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人才振兴教育培训模式探索论文

乡村人才振兴教育培训模式探索论文

乡村人才振兴教育培训模式探索

刘长喜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备要素和重要资源,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大省,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省需要一大批人才。当前,河南省乡村人才还不足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乡村各类人才队伍缺口很大,现有乡村人才不稳定,年龄老化严重,学历、职称和能力偏低。根据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个月以上的人员数量为3251万人,其中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仅占8.6%,大专及以上学历不足1.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化人才支撑,必须加强乡村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有较高学历、有专业技能、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他们的增收致富和示范带动能力。

重症患者低磷血症发病率高,低血磷组的医院生存率较正常血磷水平组低,是重症患者 预后指标之一,及时发现并纠正低磷血症应该受到广大医师的重视。

一、明确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和对象

乡村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明确的培育对象和目标指向是保障培育顺利、有效、持续开展的基础。培养对象为各行政村“两委”干部;在本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骨干人员;农村经纪人、信息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返乡创业初高中毕学生、农民工、退伍军人等4类人员。年龄在60周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或高中同等学力的可参加专科学历教育学习,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可参加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习。主要任务:一是突出培育重点,优化教育培训方式,建设乡村人才培养师资库,编写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搞好教育培训,培养一批乡村人才;二是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和生产要求,探索制定乡村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建立乡村人才准入及退出机制,强化乡村人才认定管理;三是针对乡村人才发展需求,研究扶持政策与乡村人才的挂钩机制,探索建立乡村人才扶持政策体系。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应用软件应以“优化资源,提升管理”为核心理念,以快速实施为特点,普遍运用于企业管理基础和业务,实现业务过程的全面管理,突出对关键流程的控制,能够明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系统管理思想。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运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可以使财务部门对企业做出更加合理的计划,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构建教育培训体系,保障教育条件

乡村人才培养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作主体支撑。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开展培养工作,强化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县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多个职能部门参与的、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下设培育办公室,负责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划、组织、协调及实施工作。

围绕主导产业开设专业,围绕生产经营过程设置课程和教学培训内容,大力推进“送教下乡、进村办班”,深入产业集中的区域,在农业产业链上办专业教学班,培养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一般在乡镇的配合下选择在产业比较突出的专业村举办教学班。要求该专业村培训需求强烈,具有办班的基本条件,并有在家务农、学习积极性高、符合培训条件的青壮年职业农民,有愿意为村民办好事的村委班子。根据专业村的主导产业,开展对应专业的职业农民培育,并根据需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中举办相应专业的教学班。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要求开展技能培训,形成以中专教育为基础,以专项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农民创业教育为辅助,以后续培训和服务为补充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实现中职教育与专项培训的有效对接。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提升职业农民农业发展理念、专业技能水平、经营管理水平需要安排中职教育和培训课程,按照农业生产周期规律和农业关键技术环节安排教学培训内容,制订教学培训计划,紧密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农民按需学习,实现教育培训专业与农业产业的有效对接,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

三、落实教育培训环节,确保教育质量

(一)围绕产业,创新思路和方法,搞好教育培训

培养机构应是国家承认的涉农中、高等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学校;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涉农专业办学资历;具备相应的基层办学能力,能够进村、入社、到场,把教学班办到乡村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社区和家庭农场中去,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具有相应专业及课程开发的能力;具有相应的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和师资力量。

虽然翻转课堂起始于课前视频知识传授,但本文作者认为,课前知识传投并非只能通过视频实现。鉴于微课的制作人力、技术、时间成本太大,任课教师可以上传课件或者提供与教材配套的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实现课前知识传授。目前,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推广,任课教师都对英语精读的教材进行了PPT课件制作,出版社也提供了参考课件和网络平台学习资源。如果摒弃现有的这些资源,教师都把时间花在重新制作微课上,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因此,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师;可以灵活应用现有课件和网络平台资源,根据学生水平选取相关内容,进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然后将课前学习内容给学生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上。

明确标准选学员。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标准,把好学员遴选关。由培训机构在村两委班子(合作社、园区、企业负责人)配合下进村调查摸底,初步掌握群众基本情况;在群众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积极动员从事相应产业的青壮年农民参加学习,通过必要的测试择优录取注册,每班招收40人。

规范组建教学班。固定集中学习的教室,指定实训实习的场地,建立学员生产示范点,完善教学培训条件,组建班委会,成立学习小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狠抓落实。每学期初要举行开学典礼,约定学习纪律,公布课程安排,平时注意召开班会,使学员树立集体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力。

科学选配班主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实行双班主任管理制度。选配工作积极性高、事业心强、吃苦耐劳、认真负责、乐于奉献、年富力强、具有农民教育培训经历和经验的办学人员担任班主任,主持教学班工作。聘请工作积极性高、有威信、号召力强的村干部(合作社、园区、企业负责人)协助选配的班主任搞好教学班的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

(3)选择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过关。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工程高质量的又一重要基础。然而很多建筑工程都实行了工程外包,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不了解,直接导致了各种施工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发生。

狠抓教学各环节。因地制宜办好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空中课堂和田间课堂,狠抓面授、辅导、实训、实验实习、作业、笔记、考试考核等教学环节的落实。选配专业理论水平高、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讲课能力强、技术操作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承担教学培训工作。实行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并重、集中办班和分散指导结合、当地实训观摩和外出考察学习结合。既要认真执行与中职教育和培训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又要突出特色,按照教学、示范、推广、服务一体化的模式和教学、培训、指导规范化的要求实施教学,创新教学培训方式,实行“双师配合”“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模式开展系统教育培训。同时,注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的实训和示范作用,教师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搞实践指导和跟踪服务,带领、指导学员建立生产示范点,使学生既学会理论知识,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有效对接、教师与农民有效对接,有效促进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落实制度作保障。切实加强教务管理、教学班管理、学生管理和学籍档案管理。对班主任、教师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在教学、教研、学用结合、生产示范点建设等方面实行量化管理,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具体,奖罚分明,调动全体办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规定每星期一为例会日,落实《例会制度》,总结上星期的教学工作,安排部署本星期的计划任务,确保教学工作按部就班地开展;对学员落实省农广校制定的《教学班管理办法》《考试考核制度》《学员学习制度》《学用结合制度》等规章制度,引入激励机制,实行奖优罚劣措施,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甚至处罚,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二)把握标准,搞好认定管理,落实扶持政策

按照《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标准、规则和程序进行认定和管理,由当地县政府颁发证书。证书实行晋级制,受训农民可按照教育培训经历、生产规模、收入和技能水平四项指标分别申报初、中、高三个等级,实行初、中、高证书“三级贯通”。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管理规范、信息管理系统和退出机制。获证后享受县政府出台的专项扶持奖励政策。

(三)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培育成效

一是强化统筹领导,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中推进乡村人才素质提升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同时,融合师资力量强、教学网点较多的涉农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打造农村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强化资金支持,规范使用管理。统筹相关资金用于乡村人才素质提升行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开展教学管理全过程。三是强化教学管理,保障培养质量。根据招生时间要求,认真做好学生录取、学籍注册、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学员顺利入学,切实加强学员日常教学与考勤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规范有序。四是强化政策扶持,扩大社会效益。乡村人才素质提升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工程,要出台支持政策,加强对学员的后续跟踪服务管理,积极推荐乡村毕业学员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大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工作力度,为村级组织蓄积源头活水。组建农民大学生创业协会,支持引领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采取“结对子”的形式进行帮带引导。对领办农业企业、合作社的学员,优先给予科技入户、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信贷扶持等项目支持,优先保障毕业学员参加城镇社会保障。加强对毕业学员的建档立册、分类管理,促进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标签:;  ;  ;  ;  ;  ;  ;  ;  ;  

乡村人才振兴教育培训模式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