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志 湖北省襄阳市第十五中学 441002
【摘要】基于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研究,首先,阐述学困生基本内涵。然后,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主要特点,其中包括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自主意识较差。最后,为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给出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78-02
在国家教育事业改革背景下,初中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初中数学在初中教育当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升学考试的重点科目,所以,针对数学教学需要给予更多关注。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学困生。数学学困生通常存在两点问题,分别是能力问题以及数学知识掌握能力。该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学习失去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基础知识破碎、不连贯,数学成绩较差。怎样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如今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措施等内容进行阐述。
1、学困生基本内涵
学困生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在本领方面、知识方面以及体制方面等具有与常规不同的难题,学生智力无法被有效开发,并且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各方面能力等,无法达到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基本要求。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厌学,一般学困生在学习上都有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好动,容易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不得已而为之,怕动脑筋,抄袭作业等,时间久了,知识缺陷越来越多,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针对学困生,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积极性。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不能积极主动思考,通常情况下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善于使用自身的思维能力[1]。针对一些困难问题,并不是积极解决,而是逃避,在思维上存在很大惰性。学困生相较于其他学生而言,在学习上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才能达到基本水平。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主要特点
2.1学习基础较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所以,在课堂当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并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更注重单向思维,针对问题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具体的思维、解题过程。并且针对数学中的某些概念与定义,理解不够深入。其中的公式以及定理等,记忆更加模糊,不同公式以及定理之间的联系不够明确、通透,从而对学生日后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2.2学习能力较差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善于学习,学习能力较差。数学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没有自信心,严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因为有部分学困生学习较为刻苦、努力,但是在成绩方面仍然存在欠缺[2]。这种情况的产生,致使学生逐渐将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认为自身不适合学习数学,数学学习成绩难以提升。
2.3自主意识较差
初中数学学困生无法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知识点或者作业,经常抱有敷衍心理,自主能力较差。针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并不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完成,而是遇到困难问题,就抄袭其他学生的答案,针对其中的意义或者解题步骤等不会做详细研究。除此之外,在解题时,没有逻辑性,公式、定理无法灵活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增强学生自信心
大多数学困生都有普遍特点,那就是学困生心里较为脆弱,经常会面临家庭方面以及学校等各方的压力,从而对自身进行否定,严重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不会积极主动与老师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因为害怕在交流过程中出现差错。所以,为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增强学困生自信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老师需要意识到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要作用,保证公平、公正的心态与意识对待学困生。要相信学困生会有一定的潜力与学习能力,不断发现学困生闪光点与优点,并积极言语表扬。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内容时,某一位学困生概念定义以及公式定理等掌握并记忆较快,这时老师需要积极表扬“xx同学记得太快啦,掌握情况不错,要继续加油!其他同学也需要努力啊!”在表扬当中,学困生的将会树立自信心,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后续或者未来数学学习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给他们提出适当的目标,结合每个人的实际状况,根据可理解性和发展性原则,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使之做到“跳一跳能把桃子摘下来”。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使其享受成功感,促使他们用心学习。第二,可以向学困生讲述达尔文或者爱迪生的故事,两名伟人在小时候非常淘气,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搞小动作,但是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科学家与发明家。向学困生讲述故事的主要目的是:不能因为暂时数学学习不好气馁,而是要积极努力不断改变自身,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3.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困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逐渐脱离“学困”这一问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利用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知识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学困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那么在日后学习当中,不需要老师的督促就会主动融入到学习当中,班级内的学困生将会逐渐减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语言的幽默性与趣味性[3]。或者引用生活实际,让学困生对知识有更好地理解。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相关知识内容时,老师可以向学困生讲述生活中的平行线或者相交线。例如,生活中的平行线,校园中的单双杠、门窗边框、地砖等。因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所以,学困生理解较为容易,这样逐渐对数学将会产生学习热情。第二,老师需要对教室中的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充分利用。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投影与视图相关知识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投影的性质或者特点等。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实际播放某个投影实例,这样学困生将会对具体投影情况有全方位了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内容。并且利用多媒体,学生能够对知识内容有更直观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3保持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打电话、发短息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到“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总会有问题家长,要想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的正确理论,并且告知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多鼓励、关心孩子,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对于那些有网瘾或与社会不良少年有来往的同学来说,转化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但只要老师与家长加强联系,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身边的实例去教育他们、影响他们,有一定是非分辨能力的学生便会体谅家长与老师的不易,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学习中来,数学学习的能力一定能有较大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当中的重点内容。为保证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各项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老师尤其需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老师要肩负起自身责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保证班级内学生都能够得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董杰.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水平的实践[J].新课程导学,2015(32).
[2]蓝宇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有益尝试[J].新课程(中学),2017(2).
[3]黄鹰.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障碍成因及转化对策探讨[J].教师,2017(4):46-47.
论文作者:陶明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学困生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老师论文; 较差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