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地铁;出口规划;建筑设计;研究
前言
在地铁出口规划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积极对规划设计原则及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使规划工作更好的满足了现代化地铁出口规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城市轨道交通是高效、便捷、大运量、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目前在各大城市,轨道交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立体化设计的基础上,中国城市化发展规模日益扩大,从而形成了旅游城市发展战略[1]。为了提高轨道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还需要对地铁出口作进一步的规划,首先要认识到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工作的必要性,掌握其技术难点,控制设计过程,在保障规划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对地铁车站规划思路的有效创新,这不仅符合当前城市发展要求,还更好的促进了城市环境改造,并为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的相结合,及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
一、城市地铁出口规划的重要意义
轨道交通主要穿行于城区地下,地铁将市区内重要的交通枢纽、繁华街市、文化教育、旅游景点将多个方面的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实现了城市现代文化的有效连接,并和其他交通公共构建了一个大型、立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地铁规划的主要好处还解决了城市人员拥挤、密集性高的问题,将人员进行快速换乘,主要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便捷等优势。地铁车站出口成为人员主要通道,也是主要的排风通道,建筑体量不大, 主要集中在繁华的街市,因此风亭成了展现城市文化、地域特色、人文气息的主要窗口[3]。积极设计风亭,对地铁出口作出科学规划,这也是体现城市特色的主要途径,更好的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
二、城市地铁出口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关研究
1.城市地铁出口规划的主要形式
两路式:车站建立在两个路口之间,如果这两个路口都是主路口,同时距离不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两路式的规划方式,从而将两个路口都得到了充分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实现了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
跨路时:地铁跨越两个主要路口,这种情况下,乘客可以从其中一个路口直接进入地铁,不用穿越马路,有效节约了时间。然而这种规划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果路口是在地下管线密集的情况下,导致了施工难度增加[4]。
偏路口:地铁车站位于路口一侧,从而减少了地铁出口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为用户出行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却引发了交通堵塞现象的出现,道路两侧的人流量差别较大。
2.地铁出口设计的建筑形式
2.1无障碍设计
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地铁是主要的一部分,因此积极考虑了地铁出口的无障碍规划,更好的满足了现代建筑的设计要求[5]。为社会群体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为老年人、儿童提供了便利式的服务项目,方便了人员出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和安全的公共环境。在出口规划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社会中一些弱势群体的出行需求,如:妇女、年老体迈等人员,针对这些人员进行地铁出口无障碍设计。保证城市建筑无障碍、地铁内部无障碍,各个系统之间连接无障碍,将人员从一个系统转入另一个系统,比如在盲道设置的过程中,及时保证了无障碍设计的连续性,中途没有任何设施阻碍地铁前行,将旅客出行更安全、更放心。出口信息零障碍设计,重视顾客对出口信息的需求,确保了地铁出口信息获取无障碍,快速,同时将无障碍设计作为当前城市建筑设计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将公共系统信息作为特殊人群的主要指导方向,为这些人员及时提供了紧急疏散、盲文等特殊性的标识,及时解决了盲人行路困难。如下所示为地铁车站出口无障碍规划方案。
图1为地铁车站出口无障碍规划方案
2.2地铁出口外观设计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目前城市地铁出口数量增多了,为顾客提供了多个出入通道,方便了人员出行,给人们营造了一个和谐、良好的公共交通环境。对地铁出口及时进行装饰设计,给人一种通透的感觉,在科学、合理的现代化设计,在保证地铁出口安全的基础上,促进了地铁车站整体形象的进一步提升[6]。地铁车站出口规划中主要采用的是轻钢玻璃状结构,主要目的是带给顾客一种通透、舒适、安全的感觉,结构简单便捷,还起到了美化地铁车站环境的主要作用。
2.3地铁车站的换乘设计
地铁车站主要任务是满足运输功能,将地面交通站点与地铁出口有效连接起来,在设计环节,充分的考虑了公共汽车这一运输工具的呼应作用,建筑空间与不行紧密联系起来,如常见的商业街、地面步行、地下街等,通过将将地面交通站点与地铁出口有效连接起来,更好的发展了城市的地下空间。地铁出口和火车站、公交站衔接起来,方便乘客换乘,以配套设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立体化的公共空间。公共汽车站位于地铁车站附近,从而人们可以直接通过天桥、地下通道进入车站,将地铁出口设置在人流量集中的地方,避免了车站出口处人流量拥堵,并吸引了大量旅客乘坐地铁,从而给地铁车站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实例分析地铁出口规划与建筑设计
在地铁出口规划中尊重历史和地域风貌,保留了地方的特色文化,开通了地铁一号线,其主要位置在:市中心中山广场地下,呈东西走向,主要贯穿人民路和广胜路。多个风格不同的广场构成了一个风景独特的大环境,欧式的建筑广场,巴黎式布局,多条道路从这里向四面八方辐射。将广场与建筑相呼应,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地标性广场地铁车站,在建筑设计中及时将多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选用了一个适应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的地铁出口规划方案,将四个地下通道、八个出口与地面道路衔接起来,充分利用了两个既有通道,设置了低风井,将其放置于广场内绿化带内,并保证了此次施工的安全性,地铁出口设置完成后及时恢复了广场原有风貌[7]。
结束语
地铁数量不断增多,因此为了实现对城市地铁出口的合理规划,必须要及时认识到城市地铁出口规划的重要意义,将市区内重要的交通枢纽、繁华街市、文化教育、旅游景点将多个方面的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将两个路口都得到了充分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减少了地铁出口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为社会群体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进行地铁出口无障碍设计,保证城市建筑无障碍、地铁内部无障碍。营造了一个和谐、良好的公共交通环境,促进了地铁车站整体形象的进一步提升,将地面交通站点与地铁出口有效连接起来,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立体化的公共空间,方便了人们出行。
参考文献:
[1]张萍. 探讨城市地铁出入口规划及建筑设计分析[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12):00002-00002.
[2]鄢婷. 城市地铁出入口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7):29-29.
[3]张瑜. 浅谈地铁出入口的规划与建筑设计[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7):00003-00003.
[4]姚显贵. 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J].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4, 34(12):1153-1162.
[5]朱婧. 城市地铁换乘站建筑设计与探究[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2):00241-00241.
[6]周宏阳.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J]. 建材与装饰, 2017(41):29-29.
[7]李晓峰.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与创新对策[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29):25-25.
论文作者:陈鑫炜1,高家伦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地铁论文; 城市论文; 车站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无障碍论文; 路口论文; 出入口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