在回答美国记者有关他如何成功的问题时,道出了其中缘由:“我从来不携带什么记着所有东西的笔记本,我常使自己的头脑轻松,以便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我所要研究的问题上。至于你们问我声音的速度是多少,我很难确切回答,需要查一查物理辞典,因为我从来不大注意去记辞典上可以查到的东西……”

“您脑子里都记些什么呀?”记者惊讶地问。

“我记的是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爱因斯坦回答说,“仅仅死记那些书本上可以翻到的东西,什么事件啦、人名啦、公式啦等等,根本不用上大学。人们解决世界上的问题,靠的是大脑的思维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

爱因斯坦一贯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人云亦云,可以说是创造性学习的典范。所谓创造性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用脑、勇于探索、善于实践,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创造性地总结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知识”并不等于“智慧”,只有当我们经过独立思考之后、知识才能转化为智慧。

我们应该把自己从“死记硬背”当中解放出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是什么困住了你的潜力?

有效学习需要清除自己的心理障碍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悲观的心理呢?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经用狗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非常难受。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塞利格曼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脱困境,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我们多像生活在牢笼里的那条狗啊,一次考试不理想,我们就等于遭受了一次非常难受的“电击”。经历了多次这样的“电击”之后,每当一提到考试,还没有看到试卷,我们就仿佛遭受了电击一般,开始了痛苦的呻吟。一次次的失败让我们不再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成功。当一个人将失败的结果归结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无助感也由此产生。这种心态严重阻碍了学习,我们应该如何去改变呢?

首先,我们要对分数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事实上,考试分数仅仅是衡量某一阶段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绝不是评价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

很多人因为自己失败过几次,就总觉得自己“笨”,这其实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不公平。其实人在智商高低上的差别是很小的,学习的效果往往决定于学习方法和努力的程度。

其次,我们应该经常给自己制造一些“成功的甜头”,这样才能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慢慢地克服厌学的消极心态。如果你曾经有过最终学会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学会的那一瞬间,你的心情和态度都会为之改变,因为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了,你变得自信而且乐观。

如果你永远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学得好,那么你可能就永远都学不好。如果你从来都不去尝试,那么事情永远都不会发生改变。

从今天开始,换一种心态去学习,不管是面对学校学科知识的学习,还是做人做事的学习,或者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只要你相信,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找对方法,改变就会慢慢发生……

标签:;  ;  

摆脱关于学习的“垃圾概念”,这样“有效的学习”将在你的余生中受益_遗忘规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