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之手”拨开学生写作“浓云”论文_汪家明

——浅论“学本”背景下教师在学生写作活动中的情感干预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天河镇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现行作文教学愈来愈显示其突出性和重要性。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虽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收效不甚理想,学生对写作也仍是存在着畏惧逆烦的心理。本文试图论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激活”学生情感,探索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在作文教学中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富有情感的事情,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写作 情境创设 情感干预 共鸣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在方向把握和方法手段方面越来越注重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的课堂上一改过去教科书和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师生互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作文教学也愈来愈显示其突出性和重要性,但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却仍存在着投入多产出少的困惑:教师费尽唇舌的作文教学仍未能如愿地打开学生的灵感之门。

究其原因,有许多方面: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的单调重复,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呆滞性;老师的作文指导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本文试图提出作文教学过程应把握情感中介,激活学生写作激情,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富有情感的愉悦的事情,在轻松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

一.情感应是作文教学过程重要的中介因素。

日本教育心理学家龙泽武久指出:“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对于自己为什么写作,应该写什么,怎样写,并不十分清楚,只是根据教师的命题要求,勉强搜寻、拼凑一些材料,设法套到题目规定的框框里去,完成一篇篇符合要求的作文,而并非是自己真正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的性灵之作。

一般地说来,积极的情感,如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奔放的激情等,都有助于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鼓舞和激励学生努力思考、大胆探索,提高思维的效果,使写出的文章充满活力;而消极的情感,如悲伤的情绪、烦乱的心情、冷漠的态度、强烈的哀愁等,都不利于思维的顺利开展,阻滞和打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削弱思维的效果,使文章缺乏生机。可见,写作活动是在一定情绪、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具有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关键。

二.情感作为作文教学中介的理论意义。

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由于他们的实践领域逐步扩大,知识经验日渐增多,他们的情感生活日益丰富,情感体验也日趋深刻。这种处于发展中的情感特点,正是作文教学中应予以积极引导的活力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这就生动地说明了,对于学生的认识、对于学生的表达而言,情感是多么重要。在任何作文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方式,都不应该、也不可能单纯地进行作文基本技能训练,而必须激发和诱导学生积极的、热烈的、持久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焕发出热情,从而写出情真意切、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语辞通畅的好文章。可以说,没有情感参与的作文教学,是缺乏活力、不完美的,也是难有真实效益、难以持续发展的。

三.作文教学过程中,激活“情感”源泉的实践和策略

语文教师都懂得:真情,乃文章之生命;矫饰,是文章的大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体的情境可以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当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被真正的、充分的发挥了,从“要我写作文”变为“我要写作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就能较迅速较普遍地提高,作文教学也就能真正切实地取得成效。

实践过程可总结为: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的发展情况,并以教学规律为依据,以激发学生情感、创造性为基点,以师生共同参与情感教育的活动为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手段为途径,以启发引导学生抒写真情实感,又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独特创造力的习作来。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激发情感实际上也是一个情感发展的过程。请看下图:

上图形象说明了作文教学情感激发的实施过程和运作策略,具体是三个环节:

1.命题环节,这是启发诱导的阶段,目的在于学生情感的生成。

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尝试给学生营造一个不是刻意写作文的氛围,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接受你的话题。比如用谈话式,把社会“焦点问题”、家庭中人事变化、街市见闻等,让学生自己先畅谈一番:对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有怎样的看法;对这样的情景,你会有什么感受……在老师不露声色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地进入了角色,甚至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激情,开发了学生心灵深处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自己的感情领地自由畅快地写自己想写、要写、能写、会写的内容。

2.指导环节,这是点拨引导阶段,关键在于学生情感的深化。

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分阶段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单项训练设计如: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叙事的一波三折,心理活动的细腻,悬念的设置,开头的点题和结尾的点睛升华……综合训练的形式更可以多种多样,如“实话实说式”、“焦点争论”、 “囊中探宝式”。比如,母亲节快到了,请同学回家为母亲做一件事,采用“实话实说式”口述自己做了哪些事,母亲和自己各有什么感受;校园兴起了“韩剧热”,“追星热”,请几位“追星族”谈谈感受,并交由全班同学大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把这种种感受形成文字,由于作文有了情感的浸润,文字就显得丰盈,显得自然,显得真切,显得深刻。

3.评改环节,这是加工辅导的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情感延续。

改变单一的传统的老师评价作文的形式,也是提高作文评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评讲作文,教师总是找几篇好的或差的习作,以公式化的评语批注,读读,点评点评。我们不妨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再作理论上的引领点评: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综合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所共识,思想认识水平才会有提高。

综上所述,动情——让学生的写作富有乐趣;动情——让教师的作文教学“不再痛苦”。诚然,作文是一种思维运动, “思维的火花在于它的感情色彩”。因此,“情感”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是无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张启福,高长梅.学校教育科研案例全书[M]. 长城出版社

[5]魏国栋,李达.课程 教材 教法[M]. 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汪家明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3月总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让“情感之手”拨开学生写作“浓云”论文_汪家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