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分析了地铁隧道压力波的产生和影响,介绍了国内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压力波动控制标准,并通过模拟计算,得出在5.4米盾构隧道和6m盾构隧道中,列车在不同运行速度、气密性条件下车头、车尾的压力波动数据。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压力 阻塞比 气密性
1 地铁隧道压力波的产生和影响
当地铁列车在区间隧道中运行时,列车前方的空气受到挤压,空气压强骤然增大而形成压缩波并向周围传播,导致隧道内部及列车车体表面的压力产生变化,进而车体表面的压力波动变化随之传播到车内,当车内压力波动超过一定值后,将对车内乘客的生理产生不良影响,这一现象称之为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列车行驶速度和阻塞比(列车横截面积与地铁净空断面积的比值)是影响地铁隧道压力变化最主要的两个参数。随着列车行驶速度的提高,为了满足压力变化要求,应逐渐减小阻塞比,高速铁路隧道设计中一般将阻塞比控制在0.23~0.12。相对而言,地铁的运行速度比较低,一般小于100km/h,此时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并不明显,但地铁的断面积比较小,一般情况下国内地铁盾构区间的直径为5400mm,其有效断面积约为21.3m2,阻塞比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列车速度的微小提升,都会产生较大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同时,当地铁车站间距比较大时,为满足防灾及隧道内换气次数的要求,在长区间需设置断面较大的中间通风井,当列车高速通过中间通风井时,空气流通有效断面的变化必将引起地铁内空气压力的波动,频繁的压力变化必然引起车体内外压力产生连锁变化,从而恶化乘车环境,降低了乘车的舒适性。
鉴于以上的原因,必须对列车高速行驶在长区间的压力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降低压力变化,提高人体舒适度。
2压力波动控制判定标准
1)国外地铁或高速铁路压力控制标准介绍
表1列出了部分国家及地区的地铁或高速铁路的压力控制标准:
2)国内高铁压力控制标准
在我国高铁,自广深线准高速列车开行以来所带来的气密性问题,给了我们一些感性认识。许多专家学者已开始研究高速列车的气密性问题,试图通过试验研究来确定高速列车必要的人体舒适度评价标准。2005年5月,我国第一次进行了200km/h等级遂渝线隧道空气动力学试验。在该试验基础上,参考国外标准于2006年对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厢内气压变化提出了初步考核意见:单线隧道小于800Pa/3s;双线隧道小于1250Pa/3s。
3)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压力控制标准
由于我国针对地铁压力控制尚无标准,只能通过类比借鉴国外的标准执行。根据资料,美国的环控设计手册中地铁压力控制标准,是根据美国bart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得出的,而该系统的土建、速度、列车外形等参数均与广州地铁的相仿,所以,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压力控制标准采取与美国地铁标准一致,即压力变化幅值<700Pa/1.7s,压力变化率<410Pa/s。同时,香港地铁亦采用美国的压力控制标准。
本文中评价标准采用美国标准,与广州地铁三号线一致。
3隧道空气动力特性分析
地铁列车高速进入隧道时、在隧道内高速行驶通过中间风井、横通道等面积突变处时,都会引起空气压力变化,可造成列车内司乘人员耳鸣、耳痛等不适问题,同时,空气阻力增加,增加列车运行能耗。
3.1隧道压力波的主要影响因素
隧道压力波变化是造成司乘人员耳朵不适的直接原因,其变化规律较复杂,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隧道压力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阻塞比、列车速度、隧道壁面粗糙度及辅助结构物形式(隧道口缓冲结构、通风通道、隔墙)等。隧道压力波与阻塞比成正比,与列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其中,阻塞比的选取将影响土建的规模。
1)盾构直径与阻塞比关系
阻塞比是车辆截面积与行车隧道有效截面积(扣除轨道回填面积、管线面积后的净面积)之间的比值,A型车计算截面积约为10.3m2,B型车计算截面积约为9.7m2。表2列举了几种盾构隧道内径与A、B型车之间的阻塞比。
表2 盾构直径与阻塞比关系表
2)竖井、横通道对隧道压力波的影响
国外研究表明,隧道内合理布置竖井、横通道可以有效减缓列车进入隧道时的压力波,两者减缓压力波动的原理是类似的,图1表示了列车以140km/h速度通过设置了一个竖井的隧道,开关竖井时,隧道内某一点的压力波特性的对比;图2表示了列车在有无横通道时,进洞的压力波特性对比。由两图可知,设置了竖井、横通道可大幅降低压力波幅值,但同时也由于竖井、横通道的存在,当列车通过竖井、横通道时将产生新的压缩波或膨胀波,压力会急剧变化,因而又加剧了压力波动。
3)隧道净空面积突变对隧道压力波的影响
根据资料显示,与净空面积恒定的压力波动相比,净空面积突变的隧道压力波峰值下降,并随净空面积增大峰值下降幅度越大。
3.2车内压力波的主要影响因素
车内压力波动主要受列车气密性影响,随着气密性的增加,车内压力的变化趋于缓慢。列车气密性用静态时间常数定义,其定义公式如下:
车速(km/h)100120
最大压力峰值(kPa)2.553.38
最大负压峰值(kPa)1.371.96
根据计算,车头全过程处于正压状态,车尾全过程处于负压状态;同时,车头正压峰值远大于车尾负压峰值。
2)车内车头在不同车速、不同车辆密封性的压力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5 车内车头在不同车速、不同车辆密封性的压力峰值
4)小结:
在5.4米盾构内径隧道的情况下,只有当车速为100 km/h,车辆气密指数为=3s时,列车运行满足标准要求,其余均不满足要求。
因此,在不特殊要求车辆密封性能的情况下,列车最高速度为120 km/h时,5.4米内径盾构隧道不能满足列车运行压力控制标准。
4.3.2 6米盾构内径隧道
列车最高速度120 km/h、不同密封性车内外压力波动和车内压力变化。
1)车内车头在不同气密指数下压力峰值:
表8 车内车头压力峰值
计算工况压力值120 km/h
气密指数(=0.5s)最大压力峰值(kPa)1.73
最大负压峰值(kPa)-0.51
气密指数(=3s)最大压力峰值(kPa)1.28
最大负压峰值(kPa)-0.47
2)车内车头在不同车辆密封性的最大压力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9 车内车头最大压力变化
计算工况压力变化数据120 km/h
气密指数(=0.5s)压力变化幅值
(Pa/1.7s)1360
压力变化率(Pa/s)900
气密指数(=3s)压力变化幅值
(Pa/1.7s)520
压力变化率(Pa/s)310
3)小结:
在6米盾构内径隧道的情况下,当车速为120 km/h,车辆气密指数为=3s时,列车运行满足标准要求。因此,即使在车辆气密性能较差的情况下,列车最高速度为120 km/h时,6米内径盾构隧道满足列车运行压力控制标准。
5 结论
根据计算数据的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1)当列车最高速度为100 km/h,盾构内径为5.4米、车辆气密指数为=3s(车辆气密性能较差)时,列车运行满足标准要求。
2)当列车最高速度为120 km/h,盾构内径为6米、车辆气密指数为=3s(车辆气密性能较差)时,列车运行满足标准要求。
2、解决隧道内空气压力波动问题的措施
根据以上对隧道内压力波动的特性分析、计算数据的分析,解决隧道内空气压力波动问题的措施有:
1)加大隧道断面:
2)提高车辆的气密性
参考文献
[1] 王韦; 陈正林; 魏鸿. 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活塞风和空气阻力的解析计算[J]. 世界隧道. 1999(01)
[2] 田红旗. 中国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进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6(01)
[3] 刘堂红; 田红旗; 金学松. 隧道空气动力学实车试验研究 .空气动力学报, 2008(01)
[4] 吴炜; 彭金龙. 快速地铁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2)
论文作者:翁运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压力论文; 隧道论文; 列车论文; 盾构论文; 车内论文; 地铁论文; 峰值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