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 苍溪 628400)
【摘要】 目的:分析及对比后踝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支撑钢板和空心螺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本院骨科接收60的例后踝骨折患者,参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共有30例,取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共有30例,取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以记录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显著更多(P<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Baird-Jackson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在后踝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更为优秀,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后踝骨折;支撑钢板;空心螺钉;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225-02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buttress plata and hollow screw in treating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Wang Kaijian,Yang Gao,Du Chuan.
People’s Hospital of Cangxi County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Cangxi Sichuan 6284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effect of buttress plata and hollow screw in treating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Methods 60 cases with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and given hollow screw, 30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given buttress plata. Observe operation time,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given 12 months follow up, recored recovery conditions of patients. Results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wo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 group, operation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P<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Baird-Jacks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more (P<0.05). The ankle function good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Buttress plata is better than hollow screw in treating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it is worthy of clinic application.
【Key words】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Buttress plata; Hollow screw; Clinic effect
后踝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疾病,其病情较为复杂,临床治疗的难度较大,若未对患者踝关节的解剖结构进行及时有效的恢复,并辅以合理的早期功能训练,往往易引发创伤性踝关节炎,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1]。而后踝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固定的难度也相对较高,尤其是关于较大的且伴粉碎性的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方案选择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2]。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后踝骨折患者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索更适用于后踝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方案,我们取本院骨科接收的60例后踝骨折患者,分别施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本院骨科接收的60例后踝骨折患者,参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共有30例,包含男性患19例,女性患者11例;最低年龄者20岁,最高年龄者67岁,平均年龄(42.08±13.17)岁;致伤原因:15例患者因交通事故致伤,10例患者因扭伤致伤,4例患者因坠落致伤,剩余1例患者因其它原因致伤。观察组共有30例,包含男性患21例,女性患者9例;最低年龄21岁,最高年龄69岁,平均年龄(42.37±12.19)岁;致伤原因:16例患者因交通事故致伤,8例患者因扭伤致伤,5例患者因坠落致伤,剩余1例患者因其它原因致伤。两组患者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100例患者均属于新鲜闭合性骨折;(2)均经CT平扫及三维重建明确诊断;(3)均符合相关手术指征;(4)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5)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1)合并脑、心、肝、肾等严重器官性疾病者;(2)具有其他手术禁忌症者;(3)不配合本研究者;(4)失访患者。
1.3 内固定方法
2组患者确诊后均及时行支具或石膏托外固定处理,针对其中14例伴有踝关节向外或向后侧半脱位的患者,立即采用手法复位处理,等到患者的踝关节软组织水疱及肿胀等症状消退后方可开展手术。手术操作:给予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体位选仰卧位,常规做踝关节后外侧切口作为手术入路,其中内踝延伸性患者作后内侧切口。于患者外踝后缘和跟腱外缘间做一纵行切口,长约10.0cm,切口远端弧向延伸至外踝尖,近端按照患者的外踝骨折线情况酌情朝近端延长,注意对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进行保护,经腓骨长肌前间隙处对外踝骨折进行暴露,以腓骨远端解剖型接骨板对外踝进行固定,于长屈肌和腓骨短肌间对骨折块和下胫腓后韧带进行暴露,复位完毕后给予克氏针2枚暂时固定,然后参照组给予空心螺钉固定,观察组给予支撑钢板固定。C臂机下如果看到患者的下胫绯间隙变宽,通过Cotton试验评估下胫绯稳定性,如果稳定性较差则于患者胫骨25~30°给予空心螺钉1~2枚下关节面上2cm~3cm处踝关节5°背伸位经后外往前内和冠状面呈枚置入。给予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缝合切口,不留置引流管。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行抗感染处理,术后1d协助及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主被动活动。术后4周左右酌情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负重功能训练。
1.4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同时,针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通过Baird-Jackson评分标准[3]评估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功能状况,评估分级标准:①评分范围为96~100分为优;②评分范围为91~95分为良;③评分范围为81~90分为中;④评分范围为0~80分为差。
1.5 统计学分析
详细收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记录及分析,研究中的计数资料经χ2检验法对比分析,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经t检验法对比分析,(P<0.05)代表数据间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显著更多,(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Baird-Jackson评分明显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所见。
2.2 两组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参照组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如下表2所见。
3.讨论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在青壮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有调查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患者总数的3.9%左右,而其中约有7.0~44.0%的骨折累及后踝[4],即为后踝骨折。后踝在踝关节的稳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骨折主要因踝部旋转暴力引发,若未进行有效的复位,导致胫骨远端关节不整,常造成患者预后不良,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后踝骨折块通常处于胫骨下端后外侧部,通常属于下胫腓后韧带附着点,大多复位后经韧带自行牵拉能够复位,但依旧存在部分不能复位的情况,故需施行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如何选用科学有效的内固定方案已成为广大临床医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临床常用的内固定材料为空心螺钉和钢板,有学者认为,后踝骨折采用空心螺钉进行固定的操作难度较高,若患者属于粉碎性骨折则容易产生螺钉松动,而采用支撑钢板固定则可有效固定骨折块,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以支撑钢板对后踝骨折进行固定能够降低垂直负荷,使稳定性更加牢固,避免再移位,疗效确切,效果已获临床实践证实[5~6]。本研究中我们对60例后踝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支撑钢板内固定、空心螺钉内固定等两种方案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将空心螺钉拧入时易造成骨折块破损,而使用支撑钢板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即使骨折块破损也可以发挥良好的固定效果,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较参照组明显较多,据分析可能和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的操作较为复杂与医师操作不熟练等因素有关。同时,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Baird-Jackson评分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参照组明显较高(P<0.05),这提示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空心螺钉治疗患者更加优秀,可见支撑钢板更能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案在后踝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案更为优秀,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Tejwani NC,Pahk B,Egol KA et al.Effect of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on outcome after unstable ankle fracture.[J].The Journal of trauma,2010,69(3):666-669.
[2]尹建文,王旭,王成伟等.后踝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6):545-549.
[3]王伟,张里程,杨占辉等.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1):1101-1103.
[4]赵勇,薛锋.掌骨钢板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对比研究[J].临床误诊治,2016,29(5):98-101.
[5]尹勇.Mata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50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9):129-130.
[6]王会会,宁仁德,周业金等.支撑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后踝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安徽医药,2016,20(3):543-544,545.
论文作者:王开见,杨高,杜川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患者论文; 踝骨论文; 螺钉论文; 钢板论文; 踝关节论文; 方案论文; 术后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