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新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新进展论文,教育信息化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信息革命浪潮,它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使人类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
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重新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以全面提高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增强本国或本地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一、重新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
1996年7月19日,日本第15 届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的第一次咨询报告,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基础教育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所谓“生存能力”,是“一种全身心的力量”,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生存能力”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情报,具备正确选择、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是“生存能力”的要素之一。
澳大利亚教育部长卢比指出,未来是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工作的时代,教育应着重培养7 项“学以致用”的关键能力:①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②表达想法与分享信息的能力;③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④团队合作的能力;⑤应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能力;⑥解决问题的能力;⑦应用科技的能力。最近,澳大利亚提出了10大教育目标。其中第5个目标是:提升年轻人的基本能力(包括知识、 技能、尊重学习及愿意终身学习),使其继续接受教育与训练。第6 个目标是开发学生的能力,其中包括处理资讯与应用电脑的能力。
新加坡资讯科技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掌握寻找全球资讯的能力,确保每个学生有机会接触资讯技术。
由上可见,各国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首先着眼于对教育目标的调整,调整的重点在于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这也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二、制定教育改革方案
面对社会国际化、信息化趋势对教育改革的主导作用和重大影响,各国纷纷制定和修改教育改革方案,积极地迎接挑战。
1995年4月27日, 韩国总统金泳三在全国教育工作者大会上宣布了题为《实现世界化的新教育》的改革构想。遵循这一构想,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于当年5月31日制定公布了“建立主导世界化、 信息化时代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该方案首先强调,只有把尖端信息通讯技术引进教育,才能使韩国进入未来知识、信息社会的前列;其次指出,信息通讯技术及交通的大发展,“使全世界变成一个生活圈”,所以教育必须面向世界,赶上世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韩国经济社会的世界化。为此,中小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大学必须成为科学技术、知识、文化的圣地。
1997年1月19日, 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日本国会作施政报告时指出,在国际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培养适应国际社会的人才将愈加重要。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应把迄今重视平等、均一的学校教育转变为重视个人能力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挑战性精神,立足于终身学习的学校教育,以此推进教育改革。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于1996年推出了一个教育政策全盘改革计划,目的是为年轻一代迈向二十一世纪作准备。政府计划在未来五年拨款15亿元,用于资讯科技教育。而资讯科技教育是新加坡当前教改的三大环节之一。
1996年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表示到2000 年,全国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都要与国际互联网联网,形成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1997年2月4日,克林顿总统在国会演讲国情咨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奋斗目标:使每一个人到8岁会阅读,到12 岁学会使用电脑上网,到18岁都能上大学,以及每个美国公民必须不停地学习。这样,不管美国的学生是住在最边远的乡村、最安闲舒适的市郊,还是最贫穷的大城市贫民窟,在学校里,他们都拥有同样接近知识世界的机会。由此掀起了一场席卷美国的教育改革的新高潮。
英国政府于1998年4月16 日公布了题为《我们信息时代》的政策宣言。宣言指出,政府应改革教育,在教育中利用新技术,使得人们能够获得信息时代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扩大信息受益面,确保信息时代在有利于所有百姓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不久前,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学习委员会发表了《为了热爱学习》的教改报告,这份具有全国影响的报告提出要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终身学习体制,而信息技术被视为促进学习体制改革的四个关键性领域之一。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当今教育改革促进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该报告为改革安大略省的教育提出的167条建议, 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些已被采纳并正在实施之中。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指出:要制定有关教育的信息科技政策。在教育上广泛运用信息科学技术,是特区政府在教育方面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措施。教育署署长余黎青萍女士说,这项措施旨在为帮助青少年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信息社会作好准备。
三、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教育信息化
1、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装备和软件建设。
为加快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投入大量的资金,为中小学购买计算机和教学软件,有的还与国际互联网联网。这为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学环境。
1998年,美国不惜重金,为学校添置最尖端的电脑设备,经费超过50亿美元。在得克萨斯州,一些校长甚至在探讨能否用手提电脑代替教科书作教学工具。当然,美国一些专家对投资几十亿美元用于这种“发展过快”的项目持反对的态度。美联邦通讯委员会已决定,每年将陆续拨款以帮助最贫困的学校早日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到1997年底,已有三分之二的美国学校加入了国际互联网。
英国政府提出了一个把英国社会变成信息社会的计划。1997年2 月22日,英国就业国务大臣洛德·享利宣布,政府将提供100万英镑, 用于为1500名中小学教师每人配备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并与信息高速公路相联接,同时配备最新的CD—ROM课程软件。1995年10月, 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了一个代号为“英国网络年”的五年计划,保证拨款1.6 亿美元用于所有中小学(3.2万所)的国际互联网联网工作。自1998年起, 政府还将根据一个四年规划开始建立全国性学习网络。该规划包括①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现代化;②为全国教师提供机会,以更新他们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技能;③有关的收费优惠(含免费互联网接入服务)等。
据1997年初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高于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美国等6个国家, 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英国是世界上唯一在所有的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的国家。英国小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为17:1,而德国为500:1。 英国中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为8.5:1,高于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而且, 只有英国的中小学的国家课程设置已经进入国际互联网。
德国计划到2000年将有1万所学校实现计算机入网。
爱尔兰教育部长米舍尔·马丁最近宣布,全国每所中小学都将免费与国际互联网联网,并免费享受国家远距离通信服务。此外,该国还将投入1000万英镑,帮助落后地区的学校购买计算机。
1997年,香港政府拨款2.54亿港元为所有官立和津贴小学提供每校15部多媒体电脑,以及语文、数学、电子百科全书等8 套教学用电脑软件。配给各校的15部电脑中将有2台与互联网接通。从1998 年新学期起,特区政府将耗资26亿港元陆续为全港每所小学配齐100台电脑, 并更新中学现有的电脑和信息技术器材。台湾拟从1997年7月至2002年6月投入60亿元新台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台“教育部门”已提出信息教育基础设计四年计划,将投入46.8453亿元,以充实学校信息设备。80 %的公立中小学可联通台湾学术网络。
当然,在资金的投入方式上,各国、各地区有所不同,有的由国家全部承担,有的让地方社区承担部分款项,有的还得到了大公司的支持。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能的培训
在配备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的同时,如何大力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教学能力和网上的教学能力是各国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教师进行职前和职后培训,使他们适应多媒体网络化的教学。
近几年,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在美国有80%左右的教师不适应或不能胜任,这是美国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阻力。因此,克林顿总统在1997年2 月的国情咨文中提出,要有10万教师经过培训和考试,能够拿到国家教师证书,使之能胜任多媒体网络化教学任务的新要求。全美家长和教师协会、教师联合会和美国学区委员会联合会努力保证美国的教师们能像使用粉笔黑板那样轻松自如地使用电脑;使50万以上的教员学会如何利用电脑、软件和工作网教学。苹果公司也为这几家著名的全国性教育组织的教师培训设置了专门的网络服务——“二十一世纪教师工作室”。美国加州推出活动式电脑教学车,在加州各地开展巡回演示教学工作,用于培训社区学院的教学人员和中学教师,使他们能更好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
法国教育部在为期三年的“将法国社会带入二十一世纪”的计划中提出,教师培训是最紧迫的任务,不仅在培训掌握硬件技术方面,而且软件程序编制的培训任务更为突出。具体要求是,在教师培训学院新设100个师资培训站,招聘1000名计算机专业的青年博士,确保每年为4万名新教师普及计算机知识,并培养数以千计的教学辅助人员,使他们学会计算机操作与维修保养。
爱尔兰政府宣布,到1998年6月, 该国中小学教学将全部实现计算机化,为此,政府将为至少2万名教师提供培训。
新加坡现有的21000多名教师中,已有8400 多名接受了基本的资讯科技技能训练。教育部正组织训练教师使用国际互联网。
台湾教育部门要求,70%教师应强化信息意识并具有电脑应用技能,以推动信息应用教学、改善教学模式,普及全民信息教育。
自1997年始,香港教育署将在两年内为5 万名教师提供电脑教学训练,每校最少有30位教师接受18小时训练,其中两名的训练时间要达到120小时。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政府,针对目前学校的教师难以适应学生对电脑技术需求增长的情况指出,大学在师范教育中必须将电脑技能纳入教学计划。同时提出,新教师在开始执教前,必须具备最低标准的电脑使用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从软盘中调出信息、利用文字处理系统编辑文件、从国际互联网上发现信息并能使用电子邮件系统;能够利用电脑组织和展示教材、评估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促进相互交流。
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信息人才,各国纷纷将计算机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主要课程,培养公民的信息意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英国政府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在整个中小学分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①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②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如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用于不同学科的学习;③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领域的作用及其影响。
法国教育部1998年初提出的“将法国社会带入二十一世纪”的计划目标是,使法国的所有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全部实现计算机化。未来的学龄前儿童将在计算机上学习绘画;小学生将学会使用电子信函,并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中学生将掌握更加高级的计算机技术。中学毕业生和大学生将拥有个人的电子信函地址。
新加坡政府认为,信息教育将是新加坡下一世纪学校教学的重点。目前,在小学一、二年级,教师利用电脑进行教学,学生可轮流使用电脑、利用光碟加强学习。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到设备更为齐全的电脑教室上课,例如,要求用电脑写作作文。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必修电脑概论课。
台湾教育部门于1996年12月下旬作出决定,将在新的小学课程实施时,将电脑课纳入正式课程并逐步融入各科教学中。
4、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学习与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
在美国的大学,高技术为教授提供机会,创造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借助计算机三维图像与其它视听技术手段演示教材内容。课程设计不再只是教授的任务,而是由技术专家和教授组成的小组合作设计与制作,然后由出版商和名牌大学共同推向市场。教授依靠多媒体CD—ROM或者借助互联网进行授课, 学生可以利用视听设备与世界著名学者交谈。课堂讨论既可由教授负责组织面对面的专题讨论,也可安排在互联网上联机研讨。教授的任务是帮助并指导学生掌握独立在网上获得信息的技能。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估,将通过独立的评估机构和雇主联合进行,从而保证评估的客观性。有12.5%的学校建立了奖励制度,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
1996年法国科学院公布了一份关于法国科技信息问题的报告,其中的一个建议就是争取早日在教学领域普遍采用多媒体技术等。
丹麦即将实施的教改计划中,重点之一就是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在本世纪结束前,新加坡198所小学、145所中学以及各类大专院校都将使用电脑科技教学,而且电脑联网。在新加坡的大、中、小学,在运用传统教学法的同时,更多地采用有多样化、创意化、活泼化和自我学习等优点的电脑科技教学法进行教学,颇受教师、学生的欢迎。
5、建立信息教育示范学校,实施试点项目
为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让国民在二十一世纪不做科技文盲,新加坡教育部从1996年起成立教育科技署,负责全国信息教育的推广工作,并在全国选定10所小学、10所中学、2 所初级学院作为信息教育的示范学校。同时,添购大批多媒体电脑、光碟机及各类教学软件,要求学校尝试新的电脑科技教学。
目前,日本开通使用的互联网络“百校工程”,就是建立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的新型学校的一种尝试。这100 所试验学校均要求利用联机系统加入国际互联网。该试验研究项目的目的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学会使用国际互联网,做一系列的基础科研工作,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增强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997年,德联邦教科部推出了一项旨在促进中学计算机入网的特殊资助计划,即,在高中阶段从1997~1998学年起实施50个试点项目,试点内容是如何把国际互联网电子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中。具体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应用范围、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以及利用信息源制定教学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6、大的计算机和通讯公司积极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除了国家、地方的资金投入外,大的计算机和通讯公司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极大地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在美国,二十多年前由一些大学和通信、计算机公司联合成立的教育通信公司,现在已经有近600所大学和100家公司参加。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高等教育的计算机和信息化的发展。从1998年起的未来五年中,微软公司将向二年制社区学院提供700万美元的教育基金, 帮助其实施“与工作相联系”的教育计划,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尽快克服全国范围的计算机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
1998年1月,英国开始实施学校电子邮件计划。Excite 公司为“尽我们所能鼓励国际互联网实践活动”,宣布了向每一个英国小学生免费提供电子邮件帐户的计划,以此促进在2002年前使英国所有中小学与国际互联网联网的努力。该公司希望到1998年底向1000万小学生提供电子邮件帐户,学生可以终身使用这一免费的电子邮件帐户。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对于不少地区正在启动、实施的教育现代化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不无启迪,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标签:教育信息化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互联网教育论文; 国际教育论文; 政府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