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助学金论文,调查报告论文,中职论文,情况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9290(2010)0005-0014-05
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以下简称“助学金政策”)自2007年实施以来,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地区差异,各地实施效果不同;加之政策实施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助学金政策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为此,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各地助学金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助学金政策的基本内容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首次将中职学生纳入资助体系。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两个配套文件,并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正式实施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助学金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以前所未有的资助力度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助学金政策不仅为每一个适龄或非学龄段的贫困学生铺设了接受职业教育之路,而且还为求学者提供了谋生之路,使“教育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成为可能,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人力资源建设、为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政策的主要内容可以从资助对象、资助力度、资助体系、财政分担、管理体系、监督与支持体系六个方面来看。从资助对象和覆盖面来看,政策资助的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资助力度来看,资助面由在校生总数的6%提升到90%,资助金额由每生每年1000元提升到1500元;从资助体系上看,助学金政策实行以政府资助为主导、公共财政为主体、社会各方参与、多种资助方式并举;从财政分担看,按《意见》,国家助学金根据各地财力及生源状况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并鼓励各地加大资助力度;从管理体系来看,资助工作实施国家—省—学校三级管理、三级落实,按照对资助对象的发动—申请—评审—审批—发放5个程序实施;从监督与支持体系来看,教育部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助学体系信息管理子系统;各地建立资助学生档案保存3年备查、严格收支审计等方式强化对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并且接受广大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自2009年5月开始至11月结束,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受助的中职生个人、家庭背景和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即是否达到政策设计的初衷。如,是否减轻学生家庭负担,使他们安心求学;是否鼓励更多的人读中职,扩大中职招生生源;是否有利于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等。
(二)调查对象
为了解各地助学金政策实施情况,笔者向东、中、西3个地区的6市、区(县)发放学生问卷和教育局问卷。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和浙江,中部地区有安徽,西部地区包括云南和重庆。与此同时,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还分别赴浙江、天津、北京、内蒙古、黑龙江、宁夏、安徽、山东、云南进行实地调研。
发放问卷的中职学校共6所,其中技工学校1所,县职教中心1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高中3所;发放学生问卷561份、教育局问卷6份,其中学生问卷中的有效问卷509份,约占91%。东部地区发放问卷201份,有效问卷198份,约占98.5%;中部地区发放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52份,占95%;西部地区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59份,占79.5%。在整个有效问卷中,女生347人,占总数的66.2%,男生162人,占总数的33.8%;一年级学生213人,占总数的41.8%;二年级学生288人,占总数的58.2%。访谈对象涉及教育局长、中职学校校长、负责国家助学金管理的主要人员、受助学生和家长。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问卷采用自编问卷,包括学生问卷和教育局问卷。学生问卷包括学生个人与家庭背景和助学金政策实施情况,即助学金的宣传、申请与发放,助学金的使用情况,对待助学金政策的看法与期待。教育局问卷内容包括教育局基本情况和助学金政策实施情况,即助学金申请发放的管理、助学金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执行的效果、对助学金政策的看法和改进建议。访谈内容涉及对助学金政策的了解、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过程为:初次调查,分析初次调查结果;邀请专家对文件提出修改;根据初次调查的反馈和专家意见修改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再调查,收集数据,用Excel统计与分析数据,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受助中职生基本信息
1.受助学生的农村与城市户口比例
受助学生中,农村户口占84%,县市非农村户口占12%,城市家庭特困户占2%,其他类型的户口占2%。东部地区县镇户口比例占18%左右;中部地区却很少,仅1%,99%都是农村户口;西部地区县镇户口比例为10%,90%为农村户口。可见,助学金发放的对象主要来自农村,中、西部地区农村户口比例最高。
2.受助学生父母学历与职业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受助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是初中文化,为54%,依次是小学文化为32%,高中文化为13%,大学文化仅为1%。
学生父母的职业以农民和外出打工为主。其中父亲为农民的占48%,外出打工的占25%,在本地工厂工作的占13%;母亲为农民的占50%,外出打工的占18%,在本地工厂工作的占10%。父亲是公务员的占3%,是企业主的占7%;母亲是公务员的占3%,是企业主的占6%。父亲从事其他职业的占4%,母亲从事其他职业的占13%。
3.家庭收入状况
家庭收入状况中,东中西三个地区差异较大,如下表所示:
(二)助学金的宣传、申请与发放
1.学生了解助学金的途径
根据调研,学生了解助学金的途径很多,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同学、招生教师和家长等,但是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中职学校招生教师的介绍,占64%;其次是通过广播和电视的宣传,占17%;再次是通过同学之间或上届同学的介绍与交流,占9.1%,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比例比较少。这也说明教育部门在政策宣传中采用多种途径,最重要的途径是中职招生教师的宣传。
2.助学金的申请与发放
根据问卷统计情况,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在申请助学金的时候都经过填写表格—附上出生地证明一向学校提交申请的过程。99%的学生都认为申请过程简单或比较简单,学校对初审的结果几乎都进行公示。几乎所有学生的助学金都发放到银行卡中,银行卡不收取卡费。对于助学金是否按月发放,中西部的学生问卷显示几乎都是按月发放,但是东部问卷中有一半的回答是按月发放,另一半的回答不是按月发放。这可能与助学金的管理与拨付过程比较长有关。
在助学金金额上,100%的中部和西部的学生都选择了1500元;而东部中职学生在选择时却有所不同,其中,选择1500元的占49.5%,选择1500~1800元的占25.3%;选择2000元的占4.8%;选择500元左右的占20.4%。这主要是东部的一些地区采取了地方补助的政策,例如,北京和天津的中职学校还对城市户口的学生每人每年补助500~800元不等。
(三)助学金的使用情况
问卷中对学生平时生活费的分配、使用和助学金的使用进行询问,并将二者进行对照。如图所示:
中职学生生活费分配与助学金使用对比情况柱形统计图
注:Ⅰ去食堂吃饭;Ⅱ买文具和书;Ⅲ买日用品和衣服等;Ⅳ请同学吃饭;Ⅴ去网吧上网;Ⅵ买游戏卡;Ⅶ其他
可见,中职生生活费和助学金主要用于一日三餐、买学习用品和日用品上,前三项的比例分别占生活费比例的97.3%和助学金比例的96.5%。但是有1.3%的学生用助学金请同学吃饭。
(四)对待助学金政策的看法与期待
1.对待助学金政策的看法
从总体上来说,中职生对助学金政策表示“很感恩”的占56.60%,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认为“助学金政策很好”的占36.9%,认为“这是政府应该做的”,占4.1%,但是有极少数人认为“无所谓”或“不好”。
2.对今后助学金政策的期待
中职生对今后助学金政策调整有不同的需求,认为应向比较困难的学生倾斜的占20.3%,认为应增加助学金数额的占35.60%,认为应逐步免除中职生学费的占34.60%。仅有9.5%的学生认为可以维持原来的政策。
四、讨论
(一)助学金政策目标是否实现
助学金政策的目标有二:一是帮助贫困学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获得上学机会,实现教育公平;二是扩大职业教育生源,扩大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1.助学金政策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继续升学,促进教育公平
中职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和低收入家庭。问卷调查中显示,中职生父母的职业以农民和外出打工为主,家庭经济收入低,这一现象在中西部尤其突出。被调查的中职生中父亲为农民的占48%,母亲占50%;外出打工中父亲占25%,母亲占18%。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家庭中,中部地区占86.8%,西部地区占59.1%,而东部地区为24%。实地调研中,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呼和浩特市中职生中贫困生多,来自农村的占40%以上,城市户口的学生中也是低收入、单亲、残疾家庭孩子多,有一个学校30%以上学生是单亲家庭。”内蒙古、黑龙江、宁夏和安徽的很多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都认为,这个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关注民生,扩大职业教育招生。正如问卷中所显示的,56.60%的学生对助学金政策十分感恩。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一位负责人说:“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试行两年,全部到位,家长、学生欢迎,很感恩,很珍惜。”
2.助学金基本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在实地调研中,一位西部地区的中职校长介绍说,他们物价水平不高,学生每月生活费在300元左右。内蒙古赤峰市的某区职教中心学生就餐情况说明了每天每人花费的餐费,“学校在校生有3616人,平均每天餐费共计12500~13000元左右,人均每天3.80~4.00元,早餐每人约1.00元,午餐约1.50元,晚餐约1.30元。”根据问卷统计结果,43.0%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150元左右,36.1%学生每月花费150~300元,也就是说,近80%的学生实际每月生活标准在150元左右。可见,中职贫困生数量较多,需要对其进行资助,1500元/年的补助金额基本满足学生的生活所需,改善贫困生的生活质量,基本解决中职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3.中职招生规模扩大,但助学金政策不是影响学生选择读中职主要因素
2009年,学生选择到中职学习的积极性得到鼓励,全国中职招生达到860万。据调查,助学金政策不是学生选择读中职的主要原因,学生选择读中职的主要原因是兴趣爱好、家庭经济条件差和成绩不好。其中,“由于自己兴趣爱好而读中职”的为32%,“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希望自己早点工作而读中职”的占30.5%,“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读中职”的占29.30%,“初中学校教师动员”的占6.3%,而“因为上中职有国家助学补助金”的很少,仅占1.9%。同时,问卷统计结果也说明,学生了解助学金政策的主要途径是中职学校教师在招生时的宣传。可见,虽然中职助学金政策不是学生选择读中职的主要原因,但是中职助学金政策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扩大中职的社会影响,对生源的扩大发挥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二)助学金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助学金的管理上、助学金的教育与扶贫效果上和助学金的监管上。
1.助学金申请、审批与发放程序复杂
据调查,助学金的申请对于一些贫困偏远地区、知识水平低的学生家长来说是是一件难事,家长不知道要哪个部门证明,盖了很多公章,甚至包括某传达室的章。管理中月报的制度比较繁琐,增加行政管理成本。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所中职学校反映,“每月月报制度太繁琐,要占去行政70%~80%的精力,需要借调人专门做这件事。”“助学金发放不及时”,这是调研中大部分局长和校长都提到的问题。经济状况好的学校或地区采取提前垫付的方式,其他学校和地区只能集中发放。
2.教育与扶贫效果不佳
助学金政策应达到“教育与扶贫”的双重目的,成为“弱势群体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福音。但是在实际实施中,产生了一些有悖于两种目的的效果。一是学生乱花助学金,用于上网、请客,甚至去歌厅。这种乱花钱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学校的管理,容易滋生学生乱花钱的不良习惯;二是平时表现差的学生与一些优秀的学生一样享受助学金,不能体现助学金的激励功能;三是助学金政策使少数学生认为职业教育是“别人花钱要我学”,减少学习动力,甚至一些受助者对助学金不以为然,少有感恩情怀;四是绝对平均分配助学金没有区分学生家庭经济背景,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对于富裕家庭的学生来说可有可无,而对于十分贫困的学生来说却解决不了多大的困难。
3.助学金监管不力
申报中还存在双重学籍的申报现象,即学校在申报国家助学金人数的时候,对双学籍学生通过双渠道进行了申报,导致校方多申领助学金,而实际并未发放给学生。如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职业中学通过制造双重学籍、虚报学生人数等途径套取国家助学金。对于联合办学和跨区域办学的学生助学金的发放也存在异地流失、学生信息反馈推迟,造成助学金流失和浪费的现象。一些地方还存在截留国家助学金的现象,如贵州部分中职变相截留国家助学金,新生上课一个月就去勤工俭学,将国家助学金充抵学费。
五、建议
(一)助学金政策应逐步过渡到中职免费政策
职业教育是一种惠及面广、促进就业、强技富民的实用性教育,它更直接、更明显地影响到国民素质和从业人员水平。因此,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政府在大幅度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实施免费职业教育,让初中毕业后的每一位公民都享有接受“补贴性”或“全免性”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调研中34.60%的学生建议,资助政策应逐步走向免除中职生学费。我国一些发达的省、市或地区提出或尝试职业学校免费,比如,重庆市永川区宣布在全国率先推行义务职业教育;宁波鄞州区也实现了免费职业教育;成都市自2009年9月1日开始向10万中职学生发放面值为1200元的教育券资助,用以抵扣学费;上海市中职校实行专业奖励,涉农专业免除学费,农民工同住子女,可享受专业奖励政策;四川省有8000名藏族聚居区学生到内地免费读中等职业学校。
(二)分区分类指导,向贫弱群体倾斜
助学金政策应兼顾公平和效益,实现分类指导,向贫弱群体倾斜。我国地区差异大,助学金政策不能一刀切,应按照经济发展程度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等划分不同的资助标准。如,中央和省都应按照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确定不同的资金配比、资助额度和措施,同一市、州也要根据各县区的情况在资助政策与额度上有所差异。目前,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不同的分配措施,2009年5月,北京市调整了中职学校二等助学金认定的范围,并规定二等国家助学金为每人每年1800元。广东省广州市中职国家助学金分成三个档次,分别是9600元、3600元、1500元。其中一档9600元仅仅针对广州市的两个县级市的200以内的极其贫困学生,二档3600元主要针对城市低保家庭;对于外地生源也发放国家助学金。
(三)建立多元资助体系和投入模式
在实践中我们已经建立了由助学金、奖学金和学业贷款等组成的资助体系,但是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学业贷款风险大,建议缩小助学金和贷款在整个资助中的份额,提高奖学金的比例。也可以按学生人数投给学校,学校将部分助学金用于优秀学生奖励或特困生的生活补助,同时发挥助学金的激励与扶贫功能。在投入上,国家助学金的主要渠道来自中央政府和地方财政,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为当地解决学生就业和学习问题,为企业输送技术工人,当地社会和企业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地方政府和中职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的方式调动企业积极性,形成一个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组成的综合性中职资助体系投入模式。
(四)实行灵活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
助学金政策应简化申请、审批和发放的程序,及时发放,加强监管,杜绝违法行为。一是根据地区特点实施灵活的管理方式。如没有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地区,可以考虑采取发现金、打入校园卡、由家长代领等方式。二是加强监管,严格学籍管理,规范受助学生信息档案,建立全国的信息系统,杜绝双学籍、以退学学生和流失学生名义冒领等情况。此外,还可以利用群众和社会舆论加强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