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四川为例_环境评价论文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四川为例_环境评价论文

区域投资环境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四川个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环境论文,个案论文,区域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投资环境又称为创业投资环境,从广义上来看,它是指一个地区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对投资活动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系统。区域投资环境内容复杂,构成要素众多,几乎包括一地区的所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从不同的视角、按不同的标准,可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如从地域空间看,可划分为母国区域环境、东道国区域环境;从对企业影响的方式看,可分为直接区域环境和间接区域环境两种;从构成要素的物理属性看,可区分为具有物质形态的“硬环境”和非物质形态的“软环境”。其中,投资“硬环境”的具体内涵包括:有利于资本利润化的自然资源环境、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环境、水电气等市政公共设施环境,而”软环境”则涉及投资场所的法律环境、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环境、金融税收等政策环境、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等众多因素,这些都是投资者在评估投资收益和风险,作出投资判断时必然考虑的各种外部条件。此外,地区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也是投资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中长期投资者所要考虑的因素。

对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的重点在于运用地区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四川各地的区域投资硬环境进行系统化、定量化的评估,为全省各地因地制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依据。

一、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估方法

对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既需要绝对指标,也需要相对指标,即以一定的绝对指标为参照基准,其他地区的同比指标相对数作为评价值。只有在比较基础上作出的评价才具有可比性,从而具有现实意义。

准确评估区域投资环境,首先需要选择多种绝对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由于投资环境涉及的因素很多,几乎涵盖了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对社会经济技术指标的选择以及分析评价方法的选择,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投资环境的重要起点。

(一)美国罗伯特·斯托伯提出的“多因素评分法”。这种方法着重从东道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与鼓励着眼,具体分析影响投资环境的八大因素,即资本抽加自由、外商股权比例,对外商的管理程度、货币稳定性、政治稳定性、给予关税保护程度、当地资金可供能力和近五年的通货膨胀率。这八大因素中,每一项又具体细分为若干个子因素,对每一项因素均进行分层打分,最后求和。总分越高,表明投资环境越好。

但这一方法运用的前提是区域基础设施、法律制度和行政机关办事效率普遍较好,而这一前提条件对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难以成立,它恰恰是影响这些地区投资环境的薄弱因素。因此,“多因素评分法”中的因素选择对评估我国内地投资环境不太适应。

(二)我国经济学家提出的“综合指标评价法”。这种方法是在借鉴国际通行的投资环境要素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相应指标,确定权数,加权平均求得综合评价指标。综合指标评价法把复杂的环境要素通过一些综合指标,量化出一个结果,以判断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如商务部研究院何曼青提出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政府服务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经济文化环境、市场经营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等八类投资环境因素,其中每一类因素又根据需要细分成大量子因素,即总共选择了八大类40项子因素进行加权平均,并求得各地综合评分值。

(三)“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这是一份由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主持并按年度发布的报告,自 2000年以来已连续发布了4年,这份调查报告不仅成为台商前往大陆投资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成为亚洲邻近国家和地区进行商业投资的参考。

这项报告实质是台商对所选择城市投资环境和投资风险的问卷调查统计评估。如在“投资环境(a)”问卷中,选择了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公共设施、社会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经营环境、投资环境总指针共8大类因素,每项投资环境因素最高5分,最低1分,分数愈高表示对投资环境的满意度愈高。该报告每年还按分数值对大陆城市竞争力、投资风险分别进行综合排名,以指导台商投资,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四川省区域投资环境评估因素的选择与分类

综合上述理论方法,我们对四川省各地的投资硬环境作出定量化评估,即对各地级市的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主要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地的投资硬环境进行综合评分及排序。

首先,我们将省内各地投资硬环境的组成划分为三大类因素,即自然资源A、基础设施 B、市政公共设施C(以下简称为 A、B、C类投资环境因素),每一类因素又根据“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选择了若干类子因素,数据均采用《四川省统计年鉴2003年》,将所选子因素指标按绝对数量大小划分为五等级,分别评分并确定权数,然后计算加权平均分值,分数越高,表明地区投资环境越好。以下对A、B、C三大类投资环境因素的组成及评估进行详细说明。

附表 各地投资硬环境综合分值及排序

投资硬环境分项值

加权平均分值

综合评分

自然资源基础设施 公共设施 总分值 总分排序

=∑A×0.2+B×0.4+C×0.4 排序

A

B C ∑A+B+C

成都市 1.0 5.0 4.7 10.7

14.08 1

自贡市 2.2 1.5 2.8

6.5

11

2.16 11

攀枝花市4.4 1.7 4.1 10.2

23.2 3

泸州市 3.4 2.0 2.6

8.0

72.52 8

德阳市 2.4 2.4 3.3

7.9

82.68 6

绵阳市 3.6 3.1 3.2

9.9

33.24 2

广元市 3.8 2.6 2.1

8.5

62.64 7

遂宁市 1.6 1.9 1.9

5.4

17

1.84 15

内江市 2.2 2.1 1.8

6.1

14

2.0 13

乐山市 3.0 2.0 2.3

7.3

92.32 10

南充市 1.8 2.6 2.4

6.8

10

2.36 9

眉山市 2.2 1.8 2.2

6.2

13

2.04 12

宜宾市 4.0 2.7 2.6

9.3

52.92 5

广安市 2.0 1.7 1.8

5.5

15

1.8 16

达州市 2.2 2.7 3.6

9.5

43.0 4

雅安市 3.2 1.4 1.9

6.5

11

1.96 14

巴中市 2.4 1.6 1.2

5.2

16

1.6 17

资阳市 1.8 1.8 1.3

4.9

18

1.6 17

注:康定、马尔康、西昌的数据不全,故加以略去。

(一)A类投资环境因素

A类投资环境因素由人口密度A1、人均土地资源A2(人均国土资源)、能矿资源吸引度 A3三项子因素组成,以全省各地级市平均值为3分,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进行等比计算,从而得出级差分数值。按这一标准确定各项子因素的分级评分指标,从而得出各地分值,然后再将各项分值加权平均,其计算公式设定为:A=0.2× A1+0.2×A2+0.6×A3,各地市的资源因素综合评分值A详见附表。

(二)B类投资环境因素

B类环境因素是反映地区交通通讯设施建设水平的环境因素,本报告中选择了公路通车里程B1、等级公路里程B2、公路旅客周转量B3、公路货物周转量B4、城市境内铁路货运量 B5、城市境内铁路客运量B6、城市邮政业务总量B7、城市电信业务总量B8八项子因素。各单项值的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标准是:以全省各地级市平均值为3分,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进行等比计算(即除以5),从而得出级差分数值。以此标准可分别求出各地交通通讯设施各单项评分值,然后再以上述八项分值的加权平均值求得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综合分值,其计算公式为

B=0.1×B1+0.1×B2+0.1×B3+0.1×B4+0.2×B5+0.1×B6+0.1×B7+0.2×B8。

各地基础设施的综合评分值B详见附表。

(三)C类投资环境因素

C类投资环境因素是反映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的环境因素,本项研究中选择了八类子因素,即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C1、城市用水普及率 C2、城市燃气普及率C3、城区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C4、城区人均道路面积C5、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C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C7、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C8、评分标准及计算方法同上所述。按标准评出各地级市市政公共设施单项分值后,即可计算出C类投资环境因素的综合分值,即上述八项子因素的加权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C=0.2×C1+0.1×C2+0.2×C3+0.1×C4+0.1×C5+0.1×C6+0.1×C7+0.1×C8。各由以上公式计算得出的各地公共设施综合分值C详见附表。

三、全省各地投资硬环境综合评析

在对上述三大类19项投资环境因素分别评分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省内各地投资环境硬件设施水平的综合评价,仍以加权平均分作为综合评分值,以总分值为参考,并分别进行排序。在综合分值计算中,设定的自然资源因素权重为20%,基础设施因素权重为40%,公共设施因素权重为40%。之所以对自然资源因素的权数设定值偏低,主要是考虑到在对硬环境的一般性评价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水平,加之统计数据中自然资源的子因素可选项较少,其中不乏定性主观综合因素,因此,使用本报告作参考时,读者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对权数重新调整,其结果会略有不同。为规避误差,本报告还对三大类投资环境因素进行了总分排序,以作校正参考,各地投资硬环境分值及排序见附表。

通过对各地投资硬环境的评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结论:

(一)成都平原经济区

全省投资硬环境综合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为:成都、绵阳、攀枝花、达州、宜宾。其中有三个城市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区。

1.成都平原经济区是全省投资硬环境最好的地区,成都、绵阳、德阳、广元四市排序均靠前。作为省会城市的成都综合排名第一不足为奇,但成都市面临的自然资源瓶颈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短缺状况日益突出,这种短缺带来土地价格上涨并最终限制着资源型产业投资的进入。

2.绵阳市以其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条件名列投资硬环境综合排名第二位,显示出强劲的投资潜力和良好前景。然而,德阳市作为距离省会最近的地级城市,具有成都平原经济区良好的区位条件,其投资硬环境排名却未能进入前五位。综合分值出人意料地屈居第六(总分甚至名落第七)。通过对各表的资料分析不难看出,德阳市缺乏自然资源优势固然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和水平同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如加权评分值仅2.4分,不仅低于绵阳、广元、达州、宜宾,甚至低于南充,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攀西和川南地区

攀西和川南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的“富矿区”,但资源型产业的开发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水平。攀枝花市以加权平均值 3.2的得分名列全省第三位,但其基础设施得分值仅1.7分,显示出较大的差距。随着雅安至攀枝花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攀枝花机场的运营,攀枝花市的投资环境将有更大的突破。相比之下,川南地区投资硬环境则差距明显,除宜宾市外,自贡市、泸州市的基础设施分值均较低,泸州为2.0分。自贡仅1.5分,其硬环境综合排名分别在第八位(在18个地级市居中)和第十一位(全省倒数第七位)。这与两城市近年传统资源型产业(盐业开采、化工原料等产业)的衰退有密切关系,应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增强经济实力。

(三)川中丘陵地带

川中丘陵地带是省内覆盖面最大的经济地带,各地投资硬环境差距较大,既有发展较快的达州市(综合排名第四位),也有环境较差的巴中市、资阳市。作为四川东大门的达州市,硬环境综合分值已跃居全省第四位,其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交通通讯设施和公共设施条件必然会引起投资商的高度关注。达州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有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油田。境内外交通便捷,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川渝鄂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国道210、 318线纵横全境,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渠江航运直通重庆,河内机场直达成都、广州、武汉,西安、深圳、北京等地,达渝高速公路直达重庆。达州至重庆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西部大通道和四川省规划建设的12条进出川快速通道之一,全长220公里,其中,四川境内166公里,是川东北地区北上陕西。南下贵州的重要交通走廊,也是重庆市、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经贵州到达广西北海的重要出海通道。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交通优势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因此,达州应强化其优越的投资环境宣传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乐山作为近年经济发展势头较快的城市,其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评分值仅分别为2.0、2.4分,两项分值均低于南充市,与眉山市相差无几。通过对各单项因素分析可以看出,乐山的主要不足在于缺乏干线铁路客货吞吐条件,等级公路条件也无足以弥补这一欠缺(其单项评分值仅2分),此外,人均拥有的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太少,大大低于全省平均值,其单项因素评分值仅1分,城市每万人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人均日生活用水量都低于全省平均值。

(四)边远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

单项评估值显示:边远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人均能矿资源(尤其是水能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加权平均分值均在4分以上。近年来,广大边远山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公路通车里程数及高等级公路里程都有极大提高,绝对数量已达到全省各地市平均水平以上,但因地域范围广大,公路密度还远远不足,公路的客货运输量仍然较小,反映出各地经济活动流量不大,对外联系度不高。令人鼓舞的是,西昌市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已超过全省各地平均水平,其综合评分值达到3.7分,人均拥有的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城区人均道路面积等各单项评分值均在4分以上,远高于省内许多丘陵地带城市及广大山区城市,这与其位于成昆线交通大动脉,且毗邻省内第三大城市攀枝花,受到攀枝花市经济辐射带动有密切关系。

标签:;  ;  ;  ;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四川为例_环境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