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之国际比较研究(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文论文,评价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7]10-0063-07
1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现状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意见第20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评价哲学社会科学要注重原创性,注重实际价值,推动理论创新,推动理论与实际结合。”①开展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成为研究者个人、研究机构、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普遍需要。
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价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制订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②对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申报、评审、进展质量与经费管理、鉴定与奖励等过程进行了全面规范。
项目管理的一般过程是:项目申报和审批→项目的中期管理→项目鉴定、验收和结项→成果宣传、出版与评奖。
管理办法第三章对研究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办法做了具体规定,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设立专家库,按学科划分为学科评审组,每次时抽取一定数量的成员参加会议评审。
项目评审的具体评价过程是:资格审查→初评→会议评审→复核审批。
同行专家评审制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同行评议制度,是微观科研评价的主要手段,一般由相同或相近研究领域的若干名专家,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及相关要素如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研究机构等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同行评议有通信评议、会议评议、调查评议和组合评议几种形式。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初评使用通信评议法。专家们阅读项目申请书,依据评估指标体系写出评审意见并评分,在规定时限内返回评审意见。专家们依据的评估指标体系就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专家评议意见表,详见表1。该表设选题、内容、研究基础三大评估指标,分别占35%、45%、20%的权重。每一个指标都设置4个评分区间,专家根据项目申报书,对照指标说明,对项目的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价,并以打分的形式给出评价结果。最后要求专家对课题进行综合评价,把项目归于评价意见表设置的A、B、C、D四个等级之一,A级最高,其他依次次之。
下一个环节是会议评审。全国社科规划办按评审意见和分值择优选出拟立项数三倍的申请书,提供会议评审。进入会议评审的申请书,先由学科评审小组筛选提出建议立项名单,然后在该学科评审组全体会议上介绍情况,进行充分讨论,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拟立项项目。
最后,全国社科规划办对会议评审结果进行复核,报全国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批。
项目申报和审批阶段,专家通过通信评议和会议评议对申请项目进行评价,从设置的指标看,主要评价申报项目的价值和创新程度,以及是否具备完成项目的能力和基础。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行年度检查制度,主要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项目的中期管理主要由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人员实施,专家基本不参与这个过程。项目完成之后,都要对项目成果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才予以验收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的鉴定一般采用聘请同行专家通讯鉴定的方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实行分类评价,按成果性质分专著类、研究报告类和论文集类,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相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表设置的评价指标有四个,即创新程度、完备程度、难易程度、成果价值。每一项指标分A、B、C、D四个等级,共10-1十个分值。创新程度指标描述在理论、方法和描述方面的创新,权重最大,为35%。完备程度权重为30%,被进一步划分为系统性、可靠性、规范性三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10%、15%、5%。难易程度权重为20%,被分解为研究难度、资料搜集处理难度,分别占10%的权重。成果价值就是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权重为15%。每一项指标和分指标对应的各个等级都有明确的标准,指导专家进行客观的评价。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评价指标体系,要求专家对成果给出等级建议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鉴定评价结果用于项目管理。鉴定未能通过的,允许课题组在一年内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鉴定,重新鉴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每五年举行一次优秀成果评奖活动。评奖也采用同行专家评议的方法,依据一定的评奖指标体系打分,管理部门最终依据打分结果和专家建议奖励等级确定是否奖励和奖励等次。
同行评议是一种主观评价,可能会存在选择的专家不一定是某领域真正的专家、专家评价时不能做到公正等问题,为此,国家社科基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比较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尽最大可能避免同行评议可能存在的缺陷。如在项目评审阶段,专家要对被评议项目有关内容的熟悉程度,按A熟悉、B较熟悉、C不熟悉三种情况进行说明,这样,专家意见和评价结果可以在决策阶段作为多大程度上进行采纳或不采纳的依据。此外还有专家回避制度、专家库制度、专家聘任制度等,对工作人员和专家行为规范也有明确规定。
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
教育部主要通过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来促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和创新。这里分别介绍教育部对基地和项目的研究评价。
1.2.1 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评价
教育部对基地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达标替补”的动态管理。⑤基地建设周期为四年,检查评估达标的进入下一个建设周期。评估的同时受理新的同一研究方向机构的竞争申报。对评为优秀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经费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倾斜,对未能通过评估的重点研究基地采取减少经费、限期整改、取消基地资格等惩罚性措施,在动态管理中保持重点研究基地的先进性。
科研创新是基地的第一任务。“重点研究基地应把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产出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当作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鼓励在高水平的期刊(SSCI,A&HCI,CSSCI等)发表论文,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有建设性的和有影响力的咨询报告。因此,教育部组织评估时,主要对署名为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课题成果和其他标志性成果的学术质量进行评估。检查评估努力与科研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相适应,以科研质量为导向,“重点考察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基地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队伍和整体运作。对基础研究类的成果侧重评价原创性和学术性,对应用研究类的成果侧重评价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基地评价采用的是同行专家评议的方法,具体采取通讯评审和专家组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专家组成员以学科专家为主,也有科研管理专家参加。“参与竞评机构的《申请评审书》和被评估重点研究基地的《评估报告书》同时发给专家进行评审,平等竞争,最后以专家考察组无记名差额投票、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的办法,择优胜者列入新一周期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1.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价
教育部制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类别有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一般项目。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的一般过程是:项目申报→评审与立项→过程管理→项目验收(鉴定→通报,不合格的撤项)。过程管理就是对项目的规范性、进度、经费等进行检查,不合要求的做撤项处理。项目评价采用同行专家评议制度,主要在立项评审和验收两个环节,采取通讯评审或会议评审的形式,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的价值和可行性、成果的价值进行评价。为保证项目质量和评价公平性,参加评价的专家从专家库随机抽取,“实行评审回避制度。评审专家组由5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含申报者所在学校),且不得是被评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同时建立专家信誉保证制度。“项目评审结束后,教育部对评审情况进行评估,建立专家信誉度档案。”
立项评审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讯评审实行匿名评审,第二阶段会议评审。“专家评审组在经过充分评议后,进行无记名差额投票,获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票通过的申报课题方能立项。”评价标准侧重在项目的价值、意义、创新性、研究基础等方面。
总之,在制度层面做了充分的安排,保证同行评议制度长期有效地运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成后,要进行验收和结项。验收过程和评价主体视项目类别有所差异。
验收的第一阶段是组织专家对项目成果进行鉴定。一般项目最终成果由依托学校组织鉴定,鉴定专家主要由校外同行专家组成。成果鉴定合格者才能申请结项,鉴定结果报教育部备案。重大项目最终成果鉴定工作由教育部组织,项目责任人可选择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方式进行。第二阶段,确定项目验收等次。项目验收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一般项目中的优秀项目由依托学校推荐报送,教育部对学校推荐的优秀成果进行复审。教育部每年对一般项目组织抽查。重大项目由鉴定专家在打分和投票基础上确定成果等级。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对项目进行奖惩。教育部对通过验收的项目颁发结项证明或鉴定证明,拨付剩余项目经费,公布验收结果。优秀项目予以通报表扬,并作为项目责任人下次申请项目的重要参考;不合格的项目一律做撤项处理,项目责任人3年内不得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教育部为了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特别指出要建立鼓励高质量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⑦强调要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克服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指标的倾向。要求把创新程度作为衡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高低的核心要素。提出要推广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制度,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成果对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导向作用。同时,还主张实施分类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审制度,发挥专家与同行评议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实行公开评审与匿名评审制度。鼓励建立民间学术评价机构,维护评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审监督机制,鼓励积极健康的学术批评。
1.3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及人才评价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价采用的是以同行评议为主导的评价方法,具体实施包括了通讯评议、会议评议、现场考察,为规避同行评议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评价过程进行规范,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同行专家的集体智慧,努力做到兼顾效率和公平。这些措施基本保证实现了择优选取研究课题、激励出高水平优秀成果的目标。
评价是一项耗费时间和人力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专家库,施行严格的同行专家评议已成为一项制度,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高校系统内部的微观评价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要是围绕研究人员的职务评聘开展的对教师或研究人员科研成果评价,进而实现对个人的评价。由于科研管理的需要,同时考虑评价的易操作性,比较普遍地使用量化评价方法,如使用核心期刊表或刊物依托单位级别对刊物分级,进而对发表的论文分级,计算论著字数等做法普遍存在,存在比较严重的重数量轻质量问题。这种评价方法进一步导致研究人员追求成果数量,忽视质量。
为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教育部于2006年7月召开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会议下发了《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周济部长、李卫红副部长在会上做重要讲话。李卫红副部长特别提出要“改进评价方法,强化质量标准,形成正确激励导向。”她主张“要鼓励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把创新程度作为衡量科研成果质量高低的核心要素。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过程中,强调精品力作的作用,让确有真才实学的人得到充分的认可,让真正有利于个人成材的激励机制落到实处。”⑧
在教育部的引导和要求下,一些高校努力探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有所缓解,但依然存在,一些学校重视论文级别、数量、课题级别、经费数量等,对教师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
这里介绍的几个案例在高校有一定代表性的,有的在研究评价方面有所创新,一些做法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中国政法大学程春明等介绍了该校建立文科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的经验和做法。作者认为虽然对人文科学学者及其学术成果的判断是主观判断,但存在一个相对的客观标准,因此,文科学术成果评价标准具有“自由心证的实质评价和形式上的客观评价”这样一个特点。如何实施这个评价既是学术评价管理和科研工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从学校管理与治理的角度又是一个明主与法治的问题。民主使行政判断和行政行为具有合理性,法治使行政活动具有合法性,两者结合才能使学术评价管理和科研工作发挥实效。因此,他们认识到文科成果的评价标准设计是学术管理的一个重大政策技术问题,应该坚持成果形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学者评定和学校评定相结合、数量评定和质量评定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在这个原则指导下,他们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科研管理典》,确定了文科成果的评价标准:形式评价为主,实质救济评价为辅;数量评价为主、质量评价为辅;同行专家评定为主、学校管理部门评价为辅。该科研管理典投入运行以来,对学术成果的规范化评定起到了良好的政策导向作用。⑨
中国政法大学的科研管理典涉及学术成果评价的五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学术成果产生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学术评价的伦理标准。管理典明确规定了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的情形和相应的行政处罚后果。
第二个标准:科研成果的认定标准。明确规定只有论文、专著、、古籍整理、译著、高水平教材和新学科领域教材、科研报告、辞书、评论、软件作品和其他作品等10类作品为学校认可的科研成果,并规定上述类型科研成果的项数,这些项数主要记在第一作者名下。这种认定标准基本上排除掉那些没有任何原创意义的作品进入学校科研评价体系,有效推动了学校主体性研究和原创性研究意识的形成。
第三个标准:科研成果考核的加权标准。考虑到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成果产生时间长的特点,对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论文给予加权考虑,鼓励教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准备高质量论文。同时采取了宽考核原则。不具体规定各类成果的项数,只有一个总项数,如专职科研人员3项,教学科研并重型2项,教学为主型1项。考核期多余的项数可以计算到下一个考核年度。这种制度设计充分尊重了不同类型老师的时间分配、学者的学术感觉和出成果的节奏和类型,效果很好。
第四个标准:科研成果的实质评价标准。根据学术期刊认定成果标准有其局限性。中国政法大学将学术期刊和以书代刊的期刊论文分为四个等级,还确定高一级论文可折算为2篇低一级论文(折算规则)。利用学术委员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学术实质评价(调级评价),使得一类论文在满足一定评价程序的情况下,可以向上调一级。这样,形式评价和实质评价就结合起来了,打破了简单以期刊档次定论文质量的难题。为鼓励教师与国际学术界对话,对境外发表的论文进行认定,将符合一些要求的论文等同为我国权威期刊论文或核心期刊论文。在实质评价标准中,有一条被教师们称为“天才条款”:教师的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只要在一级学科、跨一级学科、学术界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影响,即可豁免在职称晋升和导师遴选中的任何其他科研形式要件要求。他们坚信“得不到救济的权利不是权利”的权利原则,在尊重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影响力标准分类的前提下,使得仅仅依靠期刊分类的学术水平评价的缺陷得到适当的纠正,也因此使得很好的科研成果能够适时地得到承认。
第五个标准:科研奖励标准。在宽考核标准的原则下,采取重奖励的评价原则。学校只对专著、译著以及一类以上论文以奖励的形式资助学者继续从事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科研管理典的制定和修订经过了充分民主的程序。学校确立了“学术追求是大学存在的灵魂,服务学者是大学管理的价值,科研工作是大学运行的中心”的核心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学校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对学校科研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基本经验充分调研,提出了学术规范、科研成果认定、科研考核制度、科研评价办法、科研奖励办法、科研项目认定及配套办法等10个核心文件,组织多次大范围讨论,形成第一版。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又开展了系统的讨论和修订工作,形成修订版。无论是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还是修改,正当的民主程序和专家意见,都得到严格的遵守和采纳,这是任何学术评价标准能够得以执行和产生效力的制度渊源。
清华大学自2001年开始尝试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方面,对学者的代表作采用同行评议方法认定其学术水平,作为对学者的基本评价。另一方面,利用国外权威检索工具如A&HCI、SSCI、ISSHP,以及南京大学的CSSCI进行定量评价。该校评价办法还有一个特点,即由学校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各类指标的权重和分值由各院系根据本学科特点确定。⑩
评价体系由基本评价、公共服务、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成果的奖励和应用5大类指标组成。第一类指标“基本评价”考察学者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形成对学者的基本评价。第二类指标“公共服务”通过学者的学术职务和学术兼职,考察为学术共同体所作的贡献。第三类指标“科研项目”考察学者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第四类指标“科研成果”,将科研成果分为“著作类”和“论文”类,考察学者的各种编、译、著作成果,考虑艺术类学科的特殊性和成果形式的多样性,还设置了“作品、创作、设计”项,以及“其他”类。“论文类”考察A&HCI、SSCI、ISSHP、CSSCI来源刊论文,国内一般期刊和会议论文以及报纸理论文章。第五类指标“成果的奖励和应用”考察学者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院校级和其他奖项,以及各级部门对成果的采纳或应用情况。
代表性学术成果作为基本评价,而且对代表性学术成果的认定不受评价周期的限定,这让那些已有成果造成了广泛影响的学者能够继续潜心研究,不必为成果数量操心。
清华大学把权威检索工具引入学术评价,要求检索系统的来源刊和检索系统都要符合学术规范。此外,还按影响因子对来源刊分层,如把CSSCI来源刊按影响因子分为三档,并在权重和分值上加以分别。处于第一档的刊每个学科基本只有1种,处于第二档的每个学科约有2种,其他全部放到第三档。这种分层方法也为很多其他高校所借鉴。
这里介绍一个某大学对教授岗位的科研考核评价办法,在我国高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该大学针对工作岗位主要任务的性质不同,遵循分类设岗原则,将教师高级职务岗位划分为“科研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含从事公共体育、公共政治、公共外语教学的教师、专业课教师、音体美教师)。岗位类别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晋升评价和聘期考核的具体标准也不同,但标准的结构是一样的,都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科研项目,要求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或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若干项,经费达到若干万元;第二部分是发表论文要求,要求文科教师在CSSCI来源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其中有若干篇发表在重点核心刊、权威刊上;第三部分是著作要求;第四部分是获奖要求;第五部分是成果采纳应用以及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情况。
教学科研并重型专业课教师若是晋升教授,第一项是必备项,其他作为任选项;聘期考核的则第一或第二项作为必备项,其他任选二项。也就是说,晋升教授的一定要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要求,聘期考核则不要求作为必要条件,但要符合五项条件中的三项。这是一个以科研经费和高水平论文为导向的评价标准,目的是引导教师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发表高水平论文,逐步提高学校的科研竞争力。
该校使用的是以量化评价为基础的同行评议方法。各专业学术评议组依据上述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进行评价,实际上是对评价对象的成果是否符合有关数量和质量标准进行认定。晋升教授的通过学术评议组审核,经过聘任组讨论,成为候选人的,提交代表作,山学校聘任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匿名评审,认定符合教授任职资格的,经过学校聘任委员会无记名投标,获得三分之二票数的才能通过,最终获得教授任职资格。这一聘任程序用同行评议方法对教授候选人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两轮考核评价,是比较严格的。第二阶段对代表作的评价主要由校外专家匿名评审,在制度设计层面力图避免校内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干扰。
通过上述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人才的评价采用了以数量标准为基础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中的数量成分较重。
1.4中国社科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是一个难题,但科研管理需要经常性地对大量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其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94年向全院招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估的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设计”课题,经过竞标,有两个项目立项。科研管理局承担了其中一个项目,成果在全院科研立项、结项、评奖方面得到了推广应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也采用了该项成果,软件网络版已结项,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表已为广大评价专家所熟悉,这里不重复介绍。(11)(12)(13)新闻所卜卫等人承担了另一个课题的研究,形成的成果即评价指标体系和软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使用,并有专著出版,1998年初经《光明日报》的介绍,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14)
卜卫等认为,“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首先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技术问题”,“理论方面要解决的是在哲学价值论的层次上为社科成果评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方面要解决的是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公正性及操作的简便性问题。”
研究者把对成果的评价分为四个方面,即成果的科学性、价值、难度和学术规范性。社会科学价值评估的基本内容不是科学性判断而是价值判断,科学性仅仅是价值判断的一个前提和必须考虑的参数。因此,成果得分采用基本分数乘系数法:
成果得分=价值得分×科学性系数×难度系数×学术规范性系数。
评估研究产生了两个重要成果,一个是评估指标体系(评估表),另一个是评估软件。评估表有四个,分别是学术规范性、难度评估及成果分类表;研究类成果评估表;普及类成果评估表:资料类成果评估表。专家首先使用第一个表,就成果的学术规范性、规模、难度在无级图式量表上用划线的办法打分,然后在成果分类表上把成果归入研究类、普及类、资料类,或进行多重归属分类,给出成果在三类中的比例(25%、50%、75%、100%)。如果一项成果分属多种成果形式,则分别要在对应的成果评估表上打分。无级图式量表见图1。
图1 无级图式量表
注:卜卫,周海宏,刘晓红著.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85.
该方法是一种同行评议方法,专家在一起现场打分,录入分数值,由软件完成分数合成、信度检验等工作,评价所依据的理论和方法容易合到程序中。但对成果按研究类、普及类、资料类进行分类或确定比例,使得这一阶段专家的工作变得繁琐,限制了成果在更大范围内使用。
研究者认为,社科评估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判断,通过由学科专家形成的专家组的判断来获得整个共同利益群体价值判断。“评估方法应该是专家组、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评分三者结合的方法。这三个要素在评估活动中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制约、补充,在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方面形成了缺一不可的作用系统。”本研究成果的分数合成设计充分考虑不同指标间关系的特征,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分数合成方法。“以价值印象分作为成果得分的核心因素,科学性、研究难度、学术规范性得分作为系数乘到价值得分上,形成成果的最后得分。”
该方法是一种以同行直接评议方法,适合作为成果评价、小范围的人才评价等微观评价,不适合作为以机构、地区、国家为对象的中观和宏观评价方法。相反,下面将介绍的基于客观数据的量化评价方法,适合大范围评价,但用于微观评价要谨慎。
1.5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基于客观数据的信息计量评价方法
武汉大学邱均平教授领导的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以官方统计数据、中外权威数据库等客观数据为基础,使用综合评价法,从2005年开始对中国内地大学进行评价研究,2006年开始对世界大学和国内研究生教育进行评价,每年连续发布大学评价报告、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等,对政府进行投资决策、学生及家长选择学校和专业,学校对自身进行评价和定位、找到努力的方向等,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和发展情况,提供了客观的参考数据。(15)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上述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评价,都把科研竞争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也包括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的评价。对科研竞争力的评价从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出发,从投入、产出、效益的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指标为例,一级指标设置了投入、产出、效益三项指标,其中投入包括人力、研发基地、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四个二级指标,它们被进一步分解为可直接统计获得的三级指标。产出指标被分解为著作与应用成果、收录论文数、论文质量、获奖四个二级指标,其中论文质量通过社科各学科顶尖论文、SSCI及A&HCI被引次数、CSSCI被引次数等统计数据来计量。效益指标通过效率指标来表达,进一步被分解为人均产出率和百元产出效率两个三级指标。(16)
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通过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ISI)的基本科学指数数据库(ESI)来评价,其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科研发展力三个一级指标,其中科研生产力用被ES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来衡量,科研影响力则用论文总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数和进入排行的学科数三个指标来衡量,科研创新力用热门论文数来衡量,科研发展力用高被引论文占有率来衡量。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和ESI数据库近11年的数据,得到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国家和地区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别和地区分布、世界大学学科分布等23个排行榜。(17)
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办学资源、教学与科研产出、质量与学术影响三个一级指标,其中教学与科研产出通过硕士/博士毕业数量、专利授权数、权威数据库论文收录数(SCI、SSCI、A&HCI、EI、ISTP、ISSHP、CSTPC、CSSCI)来衡量,质量与学术影响则通过科研获奖、研究生获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论文质量(Science、Nature、ESI顶尖论文数,SCI、SSCI、A&HCI被引次数,CSTPC、CSSCI被引次数)来衡量。(18)
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师资队伍、学生状况、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四个一级指标,科研水平通过发表论文论著及其产生的影响来衡量。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评价报告及设置的指标体系、使用的数据库可以看出,该中心利用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论著及产生的影响这样的科研产出指标来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无论是大学评价还是研究生教育评价,科研产出和质量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收稿日期:2007-08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2004]3号).2004.1。
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01年6月修订.http://www.npopss-cn.gov.cn/2002sj/newglbf.htm.访问日期:2007-03-13。
③陈敬全.科研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编号:10486.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4年4月28日.
④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表.http://www.npopss-cn.gov.cn/cgdownload/zztxjdb.doc.访问日期:2007-03-13.
⑤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2006年5月29日.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20787.htm.
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教社科[2006]2号).2006年5月29日.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20788.htm.
⑦教育部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教社科[2006]5号).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20790.htm.
⑧总结“十五”规划“十一五”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局面.李卫红副部长在2006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2006年7月7日.《教育部通报》第16期.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24517.htm(访问日期:2007-03-13.
⑨程春明等.文科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问题—民主与法治[J]:中国政法大学经验.浙江学刊,2005(3):26-28.
⑩蔡曙山.代表性学术成果作为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评价指标的意义—兼论CSSCI的科学评价功能及其发展方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4(6):208-220.
(11)吴建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局韦莉莉研究员的电话访谈记录.2007年5月22日.
(12)韦莉莉,孙晶.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评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4):42-47.
(13)“科研项目课题制管理科学化问题研究”课题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平台数据和结构特征分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1):37-43.
(14)卜卫,周海宏,刘晓红著,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5)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http://rccse.whu.edu.cn/default.asp(访问日期:2007-03-13).
(16)邱均平.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意义和做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8):93-94.
(17)邱均平等.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的意义、理念与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21
(18)邱均平等.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意义与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9):5-8.
标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论文; 科研评价论文; 学术价值论文; 同行评审论文; 评估标准论文; 项目评估论文; 中国社科院论文; 人文社科论文; 教育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