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造价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经济管理水平与工程技术在某些程度上取决于造价的管理效果,所以想要对造价管理的工作质量改善,就要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整个管控力度进行强化,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造价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保证工程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全过程
我国工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明施工、工程质量的要求也不停在提升,材料的价格波动起伏比较大,还有其他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工程项目运作困难,工程造价比较高,这就给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深度、覆盖面等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怎样做好项目成本管理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经营能长期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一、立项设计阶段
拟建好项目通过决策立项之后,设计就变成了工程建设的关键。在这阶段中,工程造价管理主要体现在“经济与技术”的结合上。推行限额设计,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当然限额设计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约投资,而是应该尊重实际与尊重科学,在限额设计实行的同时,要对优化设计注重且兼顾提高功能。对于预算进行合理编制,对于基础资料要广泛收集,给概预算的编制提前做准备,对于概预算编制依据要严格的取定,它的取定能够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要对设计图纸熟悉,并对设计意图进行了解,正确的套用定额,并且可以对计算机熟练运用,对于各项费用进行正确计算,合理的计费,此项工作非常繁杂,就需要我们有较强的细心和耐心,费率标准的选取要合理,费率的取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施工单位的获益,这就需要概预算编制人员从实际出发,顾全施工企业与建筑单位,对工程的重要程度进行了解,从而能够争取做到合理计费、科学、公正。对于工程量认真审核,审核使用的定额单价,确定指标、审核材料价格和其他一些各项费用是否符合要求。
二、招投标阶段
对施工单位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必要时还应该实地的进行考察。避免财务状况差、施工质量低劣以及信誉较差的施工单位混进投标单位的行列。合理的低价中标,业主方对项目的“合理低价”应该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投标单位用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恶意竞标。针对目前较为普遍的“量价分离”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要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说明及要求进行研究,工程量清单应该和合同条件、投标须知、图纸和技术规范等文件相结合来理解。投标报价是策略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报价的过程中在不对合同总价造成影响的前提下,把先期进行的比如说后期进行的主体工程、装饰工程等的单价调小、基础的单价调高,首先最大限度地拿到工程款,从而使资金压力减少,并加速资金的流动,有效的减少投资成本。投标的最终决策要根据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做出对应的调整。其外部因素包括有评标定标方法的改变、政策法规的变化、招标文件的修改以及业主内部的一些因素等等,投标人员要注意对各个投标单位的资料进行搜集,并通过与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报价水平,才可以出色地完成报价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当前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问题
1、有的建设单位为了项目顺利通过审批,“化整为零”人为的对概算造价降低,在工程建设阶段基于追加投资等一些理由中,人为的对造价增加投入,导致“三超现象”发生。
2、一些新型(装修)材料市场的行情还没有稳定,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相差很大,业主没有办法掌握一个准确的标准,造成造价很难控制。
3、工程设计标准失控。施工单位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进行暗箱操作,有些设计人员对施工方要求一味迎合,对于造价标准人为的进行抬高,导致造价难以控制。4、招标方是低价中标,人为的对投资额度压低,并且对施工方增加要求其对造价降低,这样无底线的进行压价会对工程建设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并很可能对工程造成隐患。
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1、强化管理意识
从工程的立项,到设计、发包、施工,直到项目竣工,造价管理影响着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所以说,造价管理工作要顺利的开展,首先就要从大局入手,树立整个过程的管理观念,对过程的控制强化,对于造价管理水平进行不断提升。就目前的管理体制以及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单位主要是根据预决算来对工程造价进行管控。预决算管理就是对设计变更引起的费用变动计算,防止高估冒算的现象发生。但是没有办法规避决策失误或设计方案存在的缺陷的情况。换句话说,根据现行的管理体制,预决算人员对于统计以及反映已经完成工程量、设计施工方面等一些工作时相对比较被动,所以这就非常有必要从全局着手,强化造价的全过程管理和监控。
2、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所确定的各项经济技术决策,通常会对工程造价和后期的收益造成影响,所以说,可行性研究对于造价的控制而言十分重要。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出合理的投资估算。根据现代管理理论,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目标能够实现,然而在工程费用的控制上,就是为了对费用控制目标实现。施工建设的生产工期长,消耗大,所以费用控制的目标会根据施工的进度不断的进行优化与调整。投资估算的精确度和客观性对造价控制效果直接联系。编制投资估算的工程确定投资估算的精确度。此外,参与编制投资估算人员的能力水平、业务素养和他所掌握的有关信息也会对投资估算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3、建设决策阶段的控制
工程完成审批之后,要对组织实施形式进行确定:模式一:传统模式,也就是工程施工、采购、设计的三方分开,三个组织系统进行实施,业主自己管理。此模式将业主的管理效能放在第一位,对于费用不容易控制和协调,所以这种模式适用于业主项目管理经验丰富、建设周期短且建设规模不大的工程项目。模式二:工程项目总承包。这种模式是当前应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管理模式。总承包是通过一家工程公司承揽所有的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也就是交钥匙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业主的管理界面是非常有限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集中地控制工程造价,并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能够达标。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的工程公司是由设计经验丰富但欠缺管理能力、没有能力去负担工程风险的设计院改制成的。所以,总承包模式能够在大中型建设项目中运用,并有着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
4、设计阶段的控制
设计阶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节点。在一些西方国家中,工程总费用中一般都有6%的设计费用,但是在设计阶段的工作质量却影响着75%以上的工程费用。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确定工程的总费用控制效果。就施工单位来说,如果在设计中费用失控,工程质量就有很大的可能会受到影响。要求按照基础设计的费用和内容来对施工图进行,具体实施的阶段能够进一步的进行细化工程量为很多个单元,每一个单元指派专人进行负责管理监督,对于设计进一步优化,从而确定一些省略的工程内容是否能够削减。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管理难度大,对各环节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高。要顺利开展造价管理工作,首先要有一套合理的方案,再就是指派专业素质比较良好的人员负责有关工作,把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让整个过程向更完善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 琳.工程造价过程控制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5,31(4):155 -156 .
[2] 杜爱玲.如何控制工程造价[J].山西建筑,2005,31(5):156-157.
论文作者:袁伟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造价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费用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要对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