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为例
胡振华 胡 磊 李杨璐
(韶关市城乡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广东 韶关 512000)
[摘 要] 本文以广东省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为研究对象,围绕景区依托型乡村的基本特征,分析龙山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运用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构建良好互补共进关系、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模式和利益连接机制、注重女性旅游人才培养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景区依托型;生态管控
在我国乡村旅游火热发展和“旅游+精准扶贫”脱贫模式推动的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处于生态管控区下的景区依托型乡村一方面享受着景区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管控抑制了其发展[1]。如何协调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寻找一条可持续的和谐发展道路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为例,分析龙山村旅游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类似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1 相关概念
1.1 我国乡村旅游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按乡村旅游开发形态分类,我国乡村旅游可划分为农家乐型、农业园型、特色村落型、度假村型、依托景区型和乡村专题型[2]。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探索体积公式时,学生四人一小组,用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动手操作并分别记录所拼长方体的长、宽、高,思考并讨论:
新常态下,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呈现以下特征:①游客偏好于具有独特景观的乡村地域或者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的乡村;②游客偏好于体验性、多样性、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产品,即“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并且愿意为品质消费;③乡村旅游已成为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推手,旅游发展扶贫不但能拉动贫困乡村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能提高贫困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提高村民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1.2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的特征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是指在成熟景区的边缘,以景区为核心,依托景区的客源和乡村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活动。成熟景区巨大的地核吸引力为区域旅游在资源和市场方面带来发展契机,周边的乡村地区借助这一优势,往往成为乡村旅游优先发展区[3]。
目前,三龙谷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仍处于初级阶段,即以观光型类别的旅游产品为主,缺乏体验型产品,休闲型旅游产品由于经营不善而处于停业状态。总体而言,三龙谷景区旅游产品多样性、层次性不高。当地产业农业、林业与旅游结合度不足,乡村缺乏相应的乡村旅游产品及活动,最终导致现状游客市场综合竞争力不强。
2 研究区概况
廊田镇龙山村位于乐昌市东北18 km处,村域面积1 273.5 hm2,距武广高铁乐昌站14 km,距广乐高速乐昌出口20 km,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地形地貌呈现四周高、中间底的特点,以变质岩地貌、低山中山、陡坡峡谷地形等为主要特征;地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共有6个村民小组、163户,常住人口556人,村民人均年收入7 000元,人员流动大,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占比达30%;产业以林业、农业为主。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传统节庆活动有六月六庙会。由于水库的建设,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主要的旅游资源有国家3A级风景景区——三龙谷、饮水水源保护区龙山水库、中温型温泉龙山温泉、国家级林木基地龙山林场。根据现状调查,目前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旅游产品类型以观光型(森林观瀑)、休闲型(温泉养生)旅游产品为主,但旅游配套的规模等级较小且品质不高。就旅游六要素完善度而言,“娱”“购”“游”类型产品比较缺乏。截至2016年,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旅游人群规模,客源市场以当地区域及珠三角地区游客为主。
跨境电商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使其目标市场变得广泛,义乌跨境电商出口网络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前十国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据了7个席位。这对参与其中的企业而言,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分析工作变得十分复杂,比如“一带一路”沿线涉及18个高收入国家、44个中等收入国家和2个低收入国家,具有多元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风俗习惯,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等建设又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与欧洲、北美市场相比,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消费者需求分析能力相对薄弱。同时,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受访企业缺乏对销售国的市场研究。
目前,旅游产品经营以政府和企业为主导,村民参与度不高,缺乏相应的社区合作机制,村民的旅游服务技能及旅游服务意识仍然缺乏,因此旅游经济带动乡村发展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旅游产品单一和经营不善等问题,导致游客人数逐年减少。为此,政府计划收纳两大旅游产品龙王潭景区、龙山温泉的经营权,重新招商引资打包升级。
3 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旅游产品单一,造成市场竞争力不足
相较其他类型的乡村旅游,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该类型的乡村一般处于拥有优异的地质资源的景区内部或周边,因此自然生态环境通常都较好。二是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依托景区的发展及区位优势,该类型乡村的市政基础设施、环卫保障设施都较为完善。三是拥有一定的客源人群。依托景区的吸引力,该类型的乡村能实现客源共享。四是易实现资源互补。通过开发模式的差异化打造,能将乡村与景区有机融合,实现景观资源互补。五是在生态控制的要求下易受到发展抑制。一般景区的生态环境都有较严格的管控要求,可建设用地稀少,这易与乡村村民发展意愿产生矛盾,抑制了乡村旅游发展。
3.2 景区与乡村未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发展关系,造成旅游发展缓慢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程的开展,景区依托型乡村担任着旅游扶贫的排头兵。这就要求在旅游发展中,要制定好科学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确保乡村能深度参与整个旅游开发活动并能从中获利。
3.3 生态管控和土地规划不合理抑制乡村旅游发展
基于现状景区与乡村旅游发展关系未联动的情况,重新梳理好景区与乡村在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旅游服务功能,构建好互补共进的发展关系。其中,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在空间功能上应起到衔接、补充、完善的作用;在产品开发上,应实现差异化、多样化发展。
3.4 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与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正面临空心化现象,青壮年人力资源流失和老人、小孩留守等社会问题,造成乡村生产力不足,部分土地和民居处于闲置状态,导致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对于范畴中心成员的确定,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宗守云(2011)在对“副”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和量词范畴化的中心成员的研究中,得到中心成员的确定有着下四个特征标准:(1)中心成员类别的出现频率很高;(2)从语言发展上看,中心成员类别在历史上出现最早;(3)从性质上看,它们是最简单最和谐的相配,具有简单性、具体性和客观性特征,在认知上处于中心地位;(4)从交际上看,范畴中心所代表的事物都是稳固的,常用的事物,在思维上具有优先性特征。这四个特征皆是从具体语料出发,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结合人的认知方式概括得出。因此,范畴中心是一个范畴最本质的特征,有了这些特征才能开始去研究其扩展和非典型成员。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所以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应符合生态环境管控要求,运用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应以生态型、活动性、低碳型产品为主,积极引入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的木屋、房车住宿型旅游产品类型,充分利用及改造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闲置民居及农田,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找一条和谐的发展之路。
4 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基于现状问题及乡村旅游发展趋势,运用新的旅游发展思路,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三龙”发展模式——在遵循生态保护要求的前提下,优化调整土地利用布局,深刻挖掘农业、林业等生产要素,积极开发低碳、无污染“体验型”旅游产品,如生态观光、森林探险、温泉养生、民俗村韵、农耕体验、户外健身拓展和采茶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优秀的旅游企业,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确保村民参与到旅游开发活动中,并从中获利。此外,政府应积极培养村内女性旅游服务人才,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对于闲置民居及农田,则可以进行租赁改造升级,打造具有民俗风情的民宿和农耕体验园。
4.1 运用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科学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16岁的时候,乔-彼得·威特金对摄影的兴趣严肃认真起来。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他向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毛遂自荐。威特金的一副作品被纳为博物馆的永久陈列品。这一经历激励着威特金成为一名真正的摄影师。
4.2 构建景区与乡村的良好互补共进关系
通过对村民的访问及问卷调查发现,村民对乡村旅游抱有极大的热情,但生态管控和土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乡村旅游发展。其具体体现在龙山新村范围位于龙山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且从属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保护区的实验区范围,因此乡村旅游开发活动都处于较为严格的生态管控中。而一些可利用的建设用地布局于远离乡村的位置,可利用性差,造成建设用地指标浪费。
4.3 制定科学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完善旅游服务配套
调研发现,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并未在景区旅游规划发展中有明确的旅游发展定位,也未曾参与任何形式的旅游开发活动,即景区与乡村未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发展关系,缺乏统筹的发展路径,造成旅游发展缓慢。
另外,需要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特别是“娱”“购”“游”“厕”方面的配套设施,增加景区标识系统,美化道路景观,提升配套服务设施的品质及服务水平。
4.4 培养女性人才,促进内在成长与外部多元助力
乡村的旅游发展离不开人才投入,但面临村庄的空心化现象,人力紧缺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政府应注重对村内青年女性的旅游服务技能培养。国家贫困报告显示,中国农村女性的贫困程度高于男性。而一个家庭中母亲的素质几乎决定了这个家庭成员的素质和发展水平。因此,提升女性素质和技能水平不仅有助于填补乡村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而且对农村整体人口素质的提升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4]。通过推动女性角色的自身发展促进内在成长动力的形成。
另外,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外部资源的支持,政府和企业在发展初期应担任好带头作用并逐渐过渡到共同合作模式,建立好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5 结语
景区依托型乡村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在乡村旅游火热发展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面临着生态管控带来的发展限制、旅游发展定位不明确、未与景区形成互补共进关系、村民缺乏旅游发展获利渠道以及旅游服务人才匮乏等发展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需要因地制宜,运用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在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明确乡村旅游发展定位,构建乡村与景区良好的互补共进关系,制定好合理的旅游发展模式和利益连接机制,确保村民能深度参与旅游活动中并从中获利。政府企业还应积极培养乡村年青女性解决旅游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最终走出一条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脱贫致富。因此,以乐昌市廊田镇龙山村为例对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为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或有生态管控要求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科学家相继完成了多个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庞大的数据让科学家对基因组有了全面的认识。研究表明,人类的基因组大约有30多亿个碱基对,而其中仅有不到2%的DNA序列编码蛋白质,其余98%以上的序列则一度被认为是近中性选择条件下的进化过程产生的、没有功能的“垃圾序列”。近年发现这些所谓的“垃圾序列”并不是“一无是处”,假基因(pseudogene)就是其中之一。相关研究证实,有些假基因不但能够转录生成RNA,进一步翻译生成蛋白质,而且还在多个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参与有机体的多个生理、生化过程。假基因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参考文献
[1]张雄一.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研究:以张家界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34):160-166.
[2]孙小贝.乡村旅游产品类型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5(5):42-43.
[3]林巧,杨启智.精准扶贫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扶贫的困境及对策:以四川省宣汉县鸡坪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84-86.
[4]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12-22-3
标签:乡村旅游论文; 景区依托型论文; 生态管控论文; 韶关市城乡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