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云南 红河 661199)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急诊PCI术中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样本,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F(35.96±2.42)%、HR(75.80±2.19)次/min、心功能(2.01±0.01)级。对照组治疗后LVEF(34.16±1.97)%、HR(75.95±2.33)次/min、心功能(2.15±0.37)级。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率2.94%、冠脉痉挛发生率为0、室颤发生率2.94%、满意度97.06%。对照组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率14.71%、冠脉痉挛发生率为11.76%、室颤发生率11.76%、满意度70.5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急性心梗患者急诊PCI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心梗;PCI术;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189-02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临床用于治疗急性心梗的首选方法之一,可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肌供血供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手术中出现患者桡动脉痉挛、冠脉痉挛、室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手术成功。我科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样本,采用预见性护理对PCI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性/女性=24/10,年龄(65.74±23.11)岁,入院时间(1.62±0.75)h。对照组:男性/女性=23/11,年龄(65.82±23.36)岁,入院时间(1.74±0.59)h。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术治疗:(1)术前予以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600mg口服。(2)患者平卧于手术床,局部麻醉,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予以肝素100U/kg。(3)将专用导管用指引导丝送至动冠状动脉开口处进行造影,确定病变部位,置入支架。(4)术后常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口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以建立静脉通路、体征监测等为主。方法如下:(1)心理干预:急性心梗具有发病急的特征,患者多伴有严重的恐惧心理,应激反应发生率高,易增加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护理人员应通过鼓励、安慰等方式予以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及安全感,减轻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2)桡动脉痉挛:导致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术前加强心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该并发症。同时,护理人员应全程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发现术肢臂部疼痛、麻木、导管不容易通过等症状,应重点考虑桡动脉痉挛的可能。此时,应立即予以硝酸甘油100μg经鞘管内注射,达到解痉的目的。(3)急性冠脉痉挛:诱发该并发症的因素,以导管对血管的刺激为主。为预防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术中有创动脉压监测指标。一旦发生并发症,血压平稳,应予以硝酸甘油100~300μg鞘管内给药。(4)室颤:导致室颤发生的原因是再灌注。室速、室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前护理人员应采用中号或大号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留置针应含三通,以便于给药。针对伴三通者,应连接肝素帽,以防输液压力不均导致回流。准备除颤仪开机备用,抢救期间遵医嘱给药,并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警惕室颤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护理后LVEF(35.96±2.42)%、HR(75.80±2.19)次/min、心功能(1.01±0.01)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梗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期间,以冠脉痉挛为代表的各类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1]。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血小板激活等因素有关。此外,PCI术中,如发生再灌注损伤,同样易诱发室颤,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常规PCI术中护理方法,以病情观察等为重点。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抢救技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手术的安全性[2]。本文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常规护理方法的缺陷。预见性护理指以预防某一风险为目的,分析该风险的诱发因素,执行该风险预防措施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到急性心梗患者急诊PCI术中护理中,对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预见性护理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加强对有创动脉压的监测,术中适当予以干预,可达到预防桡动脉痉挛、冠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的目的。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及时用药能有效预防心律失常发生,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急性心梗患者急诊PCI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于艳英.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OL].河南医学研究,2018,16(22):1-2
[2] 覃小梅,陆谢娜,韦柳霞.院内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269+274.
论文作者:刘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桡动脉论文; 预见性论文; 发生率论文; 发生论文; 急诊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