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会工作方法创新初探论文_翁栩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会工作方法创新初探论文_翁栩

(四川科锐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52)

摘要: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从而使各个领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企业工会作为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新时期也应及时掌握“互联网 +”的新特点,积极学习和使用“互联网 +”的思维和方法,通过职工培训教育、转变工会工作思维方式和工会平台的创新,促进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本文主要简述了“互联网+”模式特征,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会工作创新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工会工作;创新

“互联网+”时代毫无疑义已经到来,在每一个工作领域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互联网+”的身影。“互联网+”这一全新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了一股无法阻挡的时代大潮。同时,工会的工作也应该追上这一浪潮,不但思想上做好转变的准备,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实现“互联网+工会”的转变,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为工会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1.“互联网+”模式特征

“互联网+”模式有六大特征:(1)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2)创新驱动,互联网思维需要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3)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4)尊重人性,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的来源是对人性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个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5)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6)连接一切,通过连接创造新的价值是“互联网+”的目标[1]。

2.“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机遇

2.1.1互联网环境下的工会工作开展更加及时,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加深远

在互联网环境下,工会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随时发布工会资讯,使工会会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相关资讯,扩大了工会信息传播的范围,提高了工会的影响力。

2.1.2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会工作内容更加立体,体裁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会工作从根本上突破了以往单一媒介的局限,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把工会工作信息化、会员信息大数据化、会员服务个性精品化、服务效果可测量化等,使工会工作以立体、动态的形式“活”起来。

2.1.3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会能够实现管理服务合一,平等交流,互动性强

利用互联网技术,工会部门和工会会员之间可以实现平等的交流,工会部门可以及时获得工会会员对于工会政策与服务内容的反馈,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民意,从而开展会员更加满意的工会活动[2]。

2.2挑战

2.2.1增加工会信息传播的难度

互联网时代的工会政策与信息传播渠道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等特征,多元的传播渠道增加了工会信息传播的难度,原本“简单单向”地向大量稳定的工会会员单向地发送单一内容的“理想模式”已经没有了市场。

2.2.2降低工会信息的达到率

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工会会员接受到的内容海量化、碎片化地呈现在工会会员眼前,这无疑加大了受众信息选择判断的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会信息的达到率,增加了工会信息宣传的难度。

2.2.3工会领域的舆论引导压力不断增大

互联网环境中的匿名性和信息传播的爆炸性等特点,使得某一工会维权事件可以迅速演化为重大舆情事件,而传统工会部门中目前又缺乏网络舆情监管的人才,使得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监管难度不断提高,工会领域的舆论引导压力不断增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会工作创新方法

3.1改革现有管理模式,激活“互联网+工会”活力

目前许多企业工会行政色彩较多,管理理念陈旧,依旧存在脱离群众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许多企业基层工会在具体工作中开会布置多,深入基层指导少;向下要经验多,帮助基层总结少;指标下达多,实际工作效果少。从而导致许多“互联网+工会”工作仅仅停留在文件阶段,未能真正建立大数据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仍需进一步的探索,需要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方案的支撑[3]。就目前而言,90后开始全面进入职场,我们要大胆启用年轻化、有活力、有创新思维的90后工会干部,以此为切入点,增强工会工作实效性,增加工会活动吸引力,吸引90后工会会员的广泛参与与互动。因此,工会干部要加强培训,学会用职工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提高运用新媒体能力,更直接地与职工群众在网上交流互动,引导和凝聚广大职工。

3.2企业工会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全面打造“互联网+工会”工作新格局

首先,企业工会要加快工会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建立云端平台,用互联网来完善工会的生态圈,通过网络使工会内部各级组织与机构互联互通,把广大工会职工“连接”在一起,共享信息资源和财富;其次,同时适应“互联网+工会”发展,开通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打造企业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建立企业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推动网上网下互动融合,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让职工更多、更便捷地直接参与到工会工作的协商、决策和推动上来,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最后,建设“互联网+工会”工作管理平台。举个例子,工会在可以大力建设智能化办公软件;对工会服务困难职工进行信息整合,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对工会的劳动模范进行归档整理,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可以在劳模“三金”补贴的发放工作,工会职工医疗补助网上的申请、审核、发放,以及工会税务代收回拨等全程网络处理等进行“互联网+”建设。通过这一系列的建设,工会工作从此拥有了一个先进有效的管理平台,可在逐步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并且对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减少人工处理有可能引发的错误,以确保资金运转的有效性。

3.3企业工会要引入大数据技术,建立“互联网+工会”的服务效果评估和监测机制

企业工会要积极评估“互联网+工会”的实际效果和服务影响力,不能陷入到“自说自话”的单向怪圈中[4]。例如对工会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的运营状况进行评估,重点关注浏览量、粉丝数量,职工的参与度,平台黏性及活跃度、信息更新周期等,引导工会增强服务效果。建立服务效果评估机制,要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下,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智能操作等途径,力求创造一个数字化、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的企业工会大数据管理平台。实际上,如果企业“工会大数据”资源能够和其他行业的大数据资源进行互通、共享,运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工会舆情监测和维护职工权益,必定能创造出新的价值,为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把工会的职工大数据与社保、医院、民政、法律等系统的数据进行共享和交换,某职工的家人生病,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工会可以同数据共享提前了解情况,主动上门提供帮助。

4.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进行企业工会工作方法创新,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和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陋习,树立“网状传播、用户本位、互动分享、创意驱动、节点支配、虚拟聚集、精准反应”等互联网思维,摒弃以往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内容为主的思考方式,以工会会员体验为主的服务模式,以及以信息数据为主的工会管理模式。只有如此,企业工会才能为工会职工提供更便捷、更优质、更走心、更多样的服务,真正成为工会职工之家。

参考文献

[1]张任涛.新时期企业“互联网+工会”工作创新的背景及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0):191+196.

[2]范林.“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会工作方法创新初探[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02):91-95.

[3]孙鹤芸,胡伟.基于“互联网+工会”模式下工会工作创新的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02):220.

[4]尹芙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5):70-71.

论文作者:翁栩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工会工作方法创新初探论文_翁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