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石油进口风险的规避_石油论文

论我国石油进口风险的规避_石油论文

论我国石油进口风险规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论文,石油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4)02-029-04

1993年我国始成为石油进口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供求缺口将越来越大,大量依靠进口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伴随着对石油进口巨大需求的是石油进口贸易中一系列的风险和多因素的不安全性。如何规避风险,保证石油进口贸易安全,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我国石油进口现状与格局

由于我国石油储量有限,产量呈逐渐减趋势,加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的消费量愈来愈大。1993年开始,我国已成为石油进口国。1999年原油及油品净进口达4000万吨,占当年我国石油消费量20%以上。2000年我国石油进口达7000多万吨。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正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据估计,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到2010年约为1.2亿吨左右,2020年为2.1亿吨左右,我国对外石油的依赖度将由目前的2%上升到2010年的40%多和2020年的50%多(见表1)

表1 我国石油进口现状与趋势单位:亿吨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2 2010 2020 2050

国内需求 1.3 1.6 1.7 1.96

2.0 2.12.3 2.4 2.93.9 5.0

国内供给 1.5 1.6 1.8 2.01.9 2.11.9 1.8 1.71.8 1.0

石油进口 0.3 0.4 0.5 0.68

0.6 0.64

0.7 0.7 1.01.7 2.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2001)和国家海关总署有关资料整理。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以后,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亿吨,国家就应该有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在内的有力措施,来保证石油安全。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已大大超过5000万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的石油净进口量还将进一步扩大。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今后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变化、暂时和局部的短缺、油价的异常波动以及政治动荡等,势必会对我国石油供应产生巨大冲击,进而危及经济安全。因此,石油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我国石油进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石油进口来源地非常集中。目前,中国60%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和非洲地区(见表2),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不超过30%的安全警戒线。对中东石油过分依赖,导致进口风险和不安全性加大。一旦中东或者非洲地区发生战争或地区冲突,将有可能切断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发生石油危机。同时,过分依赖进口,使我国石油倍受油价左右,油价每上涨一美元,我国就得为之付出上千万美元的外汇。

表2 我国石油主要地区进口数据比较

 1999

 2000(1-10月)2001

进口量

 比重(%)  进口量 比重(%)

进口量  

比重(%)

 (万吨)

 (万吨) (万吨)

中东  1069.3929.213764.9953.583385.99 56.19

非洲  724.87 19.801694.8624.121579.67 26.22

欧洲  562.94 15.38505.36 7.19 416.75 6.92

俄罗斯 57.23 1.56 147.67 2.10 176.60 2.93

亚太地区683.17 18.661061.3115.10868.26 14.41

合计3661.37-7026.53 -

6025.54

-

资料来源:国家海关总暑数据(2002)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01年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总进口量的56.19%,并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而我们从俄罗斯等其他中亚地区的石油进口还不到10%。

我国石油进口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多数进口原油来自中东和非洲,因此石油运输主要依靠海洋运输。由于经海路运输石油都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这些地区均受美国等国家控制,石油运输非常容易受到干扰。一旦油轮被封锁,我国石油运输有可能会控制在美国等强权国家的手中,这将极大地损害我国石油供应,并且在政治上也容易受到他国的牵制。同时,海洋运输距离遥远,运费也相当高,在运输成本上是不经济的。

二、我国石油进口风险

在我国石油进口贸易中,存在诸多风险和不安全性因素。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牵动着石油进口贸易中的每一根神经,稍有变化便会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政治和经济风险。我国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该地区积聚着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供应,对石油的争夺使整个中东地区成了战争的火药桶。从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无不与石油息息相关,也使得中东国家的政治局势尤为混乱。中东政治局势的混乱及由此引发的地区动荡,很可能会造成中东地区石油输出完全中断,引发严重的石油危机,我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投资计划也将受挫。而且,我国进口石油的海洋运输路线有被切断的危险。

非洲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一个重要来源地。近年来,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苏丹、喀麦隆、加蓬、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等国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量。专家认为,未来5年内,国际市场上新增的来自海湾以外的石油中,将至少有四分之一产于非洲国家,非洲在不久的将来完全可能成为石油供应的“第二海湾”,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近些年来西非各国大多停止内战,积极发展经济,但仍有部分国家始终冲突不断,而冲突的根源多数在利益问题。加之非洲国家原本的政治根基就不甚牢固,大部分政府领导人都抱着原始的氏族观念,缺乏宏观调控能力。在巨大的石油利益的冲击下,人人都想不劳而获,中饱私囊,发生战乱纷争就不足为奇了。比如刚果(布)和安哥拉,连年的战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争夺石油和钻石资源。

2.运输方式及运输渠道风险。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有管道运输和海洋运输。我国现阶段石油进口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

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主要依靠海路运输。运输路线是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南中国海)。这条运输路线存在巨大风险:首先,霍尔木兹海峡狭窄,周边国家关系不友好,而且美国在该地区有大量驻军。一旦该海峡遭到封锁,我国从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将被中断。其次,印度洋被印度看作是“印度人的海洋”。近些年来,印度为积极谋求南亚霸主地位,大力加强其军事力量,对印度洋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更是加紧控制,其野心昭然若揭。印度海军的势力已延伸到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最后是南海地区。一方面,南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控制南海即控制了太平洋通向印度洋的门户,就可将国家控制力延伸到东南亚诸国,这是美国为什么要保持在该地区实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近年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提升军事实力特别是海军实力,希望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争夺石油资源。可以设想,今后南海将成为地区冲突的火药库。对我国来讲,南海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维护领土主权,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保证南海运输畅通,等等。

要保卫这一远洋运输线的安全,这对尚未拥有一支强大海军的我国来说,任务非常艰巨。

3.石油进口价格波动的风险。石油市场油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石油进口贸易,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据估计,油价每上升1美元,我国就得为此多付出1千万元外汇。日本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高达60%。日本专家曾估计,如果中东停止向日本供油超过200天,将会有300万人死亡,700多万人失业。油价过高对于我国来说,其后果就更不堪设想。

由于我国石油市场已基本与国际接轨,国内油品市场随之呈现“国际刮风,国内感冒”的状态。2003年2月1日,国内成品油的价格率先上调,平均涨幅在0.19元人民币。2月10日起,我国民航所有航线机票价格上浮17%。此外,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引起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将造成我国工业化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际石油市场金融化格局的形成,国际投机资本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运作越来越活跃。庞大的投机资金仍然会在油价上做文章,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已经初现端倪。总之,油价的跌宕起伏的幅度更大,更难把握,从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更为严重。

三、进口贸易中的风险规避

如何降低石油进口贸易中的风险,使石油进口安全能够得到基本保证,这是我们必须关注和回答的问题。

1.积极推进石油进口渠道多样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00年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为64%,但仅有30%来自中东。而且美国有强大的海空军实力作后盾。美国为推进石油进口多样化,还从委内瑞拉、墨西哥、加拿大等国进口石油,且在这些国家都有石油开采基地和铺设的石油输出管道,以加强本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缓解因为油价的变动和石油资源国局势的紧张而造成的石油危机。

过去我国原油进口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石油储量丰富(集中了全球石油储量的2/3)、开采成本低(一桶石油成本仅需1个多美元,比美国和北海要低90%以上)、品质好。加之中东地区油田规模大、油层物性好、单井产量高,而且油层深度适当,开发和运输的地理条件有利等,使中东在世界石油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国继续加强与中东产油国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中东局势极不稳定,继续以中东为进口的主要来源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应适当降低中东石油在我国进口石油中的比重,增加其他地区的石油进口,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使产油国政治风波及地区冲突对我石油进口的干扰和影响降到最低点。

表3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地优劣势比较

2002年可采储量

2002年产量

国家或地区 亿吨 占世界%

(亿吨)

进口优势

出口劣势

石油资源丰富, 中东地区政局极为

中东地区

910.0064.5

371.12 油田规模大,不稳;油轮运输安全

单井产量高 性不高

石油蕴藏丰富,亟 少数国家,如刚果

非洲

112.57

7.3122.54 待开发,油品质量 (布)、安哥拉等政

高,多数非洲国 局不稳;油轮运输安

 家政治稳定

全性差,成本高

 资源丰富,出口量 与周边国家利益冲

俄罗斯 88.734.7 3.80 逐年增加,与中国 突将导致中国在俄

  接壤,管道运输安 石油投资受挫

全性高

里海地区石油资源丰 中国与中亚经贸关

中亚里海 100.007.14.55

富,分布广,出口潜 系严重滞后于政治

力巨大,运输安全性 关系,中国的中亚

高 能源供应可能缺乏

保障

从资源分布、地缘政治和外交战略考虑,今后20年间,我国石油进口重点应该在中亚地区和俄罗斯,我国原油进口总量中应有30%-40%来自该地区(参见表3)。这一认识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1)该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生产潜力和出口潜力巨大,能提供稳定的油源。俄罗斯油气资源得天独厚,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7%,生产量近两三年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中亚(即使不把里海石油计算在内)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集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能源库之一,里海可能成为“第二个波斯湾”。(2)该地区国家均与我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保证,且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好。(3)该地区各国政局较为稳定,均把发展经济、对外开放作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如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均表示了对铺设通往我国的能源管道的愿望,希望与我国保持长久的能源供需关系。(4)该地区与我国陆上相邻,石油运输距离近,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不经远洋海运就可确保的石油供应来源,且可采用管道运输方式,安全性和经济性高。

2.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参与海外石油产权竞争。所谓“走出去”战略,也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即主要通过购买油田股份、签订产量分成协议、投资开发油田、投资有利地区的风险勘探等多种方式,参与海外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以拥有和掌握更多的油气资源和份额油气产量。国外大的石油公司都是在全球范围内优选资源,投资重点不断由高成本向低成本做调整,积极扩大本国石油的海外业务。

过去一些年,我国已在参与海外油田勘探开发及获取“份额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迄今为止,这些海外勘探开发主要停留在自己组织队伍来从事实际操作的层面,几乎没有真正参与到产权投资、产权交易的竞争过程中来。由于当前国际上资源富集的大油田仍主要掌握在西方的国际垄断资本手中,世界排位前20家大型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1%。我国在海外获取的资源产地相当多地分布于政治经济不稳定的敏感地区。这种状况不仅极不利于我国的石油安全,而且,仅仅靠挖掘别人放弃的“边角余料”,也远不能满足我们获取国际资源的战略要求。从目前国际局势的发展看,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当回避利用市场化手段与国际垄断资本竞争资源控制权。

调整我国参与海外资源开发的战略布局,通过产权市场的竞争积极参与对资源富集地的投资,应当成为我国石油“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立足点。首先,应直接瞄准最有利的资源投资地,通过产权交易获取已为别人拥有的资源富集地的产权及资源开发、控制权。其次,主要作“投资商”,而不必搞“施工队”,不仅可以采取买断现成产能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雇佣国际市场上的技术队伍、勘探开发力量来形成自己的生产能力。三是通过产权在市场上有进有退的不断流动,可以不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资产分布领域,规避风险与获取更大投资收益。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在产权市场上也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3.调整石油进口贸易方式。国际石油贸易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分成油,属于合资合作开发,部分资源直接由国际大型石油公司支配;第二种属于长期供货合同,这种油价格较低,但在国际市场上很少能够见到或购买到,对于优化生产没有实际意义;第三种是在国际市场上公开销售的,是国际石油贸易的主流,其贸易方式又可以分为现货和期货两种,而以期货贸易为主。我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与石油供应国采取不同的贸易方式。

首先,合资合作开发石油资源与石油管道建设。近几年来,我国已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买下了部分油田的开采权,在非洲、南美洲等地区也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在合资合作石油项目中,石油管道建设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中俄油气管道项目或中哈油气管道项目对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次,大力发展石油期货贸易,规避石油进口与油价风险。我国是石油的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如果能够把石油期货市场做起来,形成以我国为交割地的石油价格体系,将有利于争夺石油定价权,增加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手段,同时有利于建立现代石油流通体制,解决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问题。对于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建立,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期货交易中的套期保值作用的认识。

第三,积极寻求与石油资源国签定石油长期贸易协定。由于在石油长期贸易协定下石油价格不高,石油输出国往往对此种石油贸易方式不感兴趣。目前与我国签定长期石油贸易协定的只有叙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和作用,利用作为世界大市场的有利地位,利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友好关系,积极寻求和扩大同石油资源国签定石油长期贸易协定。

标签:;  ;  ;  ;  ;  ;  ;  ;  ;  ;  ;  

论我国石油进口风险的规避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