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县中医医院;广西钟山542699)
【摘要】目的:评估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价值和效果,以提高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5-2016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92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实验组46例合并症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46例合并症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合并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参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优于参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实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更符合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需求,可以满足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具有临床实施价值。
【关键词】:肺心病 慢性呼吸衰竭 综合护理干预 血流动力学 临床疗效
引言:
肺源性心脏病是老年人常见性疾病之一,患者长期大量吸烟、COPD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均会造成肺心病,在呼吸道感染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下出现气道阻塞,还会诱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不及时造成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致死问题[1]。相关报道指出,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是导致肺心病死亡的常见因素代表,患者有明显的呼吸障碍、意识障碍以及痰液稠密等症状表现[2]。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3]。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近几年收治住院治疗的92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最佳护理方案。实验内容以及具体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确诊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总计92例。在实验患者及家属知情条件下进行护理方案实验分组,即46例实验组以及46例参照组。实验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60-80岁之间,年龄均值(68.50±5.50)岁;肺源性心脏病病程在5-12年之间,病程均值(8.50±2.50)年。参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58-82岁之间,年龄均值(66.50±4.20)岁;肺源性心脏病病程在4-10年之间,病程均值(7.20±2.20)年。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组间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实验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确诊后均行对症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平喘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护理干预。
参照组:常规护理。
实验组:综合护理。首先,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心电、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监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气管插管并调整呼吸机参数。患者一旦出现脉搏增加以及呼吸急促的情况,说明有病情恶化的可能性,患者有面色发绀以及心率加快等情况,说明有呼吸道阻塞的可能性,严重情况下及时汇报主治医师。其次,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无意识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吸入口腔异物后翻身,避免异物阻塞呼吸道造成的窒息问题,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要每隔2h协助其翻身一次,并进行辅助叩背,确保痰液咳出。另外,对于咳痰困难患者行吸痰器排痰,但注意操作要尽量轻柔,避免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粘膜。第三,一般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病房内的卫生、环境、温度以及湿度、消毒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进行医嘱给药。第四,中医情志护理。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主动与其交流,在了解患者心理想法的基础上加以疏导,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病因、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等疾病知识,举成功治疗病例,改善患者消极情绪并建立治疗的信心。例如,对于有躁怒表现的患者,中医角度分析怒气易伤害患者的肝脏,所以患者在长期治疗下暴躁、焦虑等情绪明显直接影响治疗,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为患者讲故事以及聊天等形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对于有思虑表现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要积极回答患者的提问,强调疾病治疗的进展,缓解患者心理负担。第五,给氧护理。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缺氧问题明显,必须重视给氧持续治疗,但要规避给氧浓度过高的情况,一般以30%、给氧量1-2L/min为宜,同时做好患者的给氧湿化,巡查期间监测患者的意识、情绪状态,有异常表现情况下及时汇报主治医师。第六,循序渐进的锻炼方式。从床上活动开始,翻身、变换体位均可。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安排床边活动、散步、爬楼梯、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慢跑等,身体锻炼要形成规律,并持之以恒。最后,患者长期卧床期间,消化道功能减弱问题明显,饮食上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热量且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增加新鲜果蔬的摄入量。
1.3疗效评定[4]
显效:患者症状以及体征消失/大幅度改善,心肺器官功能好转且血气指标达到健康人标准。
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心肺功能、血气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无效:显效、有效指标标准均未实现。
1.4观察指标
记录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楔压——PCWP、心脏指数——CI)、护理满意度(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百分制,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并进行患者并发症、死亡情况调查。
1.5统计学方法
此次实验结果均进行SPSS17.0计算。计数资料结果以%形式展开,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结果以 形式展开,t检验。P<0.05——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患者组间实验指标差异统计学意义标准[5]。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实验对象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实验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参照组80.4%,P<0.05。同时,实验组肺部感染1例,参照组肺部感染6例,经统计学计算P<0.05。另外,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2.3血流动力学、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两组实验对象组间血流动力学、症状缓解时间比较结果见表3,经统计学计算,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
3 讨论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增加了单一疾病的危险性,治疗不及时患者随时死亡,所以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尤为重要。综合护理干预涵盖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给氧护理,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负面情绪,增加患者对于疾病知识以及整个治疗、护理的认识,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期间可以随时发现患者的生命异常表现,所以综合护理干预不但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还从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工作模式,满足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6-7]。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6%、临床总有效率为95.6%,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54.3%、临床总有效率为80.4%。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语:
综上所述,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肺心病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结果良好、护理满意度高、临床疗效高,建议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彤航.对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肺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51-52.
[2]刘晓娟.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121-121,122.
[3]武晓川,卫静.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36例临床护理观察[J].母婴世界,2016,(11):172.
[4]尹贞顺.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综合护理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6):89-90.
[5]李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60例临床护理观察[J].医药前沿,2016,6(7):296-297.
[6]康雪梅.综合护理在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78-79.
[7]刘有丽.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12):137-137,138.
论文作者:杨庆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患者论文; 肺心病论文; 呼吸论文; 实验组论文; 动力学论文; 指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