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永州 426100
【摘 要】目的:剖析临床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接诊的住院病患200例,并将之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100例。所有入组病患都接受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药学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干预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比较抗菌药物费用与住院总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16.0%,明显比对照组的79.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抗菌药物费用为(745.29±19.72)元、住院总时间为(10.18±1.02)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27.5±56.34)元、(16.71±3.85)d,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合理加用药学干预措施,可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率,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药学干预;效果;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现阶段,抗菌药物在我国临床各科中均有较广泛的应用,但抗菌药物滥用以及不合理应用等问题也频频出现,使得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患者医疗费用显著增加[1],与此同时,也还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药物资源。此次研究,笔者将重点分析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次年5月本院接诊的住院病患200例,以抽签的方式将200例入选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为9-73岁,平均(41.8±6.1)岁;来自妇科者,15例;内科者,28例;儿科者,12例;外科者,34例;其它科室者,1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为9-75岁,平均(42.3±6.4)岁;来自妇科者,14例;内科者,27例;儿科者,11例;外科者,35例;其它科室者,13例。比较两组的科室和平均年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精神障碍者。(3)不能积极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4)沟通障碍者。(5)病历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200例入组病患都接受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药学干预方案,详细如下:(1)成立干预管理小组,组成员包含院领导、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以及管理,同时对下级起到良好的带头与管理作用。制定完善的药学干预体系,并以《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中的相关内容为标准,严格规范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视各科室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的为其制定系统性的药学干预制度。(2)每隔两周组织所有药师做1次专业培训,重点在于提高药师对药理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以及研讨会,旨在提升相关医务人员与药师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度,并使其能够养成自觉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行为的意识,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率。(3)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的宣传与监督力度,并于各科室中张贴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抗菌药物使用制度等。每隔一段时间定期亦或者是不定期抽查抗菌药物处方以及病历,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以月为单位对药师进行1次考核。
1.4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并比较各组的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总时间和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经统计,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16.0%,明显比对照组的79.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2.2 其它指标分析
研究组的抗菌药物费用为(745.29±19.72)元,明显比对照组的(1327.5±56.34)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比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住院总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2。
表1 两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论
具备杀菌亦或者是抑菌活性的药物在临床上被称之为抗菌药物,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克林霉素与大环内酯类[3]。有报道称,抗菌药物在我国临床上虽能起到较显著的作用,但抗菌药物滥用与不合理应用的情况也是频频出现,使得患者的用药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增多。对此,我们还应更加重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2011年4月,卫生部首先颁发了《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4],此后又颁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进一步整治并规范临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常以如下几种形式出现[5],即:用药种类繁多;选药不当;药物更换频繁;药物用量不当。因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可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细菌耐药性,增加二重感染风险,所以我们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良好的干预。有报道称[6],将药学干预积极用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不仅能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同时还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总费用。在此次研究当中,100例研究组病患在经药学干预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比对照组降低,且其住院总时间和抗菌药物费用也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总之,药学干预的实际应用,除了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率之外,还能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帮助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胡燕玲,罗远良.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1736-1737.
[2]罗新.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3):29-30.
[3]王磊鸽.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初步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5):3027-3027,3030.
[4]董生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112-113.
[5]张秀杰.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101-102.
[6]王军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干预意义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40-141.
论文作者:邹梦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药物论文; 药学论文; 不合理论文; 情况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病患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