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结构模型与需求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框架论文,模型论文,需求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内部审计职业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
(一)内部审计职业的新变化
21世纪的内部审计职业开始走向深层次的专业化(Professinalism),并且随着内部审计定义和职责范围的拓展而不断发展。根据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ⅡA)的最新定义,内部审计的最新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审服务由确认服务向确认与咨询服务并举转变;第二,内审的目的是为企业增加价值;第三,内审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流程。与新定义相对应,ⅡA又提出了内部审计作业的定义:一个部门、分支、咨询小组或者其他从业人员提供的独立、客观保证和咨询服务,其目的是改善组织的运营并增加组织的价值。内部审计作业通过提供系统、完整的方式评价和改善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等的效率,从而有助于组织实现目标。内部审计的这些新变化会对内部审计职业和内部审计人员产生什么影响呢?
(二)内部审计职业的新挑战
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作业的新定义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内部审计师既要帮助客户开发优秀的业务系统并提供客观的评价、鉴证等确认服务,又要为同样的系统提供咨询建议,并尝试在两者之间找到不同组合的平衡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一方面是协助经理及其团队;另一方面是为公司整体服务并经常向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进行报告。因此,内部审计将在公司治理、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变得不可替代,也将越来越受到公司权力机构、高级管理层的重视。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将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的更新与提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向拓展,因此内审人员在企业中的定位也应从以监督为主的角色向以评价与监督并重的“参谋”、“助手”等角色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内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务及审计知识,还应熟悉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精通公司各项相关业务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通过实践积累管理经验与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以适应并完成内部审计提供咨询服务的新变化。
第二个挑战是内审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随着新的内部审计的关注点转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内部审计也转变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与以往内审发展的各阶段相比,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对内审人员的要求和挑战更高。ⅡA1999-2000年度主席约翰逊(Howard Johnson)认为,在风险导向阶段,内审人员除了具备广博的知识并有强烈的求知欲之外,还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主动确认,分析风险,寻找问题所在,寻找服务机会,力求让自己提供的服务具有前瞻性和弹性,公平表达,并与组织内部各单位及各阶层管理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三个挑战是沟通和人际交往协调能力的提高。新定义对于内审的定位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因此内审人员的工作不光是为了寻找问题,更要能够帮助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因此内审人员在保持原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协调组织内部各方之间的利益,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
这些新的变化与挑战,无疑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现实是,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相对有限、知识结构单一、技术不精。而面临的任务却复杂多样。那么,如何更好地调动并发挥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实现价值增值,成为越来越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概念框架、专业胜任能力的相关研究还很少,不利于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实际操作。没有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价、培训和考核标准,不利于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更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本文将在阐述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结构与内容的基础上,构建需求框架,通过构建专业能力需求框架,可以为企业聘用、评价优秀的内审人员提供一种思路和标准,并对现有企业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与培训提供方向。
二、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结构阐释
(一)专业胜任能力内涵
专业胜任能力(Competency)是David Mc Celand于1973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胜任能力是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某一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这种能力有助于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庸者区别开来。它不同于专业能力(Capability),后者仅是用来表现能力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价值、道德和需要展现专业胜任能力的态度。
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界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了很多国际标准和准则。比如1999年发布的《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简称CFIA),其中讨论了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称职完成任务所应具备的属性,包括两种类型,即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前者被细分为技术技能、分析设计技能和鉴别技能,后者被细分为个人技能、人际技能和组织技能;2004年颁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Standards for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Internal Auditing,简称SPPIA),其中包含有《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Internal Audit Code of Ethnics),它不再对内审人员行为规范进行简单罗列,而是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要求和行为规则,其中基本要求包括正直、客观、保密和胜任,行为规则是对基本要求的细化;2009年又颁布了《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Practices Framework,简称IPPF),其中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根据2001年内部审计新定义调整的,并确定为“强制推行部分”。
我国对于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3年制定颁布了《内部审计准则》,在一般准则中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并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2003年内审协会还参考ⅡA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了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我国道德文化观念和我国内部审计实际情况制定了11条规范。但是目前,我国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法规还很欠缺,相关框架还没有形成。
(二)专业胜任能力结构
根据Mc Celand的专业胜任能力模型(如图1所示),人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海面上的冰山和海面下的深层次部分。海面上是人的显性胜任能力,包括基本行为表现、所具有的知识和一部分能力,海面下是人的隐性胜任能力,包括隐性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其中包括动机、特质和自我概念①)。
图1 专业胜任能力模型图示
图2 专业胜任能力结构图
本文借鉴专业胜任能力模型,构建我国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如图2所示)。本文认为,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胜任能力是由四方面构成。首先是动机,动机是指内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程度。之所以将它放到金字塔图的最低端,因为“动机”直接决定了内审人员的工作方向和其他素质具备的前提及可能性。没有工作的动机,其他素质都没有存在的可能,即使存在,也不能最大化发挥。其次是职业道德,这一胜任能力是在愿意从事内审职业之后产生的,它涵盖了内部审计职业中所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底线,并制约着后面素质发挥和应用的方向,是后面技能和知识存在的基础,一个职业道德有问题的内审人员即使技能突出、知识渊博,没有了职业道德的规范,也是不具备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的。再次是技能,这是开展内审工作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一个内审人员是不是具备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包括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因此它比知识要素更为重要。最后是知识,是一个内审人员应该具备的各种知识的总和,它是在技能基础上获取和拓展的。
内部审计人员的四部分专业胜任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辩证的。动机和职业道德是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保证,内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是影响内审工作质量的关键,只有具备职业道德的内审人员,才能体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才能充分发挥内审对于企业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的作用。技能是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核心,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如何更好地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如何通过审计工作整合已知和未知的知识是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技能。因此,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技能,才能够实施审计并提高审计知识的持续获取能力、提高咨询服务能力,适应审计领域拓展的需要。
纵向看图2的四个要素,下面要素是上面要素的基础,而上面要素是下面要素的表象。因此,越接近下面的要素越重要,它构成整个专业胜任能力的基础;越接近上面的要素越综合,它是在下面要素实现之后的表现。研究表明,真正能够把优秀内审人员与一般内审人员相区别的是基础部分,比如第1、2部分。具体结构见表1。
(三)专业胜任能力的主要内容
1 动机
(1)良好的工作态度
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有紧迫感、换位思考、相信并鼓励他人、更具活力、积极表达意见并与管理当局讨论重要问题、决心做出非凡成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主动服务的意识
主动与领导和相关部门沟通,加深其对内审人员的重视和依赖,防止被边缘化。
2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显示个体属于某个专业领域的合格成员所需要具备的职业品性,包括专业行为和道德标准。2009年1月ⅡA颁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中在“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内部审计人员规定了四个基本要求,分别是诚信、客观、保密和胜任。这四个要求、原则及其行为规则较好地涵盖了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内容。但是本文认为“胜任”是与技能和知识相关的,因此本文关于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调整为三个部分:价值观、职业操守和职业进取,并包括了IPPF的其他三个要求,具体内容见表2。事实上,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颁布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要求基本上就是从这几个角度搭建的,并且与我国国家审计署(2003)对于审计师专业品质(包括独立性、客观性、稳健与谨慎、熟练的专业技能、保守秘密和遵守廉政纪律)的规定相吻合。
3.技能
关于内审人员的技能,ⅡA1999年发布的《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CFIA)中已经清晰地讨论了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称职完成任务所应具备的能力属性,包括认知技能与行为技能(见表3)。
这六种技能很好地概括和诠释了内部审计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具体内容见表4。这是CFIA列出的不同技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对于实务工作者在识别合格的应聘者、制订培训计划和提拔人员时十分有用。
4.知识
关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知识体系,我国一直很重视,并且通过《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实施办法》等法规对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审计活动要具备的相关领域知识作了相关规定。如应具备经营管理、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计算机技术等知识。但是,这些规定相对分散和凌乱,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本文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知识体系所关注的问题(比如内审的角色是什么、提供增值服务需要何种能力素质等),借鉴陈佳俊、贺颖奇(2009)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关要求,将职业知识系统划分为四个部分,即职业基础知识、执业技能知识、职业环境知识及经验,见表5。
表2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表3 内部审计人员所需技能
资料来源:选自Birkett等,1999a。
三、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需求框架构建
我国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主要内容的构建是为了选择、聘用合格甚至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为企业所用,也是为了对现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评价。因此,本文搭建了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框架。
表4 内部审计人员所需技能详细内容
资料来源:CFIA。
根据图3,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判断源于胜任实务和关键角色。其中胜任实务是个人根据其具备的显性胜任能力体现在实际审计业务操作中的胜任程度,关键角色是个人根据其具备的隐性胜任能力体现在不同角色工作中的胜任能力,关键角色和胜任实务在专业胜任能力标准结构下相互结合,得出内审人员是否胜任的结论。
在这个需求框架中,由于内审人员所处的角色不同,其具备执业能力特性和权力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完成的任务不同,业绩评价标准和结果也不同。在我国,并没有对内部审计人员按照胜任能力进行测评和分类。但事实上,现实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被划分为三种类别,刚从事内部审计的新员工、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管理人员。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内容也需要有所区别。鉴于此,本文参考针对公共部门的内部审计能力模型构建了如下的评价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可以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五个等级,依据每个等级对内审人员的要求来判断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根据内部审计的最新变化以及对内审人员的新挑战,构建了一个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模型,其中包括四个专业胜任能力要素,分别是动机、职业道德、技能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一个需求框架。
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模型和需求框架的构建,本文为内审人员提供了一个专业胜任能力的标准,量化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培训、评价和考核的操作,并为未来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我国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的相关发展标准还不健全,内部审计要加强对审计职业的规划与评价,因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风险管理、内控和服务增值的意识,创新工作能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培养内部审计师与企业内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真正成为为企业提供价值增值的专家。
注释:
①动机是指主动服务的意识良好的工作态度,特质是指人的基本素质,自我概念是指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胜任素质模型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职业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