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林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 266100
一、背景简介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时间总是一刻不停歇,转眼间,我进入教师队伍已有四年的时间。回首忆往昔,有欢乐,有悲伤;有兴奋,有低落;有骄傲,有遗憾……而这所有的一切皆源于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
2006年9月,从大学校园回归初中校园的我,面对工作中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我以饱满的状态享受每一个工作日,细细规划着属于自己的教育蓝图。当然,我也把自己那颗年轻炙热的心全部放到了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们身上,我相信教育教学不仅是知识、思想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沟通、一股爱的流动,有爱才有教育。
二、教育故事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和七班的小康同学一起演奏的一曲“爱的插曲”。小康是个体型瘦小的男生,因此也被班主任老师安排坐在了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他性格开朗活泼,肢体语言比较丰富,喜欢和同学闹成一团,见到老师也会笑脸相迎,主动和老师搭讪,向老师问好。也许因为这些,开学没多久,他就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的增多,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特别“活跃”,不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勇于发言,而是我行我素、自娱自乐,偶尔参与集体中也是发表对同学发言、老师讲课内容的另类看法。当我提醒他注意认真听讲时,他则要么为自己狡辩,要么进行“无言的反抗”——一言不发,趴在桌上。我意识到,他的种种行为一定程度地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所以,课下我逮着空闲就找他谈话,与其说谈话不如说谈心来得准确。我态度温和,语调也很柔和,从他的兴趣爱好聊起,当他没有戒备,和我打开话匣之后,我就问他关于上课他的看法、如何评价自己的课堂表现等等。每次,我自认为循循善诱的引导之后,他都会低下自己的头,眼神流露出愧疚之意;我也打心眼相信,他会改正自己不好的行为,每次都是满怀希冀的目送他离开。可是,经过几次谈心之后,我发现沟通的有效期很短,他的课堂表现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我就从他身边的同学入手,想更好地了解他,同学几乎一致地认为,他就是个演员,总是习惯用自己无辜的眼神、天真的表情去获得老师的谅解,回头继续放任自己。而且,有几个任教这个班的老师也提醒我这点,千万不要被他的假象迷惑。
于是,我开始更加留意他,有多次因为他的恶作剧中断课堂,我开始频繁地点他名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做题,可他不但没做,还在鼓捣同桌的书包,让同桌好不厌烦。我看到之后,也有些生气,当场让他起立,质问他。而他,被我抓个现行也不知悔改,反而为自己小声辩解,但也足以让正在静静地做题的同学们听见。经过短暂的口头交战,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将他先安顿下了,但我分明能看出他的不服气。
也许是个巧合,那天晚上,小康的爸爸给我打电话了解孩子的生物学习情况。我很客观地告诉家长小康是个不错的孩子,把他团结同学、尊重老师、有集体荣誉感等等优点悉数反映给了家长,但也强调了孩子上课习惯不好,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影响到自己和同学的听课。电话中,小康的爸爸也表示了身为家长一定积极配合老师。
默契的谈话之后,我想,孩子年龄小,可能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有了家长的支持,我一定会赢得孩子的理解,理解我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事实却是事与愿违,再给七班上课时,小康直接歇菜,不闻不问。我一直喜欢和学生融洽相处,哪能经得起这番。我第一次感受到学生让我心痛,但是我给自己鼓劲,我没有放弃,自习课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开门见山,直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在课堂上是那种表现?他嘴巴紧闭,歪着头,明显的不屑。我很伤心,那时的自己感觉不是老师,只是一个追寻答案、想解决问题的人。我在进行着自己的陈述,我说:小康,你还记得么?开学没两天就是教师节,咱们才刚刚接触,那天我刚到办公室坐下,就看到一个男孩直接推门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支鲜红的花,跑到我的跟前,对我说,老师节日快乐!那个男孩是你,你的笑脸,你的动作,你的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虽然当时我只说了声谢谢,可是那个情景我相信我一辈子都会记得。我相信,你喜欢老师,老师也很喜欢你呀,我相信我们会非常愉快地一起学习。可是后来呢,我对你的呵护没变,你是如何回应老师的?!把老师的宽容当作你放任自己的筹码……一口气,我说了很多,也很激动,我的眼睛湿润了,小康也控制不住,放声哭起来。最后,只说了一句:老师,我错了,你看我的行动吧。我当时觉得,所有的语言都已经苍白无力,我什么也没说,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回去了。
三、教育成效
从那以后,小康在生物课上就真的没有马虎过,腰板是最直的,也能积极发言,虽然偶尔要开小差,但是老师的一个眼神对他来说已经足够。课下,小康和我的关系更加亲密了,超过了师生,更像是朋友。现在,小康虽然已经毕业,但他时不时会在网上留言,和我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近况。每次和他交流,我都会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满足和幸福。
四、反思感悟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从教之基、为师之本。师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越来越多的教育经历告诉我,爱,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激励,是一种赏识。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我是这样想的,我也会去这样践行。
论文作者:王延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老师论文; 小康论文; 自己的论文; 是个论文; 是一种论文; 同学论文; 孩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