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的激增,导致城市轨道交通面临巨大的客流量压力,所以,优化大客流组织客运安全工作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借此,本文就对武汉轨道交通车站的大客流组织客运安全工作进行详细的探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武汉地铁车站的客流组织和优化方案的制定工作提供良好的建议或意见。
关键词: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客运安全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推进以后,交通运输系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然而,城市化的发展,虽然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也促使大量的非农业人口涌向城市,使本身客流量较大的城市轨道越来越繁忙,引发了一系列客运安全问题。因此,本文就从客运安全为出发点,对地铁车站的大客流内涵及大客流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并且根据其大客流组织原则,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为客运安全保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大客流概念
对于城市地铁车站而言,实际支出,或者是基础性设施建设对于客流的承载量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一旦客流量超过了预定的限制,则该车站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客流”,不仅会造成拥挤、客流速度慢,或者是客流交叉干扰等严重问题,而且还会严重影响乘客的正常出行。
2、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风险
2.1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大量的人员集中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就很容易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而城市地铁作为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需要为广大民众提供便利的交通,所以,导致大量的人流聚集,尤其是学生上下学、职工上下班,或者是节假日等更为显著。如在深圳地铁踩踏事件中,只是因为一个乘客的晕倒的缘故,就导致地铁站发生恐慌,大量的乘客快速逃离引发的踩踏事故,最终,事故造成12人受伤,该事件社会影响是极为严重的。
2.2易发生乘客坠落轨道事件
虽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空间有一定限制,但由于地铁站需要承载车站上下车两个方向的客流,所以针对高架车站,如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部分未安装站台门的站点,或站台并未严格封闭的站点,一旦客流量过高,出现拥挤的情况,那么,因通行过程中的失误,造成乘客被挤落道的事故极易发生。如2015年6月,在北京地铁1号线中,由于大量的乘客拥挤,一位老人被挤落站台,给乘客带来人身伤害的同时,也给地铁运行质量和安全带来极大的不利。
2.3易发生乘客在自动扶梯处摔伤等事件
由于城市地铁交通运输自身的特殊性,所以,经常导致地铁地面与地铁站、站台之间形成较大的客流量,并且地铁地面与地铁站、站台之间的连接毕竟是有限,所以,在通行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楼梯,或者是电梯连接,所以,导致上下车楼梯,或者是电梯等处集中大量的乘客,尤其是在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组织管理的前提下,引发群体性的自动扶梯摔伤事故则成为必然。例如,7•5北京地铁4号线电梯事故,由于扶梯出现异常,最终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26人轻伤。
3、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的基本原则
对于地铁车站的客运组织而言,不仅需要遵循“安全、及时、有效”等基本原则,而且还要在地铁现场坚持“能疏导、不控制”的原则。所以,在对武汉轨道交通地铁车站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针对本车站的基础性设施及客流量特征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客流组织和优化方案,而且还要进一步确保车站的客运设施都能够满足充分应用的前提性条件。另外,必须要克服出现客流交叉等情况,进而为客流的顺畅性提供坚实的保障。
3.1单站级客运组织原则
单站级的客运组织主要是遵循“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工作原则。一旦遇到“大客流”,那么,必须要根据该车站客流组织得要求,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的控制客流量,为“有序、可控”的客流局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换乘站客运组织原则
在换乘站的客运组织如循礼门站、中南路站等不仅要遵循“安全、可控、统一”的工作原则,而且还要在“大客流”期,由该站点的值班人员组织负责指挥,引导民众客流流向,同时,在整个组织环节,需要遵循“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安全疏导原则,尽可能做到防止客流失控局面的出现。
4、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客运安全措施
4.1科学分析客流流向,找出影响客流运动的区域瓶颈
在现实生活中,地铁车站作为“大客流”控制的主要区域,虽然经常出现“大客流”,但是,乘客的客流量多少及乘客的运动轨迹是有一定轨迹的,如车站出入口、闸机处、扶梯处等,这些都是客流量聚集的主要区域。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经过科学、合理、有效的分析之后,筛选出车站存在的客流流向瓶颈和交叉点,进而根据这两点确认风险规避的安全点。一旦出现“大客流”现象,那么,车站首先布控的区域就是客流量具体区域,客流量疏散到风险规避的安全点,在帮助疏导乘客的同时,还能够起到缓解“大客流”现象的作用。
4.2加强对安全关键点的管控
4.2.1站台管控
在进行站台管控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通过设置栏杆、增加引导标识、增加专职引导志愿者等具体措施,进一步组织和规划乘客的候车区域、上车区域、下车区域;其次,实时对乘客的上下车情况多加关注,维持好秩序的同时,尽量避免抢上抢下现象发生;最后,强化对站台门处的伸缩带、铁马等方面的安全监控工作,尽可能防止乘客遭受其他影响而出现的一系列负面及次生影响。
4.2.2扶梯把控
在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过程中,自动扶梯本身就是人流高度集中的区域,这也是因为电梯自身的特殊性,有效的降低了人的运动量,尤其是对于年龄过大、行动不便,或者是劳累的乘客而言是极为便利的,所以,电扶梯作为首选的进出方式是理所当然的。扶梯作为对客流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由于其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对其重点防控是必要的。因此,在对扶梯重点防控的情况下,还需要对其实时的运行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尤其是对于客流量极大的车站来说,设置专用的扶梯,即可以增加扶梯的长度,避免乘客长时间滞留在扶梯口,也为乘客客运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4.3制定好应急预案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和疏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尤为必要,因此车站都要严格执行“一站一预案”制度,完善客流组织应急处理预案。第一,车站的处理。值班站长需要对每天的客流量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和上报,一旦出现变化较大的情况,上级部门可以及时进行人员的调配和增援;第二,做好站台的监控工作,一旦车站发生任何乘客安全事件,如夹人夹物等,车站行车值班员可以立即启动“紧急停车”程序,或是站台岗拍下紧急停车按钮,避免事故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第三,车站增设问询处,可以给广大的出行民众提供有效的咨询和建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将乘客分散开,提高购票效率。
5、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客运安全探讨的过程中,不仅要清晰的认识到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存在拥挤踩踏事故、乘客坠落轨道、自动扶梯处摔伤等风险,为了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在遵循单站级客运组织原则和换乘站客运组织原则的前提下,需科学分析客流流向,找出影响客流运动的区域瓶颈;加强对安全关键点的管控;制定好应急预案,为我国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客运安全提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梅.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客运安全研究[J].工程技术,2016-08-07.
[2]贺玉姣.高铁地铁枢纽换乘客流的控制——以成都东站高铁换乘地铁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8-04-01.
[3]李晓晨.考虑动态客流的地铁车站售检票设施系统优化配置[D].西南交通大学,2018-05-24.
论文作者:赵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客流论文; 车站论文; 组织论文; 地铁论文; 乘客论文; 客运论文; 客流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