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文_徐海波

配筋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文_徐海波

徐海波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3

摘要:基于构造柱-圈梁这一特殊形式的约朿砌体结构的特点和其在抗震中的显著作用,以及配筋混凝土板墙加固砌体结构的比较,分析了两种加固形式的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构造柱;混凝土板墙;约束砌体构件;抗震设计

1976年唐山大地震 后,经调查和震害总结发现,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且与钢 凝土圈梁组成封闭边框的多层砖砌体房屋,其墙体裂而未倒。

唐山市某办公楼除门厅外的主体全部倒塌,而门厅中设有构造柱的层1 ~3的墙体裂而未倒,未设构造柱的层4,5倒塌|1]。当时类似的设计,并未认识到构造柱与圈梁的抗震作用,只是在房屋的较大空间或部分墙体中设置个别钢筋混凝土柱,钢筋按构造配置,这些柱不是框架柱,只是用来加强砖墙的构件。唐山地震的工程经验表明,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来增强房屋的抗侧塌能力,效果是显著的。上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等国亦研究了这种结构体系。之后,我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2],并将上述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小柱正式定名为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对于这种结构的作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取得一致的认识:构造柱-圈梁主要是对砖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有利于抵御地震作用,防止墙体倒塌;墙体上设置的圈梁必须与构造柱连接,且构造柱应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设置构造柱不是砌体结构房屋超高、超层的措施,是适合我国国情且是多层砌体房屋一 种有效的抗震结构体系。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工程界对砌体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有较大争议,但经震后大量调査得到的基本经验是:凡按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砌体房屋基本上没 有倒塌,充分肯定了构造柱-圈梁体系在抵御地震方面 的作用和防止倒塌方面的实际效果。

1我国配筋砌体结构的类型及最小配筋率

配筋砌体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延性,改善了无筋砌体结构的受力性能,扩大了砌体结构的应用范 围。就配筋率而言,许多学者认为配筋砌体构件的水 平及竖向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07%,有的还提 出水平方向和竖向配筋率之和不应小于0.2%。

在我国,采用的配筋砌体结构主要用于受压、受剪 的墙和柱;用于受弯的梁和板较少,有配筋砌体 过梁、墙梁以及配筋砌块砌体连梁等。

2砌体结构的分类与定义

2.1基本分析与抗震设计建议

就无筋和配筋砌体结构而言,很难用一个统一的 最小配筋率来表述,如果仅依据是否配置有钢筋来划 分也不确切。文献指出,配筋砌体结构就是钢筋 与砌体共同受力的砌体结构,或指通过配筋使钢筋在 受力过程中强度达到流限的砌体结构,表明以配置 的钢筋是否参与受力来定义是合理、准确的。

即分为无筋砌体构件(无筋砌体墙、柱等)、配筋砌体构件(配筋砌体墙、柱等)。现行砌体规范和抗震规范,对配筋砌体构件大多 规定了静力和抗震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形成体系,应用 方便,但也存在二者不配套的情况。例如,带面层的组 合墙有静力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但无静力作用下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且未给出抗震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带芯柱的砌块砌体组合墙,给出了抗震抗剪 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但缺静力抗压、抗剪承载力的计算 方法。对配筋砌体构件设计上的这些问题,建议作进 一•步研究,予以完善。

通过竖向和水平钢筋混凝土构件 约束砌体的结构,称为约束破I体结构。最为典型的是 在我国广为应用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形成的砌 体结构体系,在抵抗水平作用时使墙体的极限水平位 移增大,从而提高墙体的延性,使墙体裂而不倒。应该 说,其受力性能介于无筋硇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之 间,或者相对于配筋砌体结构而言,又是配筋加强较弱 的一种配筋砌体结构。这样,就使无筋砌体结构、约束 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三者在内涵上形成了一个有 机的整体,例如,对于构造柱(或芯柱)-圈梁形成的约 束砌体墙,设计中只利用其约束作用,而不考虑构造柱(或芯柱)对承载力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按照提高墙体的抗压 或抗剪承载力要求设置加密的构造柱(或芯柱),则属 于配筋砌体构件。

是否还需要“约束配筋砌体”的称谓,按理,配筋砌体构件对砌体有约束作用,只不过随类型的不同其 约束效果不同。因此,这个称谓似无必要,也避免了在 概念上和应用上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和模糊。

在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中,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广泛采用了上述特殊形式的约束砌体结构体系。如今,对这种结构体系作进一步的界定和定位十分必要,即建议明确规定多层硇体房屋在抗震设计中,其抗侧力砌体构件应采用约束砌体墙或配筋砌体墙,这就表明 用于抗震的砌体构件,不能采用无筋砌体构件,也就从源头上理清了砌体结构能否用于抗震的争议;确定约束砌体构件的最低要求,以此为基准,随着构件的不同及抗震需要,逐步增加对约束砌体构件的规定,表明随 着进一步采取措施后,约束效果相继增强,确保其抗震 性能的发挥。

根据我国抗震规范的规定和历次地震的考验,可 将约束砌体构件的最低要求界定为:抗侧力墙体两端 应设置构造柱(对于砌块墙体应设置芯柱),每层墙顶 均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芯柱和圈梁的截面、钢筋以及柱间距应符合抗震规范规定的最低要求。

2.2类型与定义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砌体结构构件的分类和定义 如下:

(1)无筋砌体构件。由无筋或木配筋受力钢筋的 砌体制成的构件,包括无筋砖砌体构件和无筋砌块砌 体构件。

(2)配筋砌体构件。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或钢筋网的砌体制成的构件,包括水平(或网状)配筋砖砌 体构件,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 组合砌体构件,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混 凝土砌块砌体和钢筋混凝土芯柱组合墙,以及配筋混 凝土砌块砌体构件。

(3)约束砌体构件。设置符合抗震设计规范最低 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和钢筋混凝土圈梁 的砌体构件。

3 结论

(1)以构件及钢筋是否受力来定义,并将砌体结构 构件划分为无筋砌体构件、配筋砌体构件和约束砌体 构件是合理的。

(2)有必要明确规定普通砖、多孔砖和混凝土砌块 砌体承重的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或底部两层框架-抗震 墙砌体房屋,其抗侧力墙体在抗震设计中应采用约束 砌体构件或配筋砌体构件,并对约束砌体构件的最低 要求提出了建议。

(3)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配筋砌体结构的设计 与应用,有必要对现行结构设计规范中,一些配筋砌体 结构构件在静力和抗震设计计算上的不一致、不配套,作进一步的研究,并予以完善。

(4)根据国外的经验,在砌体结构中还有一类是预 应力砌体结构构件,至今我国对其研究不多,基本上未 应用(文中未将其纳人)。采用预应力对加强砌体结构 的整体性和提高抗裂能力有明显效果,值得作深入的 探讨与应用开发。

参考文献:

[1]杨玉成,杨柳,高云学,等.多层砖房的地震破坏和抗裂-抗倒 设计[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1.

[2]周锡元.中国建筑结构抗震研究和实践六十年[J].建筑结构,2009,39(9).

[3]JGJ13—82多层砖房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 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条文说明 [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GB50003—2010砲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2.

[6]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1.

论文作者:徐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3

标签:;  ;  ;  ;  ;  ;  ;  ;  

配筋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文_徐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