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60)
【摘要】化疗是临床上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化疗药物不仅可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而骨髓抑制是化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根据WHO骨髓抑制标准,IV骨髓抑制的诊断标准为:白细胞(0~1.0)×109/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25×109/L。骨髓抑制期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严重的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关键词】化疗;IV度骨髓抑制;伤寒;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173-02
据文献报道,4%~12%的治疗相关性死亡与IV骨髓抑制有关。本科2018年10月18日收入1例化疗3程后IV骨髓抑制,治疗期间合并伤寒、多重耐药菌感染,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安全度过治疗期,现报告如下。
1.病情介绍
患者,女,47岁,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18年10月11日予R-CDOP(美罗华600mg+环磷酰胺1000mg+长春新碱2mg+多柔比星50mg)方案程化疗,化疗后1周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10~18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0.05×109/L,血红蛋白73g/,红细胞2.51×1012/L,血小板26×109/L。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入院查T40.0℃,P110次/min,R22次/min,BP106/59mmHg,身高164cm,体重58kg,根据患者入院时的验血报告提示,患者属于IV骨髓抑制。入院后,予降温,升白细胞,升血小板、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现存的、潜在的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知识给患者关怀、支持和帮助,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所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应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化疗的毒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治疗的效果常常大于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生活护理
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保护,有条件者可以动员病人入住层流病房,或者给与单人间病房,每天对病房实施消毒处理,每天予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不少于30min,保持室温18℃-22℃,相对湿度50%,保持空气清新[3]。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减少外出。
2.3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生、冷、硬、多渣等食物,防止口腔黏膜及消化道出血,以免肠出血和肠穿孔。指导患勤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血小板低于50×109/L时,避免刷牙,可用漱口水漱口。
2.4 血象异常的护理
2.4.1白细胞低下的护理 粒细胞缺乏,容易引起发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情况,记录生命体征;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水分,高热时可给与物理降温,以逐渐降温为宜,防止虚脱,血小板低者禁止酒精擦浴。患者汗湿衣物时,协助更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做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当患者痰多,不易咳出时,可遵医嘱予雾化吸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4.2血小板低下的护理 血小板数目减少,容易发生出血或出血倾向,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患者入院时血小板为26×109/L,嘱患者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用缓泻剂或开塞露,以免排便时过于用力增加腹压而诱发内脏出血。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有无牙龈出血等,PICC导管穿刺点周围有无渗血倾向;各项护理操作要轻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注射或穿刺部位拔针后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必要时,按医嘱予输注血小板治疗;输注前认真核对,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如: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等。患者出院时血小板为258×109/L,转为正常。
2.5 伤寒的护理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杆菌随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机械性携带而传播;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本例患者处于化疗后IV骨髓抑制期,全身毒血症状不明显,没有典型的持续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患者出现腹胀、腹泻;行大便培养示:沙门菌群感染。及时给与氟康唑氯化钠、替考拉宁等对症治疗,控制感染,并执行消化道隔离措施。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腹泻情况,大便颜色、量、性状及腹泻频率,警惕肠出血和肠穿孔的发生。
2.6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护
多重耐药菌是指同时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所出现的耐药细菌[5]。多重耐药菌基本上对于全部抗生素降低了敏感性,是医院实现有效性抗感染临床治疗的一大困扰,对患者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掌控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用量、方法等,根据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科学、有效、合理的用药,才能提高患者的疗效。
3.讨论
骨髓抑制是多种化疗药物共有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的减少,严重的骨髓抑制可增加患者出血、感染的风险而危及生命。多数化疗药物骨髓抑制作用最强的时间为化疗后第7~14天,存在个体差异性。本例患者使用R-CDOP(美罗华+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方案治疗,其中环磷酰胺和多柔比星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加重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的风险。一周后患者因出现IV骨髓抑制而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小结
护理人员要掌握各种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给患者提供化疗后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定期检查血常规,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用药安全意识,详细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通过药理知识培训提升技能,正确掌握给药方式,药物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用药,积极与患者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疑问,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依从性,从而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乌云娜,娜仁图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与预防[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30):584
论文作者:胡施卉,姚嘉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4
标签:患者论文; 骨髓论文; 抑制论文; 血小板论文; 药物论文; 伤寒论文; 白细胞论文; 《医药前沿》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