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的价值探索和构建论文_尹俊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的价值探索和构建论文_尹俊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0)

摘要:目的 以诊断金标准DSA应用metad分析CTA与MRA评价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03月-2019年03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8例作为研究对象,行CT检查,对颅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患者行CTA加DSA组与MRA加DSA,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CTA或MRA检查在动脉瘤检出诊断方面与DSA之间的优势与不足。结果 CTA加DSA组灵敏度为94.2%,特异度为100%,MRA加DSA组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100%。结论 CTA及MRA的安全性、方便性较DSA高,同时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及特异性较高,二者可作为DSA的辅助检查手段。

关键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A;MRA;DSA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所指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及其相应性病变,患者临床病死率高达50%左右,因此,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文献[9]报道未经治疗的动脉瘤破裂引超起高的死亡率,而经手术修补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相比均低。因此在动脉瘤破裂前、后得到及时发现非常关键。目前临床诊断依据还得以影像学诊断为主,因此及时诊断治疗对于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分析MRA加DSA和CTA加DSA探讨CTA和MRA与DSA在检查颅内动脉瘤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8年03月-2019年03月间我院收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8例,女30例;年龄51-64岁平均年龄58岁。头痛、呕吐26例;头痛、呕吐伴意识障碍45例;头痛伴动眼神经麻痹11例;头痛、意识障碍伴肢体瘫痪5例;单纯动眼神经麻痹11例;入院时 AN Hunt&Hess分级:98例SAN中I级48例,Ⅱ级40例,Ⅲ级7例,Ⅳ级3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平扫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网膜下出血灶异常,排除外伤性蛛网膜出血。

1.2检查方法

1CTA:采用 Philips Ingenuity型64排CT,患者先扫描头部定位片,然行对比增强扫描,经时静脉由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造影剂(Ultravist300),每个患者平均约100ml,注射速率3-4ml/s,延迟时间为15-20s,层厚1.5-2mm重建间隔1-2mm,螺距1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成像重建方法为,使用的图像处理方法有3种:①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②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③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2)MRA:采用 Philips MR AChiev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三维梯度回波时间飞跃法(TOF)。扫描参数:TR30ms,TE9mm,FOV18cm,经Sun工作站以最大强度投影法(MIP法处理,重建血管成像。(3)DSA:采用philips DSA 血管造影机 A11ura xper FD20 以 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分别行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造影术。摄取前后位、侧位及双斜位片。

1.3参考以DSA作为金标准,分别统计CTA、MRA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对两组间差别的比较采用x2检验2

1.4结果48例患者行CTA检查,发现动脉瘤38例40个,动静脉畸形2例,阴性10例。该组患者在CTA之后48小时内行DSA检查或直接进行栓塞治疗,发现动脉瘤39例41个,动静脉畸形3例,阴性6例。以DSA作为标准CTA的灵敏度94.2%,特异度100%。48例患者行MRA检查,35例发现了颅内动脉瘤,阴性13例。该组患者在MRA之后48小时内行DSA检查或直接进行治疗,发现发现动脉瘤40例,阴性8例以DSA作为标准,MRA的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100%。

讨论

诊断脑血管疾病,常用的脑血管造影方法有三种。第一种需要大腿根部股动脉插管进行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完成的脑血管造影(DSA),第二种是核磁共振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MRA),第三种是CT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CTA);传统方法DSA诊断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金保准”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可清楚显示脑脑血管各级分支的位置、形态、大小、形态、并且观察动态血流。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检查操作中患者及操作者同时须接受长时间及较高剂量X射线辐射,需提前预约,检查耗时长,完整成像明显比CTA和MRA成像时间长,操作要求高,且费用贵,同时也存在假阴性,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突破脑血管影像越显清晰。越来越多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被发现。CTA与MTA多种血管成像技术脱颖而出同时兼顾创伤小、费用低、简便及诊断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因为工作者更易于接受。多数学者认为DSA检查对于术后常规血管造影是不必要的,中线动瘤作为术后选择性血管瘤的适应症择推荐使用CTA或MTA作为术后评价。总之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各有利弊,应因地、因时制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具有定位意义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筛选,合理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技术,不能确切诊断时,再行DSA检查。

总结CTA可以作为颅内AN首选检查方法,根据CTA检查结果可直接行颅内AN手术治疗,不必再行DSA检查,CTA对颅内AN治疗指导意义比MRA、DSA更大。MRA可以用于颅内AN诊断,但对AN敏感度低于CTA、DSA,MRA可对CTA、DSA起重要补充作用。CTA、DSA及MRA之间联合检查对颅内AN评价价值更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CTA、MRA有可能完全取代DSA诊断颅内AN。

参考文献

[1]尤志马景鑑,王东,张建军,等.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评价——Ⅳ期临床试验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11):1117-1122.

[2]王艮卫,吴楠,牛光明,等.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1):963-965.

[3]朱合伟,张元立,阮素娜,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9):1326-1329

[4]陈前丽,杜玉清,林建余,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9):1330-1333

[5]赵立辉,左玉强,魏晓玲,等,对比分析CTA与DSA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9):1085-1087

论文作者:尹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  ;  ;  ;  ;  ;  ;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的价值探索和构建论文_尹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