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对全麻气管导管拔管期患者配合程度的影响论文_孙红芳,洪卫明,陆伟峰,陆宏,杨磊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中医院麻醉科 江苏 无锡 214100)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对全麻气管导管拔管期患者的配合程度。方法:选取70例全麻气管插管择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麻醉前访视,干预组术前一天进行麻醉前访视及心理干预,系统讲解麻醉的相关知识,重点解释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时咽喉部不适感,以及如何配合医生拔除气管导管;在手术当日麻醉开始前再次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里干预。重点观察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拔出前和拔出时是否配合及配合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拔出前和拔出时,干预组患者配合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可提高全麻气管导管拔管期患者配合的程度。

【关键词】心理干预;全麻气管导管拔管;配合程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171-02

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或不配合的表现比较普遍,部分反应较强烈的患者甚至会伸手做出拔管动作,严重干扰医生的正常操作[1],其原因可能是麻醉药物尚未完全消退或对气管导管不耐受,也可能是患者对气管内全麻知识缺乏了解所致。本研究意在探讨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对全麻气管导管拔管期患者配合程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择期妇科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手术患者70例,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4~38岁,体重49~72kg。所有患者既往无心肺肝肾疾患, 无精神病史及药物依赖史。

1.2 方法与术前工作

按随机设计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组35例,对干预组患者于术前施行心理干预:(1)在术前1天进行麻醉访视,积极做好患者思想准备工作,适当向患者提供有关麻醉和手术的客观和主观感受信息;(2)暗示麻醉的可逆性及安全性,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3)告诉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时咽喉部有不适感,此过程时间短暂,尽量配合医生,只要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即可拔除导管,教会患者配合拔管的方法如平稳呼吸,听指令动作等,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取得有效的配合。(4)患者入手术室至麻醉诱导间,再次对患者进行心里干预,使其产生陈述性的记忆,提高患者的心理阈值。对照组患者做常规术前访视和一般交谈,麻醉诱导前也不主动与患者交谈。麻醉前访视、麻醉均由参加试验的麻醉医师完成,手术医师、手术间相对固定。

1.3 麻醉方法

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0.03~0.05mg/kg,丙泊酚1.5~2.0mg/kg,舒芬太尼0.5~1μg/kg,罗库溴铵0.5~0.7mg/kg,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脉以丙泊酚5~8mg/(kg?h)、瑞芬太尼8~12g/(kg?h)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8~0.12mg/(kg?h)持续泵入;术毕停药后符合气管拔管指征:出现自主呼吸,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唤之睁眼,肌力恢复。

1.4 观察指标

(1)常规连续监测患者无创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2)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3)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拔出前和拔出时是否配合及配合的程度。

1.5 评分标准

将患者配合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即0级:患者平静,容易唤醒,服从指令,很配合;1级:吸痰导管等刺激时肢体有活动,但听从口头指令,比较配合;2级:无刺激时即有肢体挣扎,具有反抗表现,但不需医护人员制动;3级:反复语言提示劝阻,但不能平静,有咬气管导管或牙垫的情况,试图自行拔管,需要保护性束缚,不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程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x-±s)

3.讨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医学界提出后,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受到的广泛关注,心理干预在医学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得到肯定。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干预,而只发生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2]。

苏醒期躁动(EA)是全身麻醉后的一种“特殊”并发症,多为自限性,但在躁动过程中出现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强烈的肢体动作以及无意的拔出气管导管、导尿管等仍可造成严重的呼吸循环并发症以及躯体的严重伤害,常见诱因有麻醉药物、精神状态和术后疼痛[3],有研究表明,在一些排除了疼痛的试验中,躁动依然存在[4]。麻醉对患者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应激源,主要原因是患者对于气管内全麻插管的相关知识了解较肤浅,因此,麻醉苏醒期患者拔管前后缺乏主动配合意识。又有研究显示,患者麻醉苏醒期其拔管过程的合作程度受到其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了解程度的影响[5]。

该研究通过在术前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加以正确的心理干预,向患者提供有关麻醉的信息,尤其强调全麻苏醒时的咽喉部不适感,教会患者配合拔管的方法如平稳呼吸,听指令动作等,使患者进入积极的术前状态,增加患者的信心与自我控制能力,尽量配合医生的处理。研究结果显示,在术中麻醉平稳条件下,心理干预组多数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拔管前和拔管时情绪稳定,比较配合,苏醒期气管拔管时患者配合程度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有显著(P<0.05)。这说明术前对患者实施及时、正确、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操作的认知度,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拔管,从而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

总之,术前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苏醒期气管拔管时患者的配合程度,使苏醒期的麻醉管理更加顺利,从而增加了苏醒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戴健如.术前护理干预对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气管拔管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10):68-69.

[2]孔燕综述,李敏审校.心理干预相关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29):3567-3568.

[3]邓小明,姚尚龙等主编,庄心良等主审.现代麻醉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777-1778.

[4]韩广彦,赵砚丽,李建立等.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对全身麻醉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CGP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B):105-107.

[5]赵斌江,林爽毅,胡晓云.术前医学心理治疗对全麻病人苏醒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387-388.

论文作者:孙红芳,洪卫明,陆伟峰,陆宏,杨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  ;  ;  ;  ;  ;  ;  ;  

探讨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对全麻气管导管拔管期患者配合程度的影响论文_孙红芳,洪卫明,陆伟峰,陆宏,杨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