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丹 江西省南昌白水湖学校 330013
【摘要】数学作业不仅仅是用以预习、复习的必要学习环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兴趣等综合素养的必要手段。传统的作业设计注重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具有内容单一化以及形式枯燥性的问题。本文,笔者将重点对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以及策略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8-215-01
在新课程数学改革的指导下,小学数学作业承担着多元化的价值以及作用。数学作业不仅仅是用以预习、复习的必要学习环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兴趣等综合素养的必要手段。为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把握相关的设计原则、规划好数学作业的内容以及类型,并充分利用作业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传统的作业设计注重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复习,具有内容单一化以及形式枯燥性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需要把握多元化、趣味化以及探究性的设计原则。
1.内容多元化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在写作业中所获得的价值。首先,学生能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点并提升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其次,学生能够在预习作业中提升对将学知识的初步认知和把握,以提升后续的听课效率;第三,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第四,学生能够在数学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提升做题技巧能力,养成细心审题以及分析的习惯。对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上述的获得价值设计不同的作业版块以及内容。如,针对圆的周长以及面积的作业设计,教师需要设计知识点复习版块、习题演练版块、问题探究版块等,从多元化角度构建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形式趣味化
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文字化、数字化的数学作业容易使学生降低对作业的兴趣,从而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做作业。对此,教师需要设计更加丰富、有趣的作业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题目内容,并在题目设计中融入趣味化的图片或者卡通人物。
3.探究性
在传统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数学思维以及能力的建立、培养和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教师需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关注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构建上。教师需要在作业设计中加入探究性的数学实验能力,从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以及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明白自主性的明确数学的相关知识点,并增加对数学学习的思考和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策略
1.明确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内容
在规划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数学教学的进度、特点规划相应的作业内容以及版块,从而帮助学生在不同内容的作业中获得综合数学素养以及能力的成长[1]。首先,在作业设计内容中,教师需要设计知识点回顾或者总结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正式开始习题演练以及探究之前熟悉、回忆起相关的知识框架,提升后续知识应用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填空、树形图以及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串联相关的知识点。其次,教师需要设计基础巩固型的联系题目,帮助所有的小学生夯实某个数学知识点的基础性应用能力。对于不同学习情况的班级,教师需要妥善处理上述三个作业版块的比例。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班级,教师应该在作业设计环节主要以巩固基础为目的,提升学生对基础性指示的掌握能力。对于基础扎实的班级,教师则应该扩大探究型作业设计以及提升型作业设计的比例。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长方形以及圆形等图形的周长以及面积计算时,教师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训练,选择题干简单、直接,相关变量明确的题目,并以巩固学生对周长、面积公式记忆和应用能力为主要的作业练习目标。除此之外,对于三四年级学生而言,各种分式、小数计算作为基础,应该出现在每次作业练习中,形成一种计算练习的习惯。最后,教师需要设计更高难度、更具开放性的探究型问题。例如,在上述有关圆的作业练习中,教师让学生通过绘画内圆、外圆以及正方形组合的形式,探究内圆、外圆的半径比、周长比以及面积比。由于探究型习题具有较大的练习难度,因此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提示或者利用小组探讨的形式进行合力解决。
2.明确小学数学作业的组织形式
小学数学作业作为主要的自主性学习的手段以及方式,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积极参与,也同样需要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共同参与[2]。首先,从教师角度考虑,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作业完成流程中积极参与进来,通过作业引导、作业讲解以及作业总结的形式帮助学生完善作业学习的流程。作业引导是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将作业的目标、重点以及难点提前进行引导,在有效指导的作用下,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作业方向,降低作业完成的难度;作业讲解是教师对数学作业内容进行反馈和讲解,从而在已经发现的共性问题以及个性问题中帮助学生提升问题认知和解决能力;作业总结不仅是对数学作业的知识总结、经验总结,同时也是对后续作业设计、组织和完成的经验引导和帮助。因此,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业的组织中,教师需要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并在开始阶段以及结束阶段给予学生合适的引导和总结。
其次,从学生自身角度考虑,开放式的小组合作的作业完成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作业完成的效率以及效果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教师需要对不同题目进行不同组织形式的限定。对于知识点总结以及基础性的应用题目,学生应该全权自主完成和学习,但是对于探究性、综合性较高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数字找规律题目时,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组成相应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研究以及相互谈论中找到数字组合或者图形组合的规律,从而进行小组总结,提升整个过程的自主探究能力,完善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和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数学作业设计需要从实际出发,扎根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以及能力需要,本着内容多样化、形式趣味化以及探究性的原则进行作业设计工作。在具体的设计策略以及方式中,教师需要根据题目类型分成知识总结版块、基础应用版块以及提升探究版块,并在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完善、创新作业完成的组织形式,将学生自身力量、小组力量以及教师力量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陶端钰.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1):81+83.
[2]孙莹.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95.
论文作者:龚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作业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