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思想品德论文,初中论文,概念论文,性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概念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必要的教学内容,当前品德课的概念教学存在着许多缺陷:概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过于注重知识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忽视实践环节。此外,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教学还存在着缺乏真正的系统互动、开放性不足、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单一等弊端。
初中思想品德课概念教学中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哲学层面上,简单性科学的影响是根本原因。简单性科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简单的,崇尚“还原论”逻辑,认为事物整体的性质可以通过对部分的认知来获得。简单性科学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教学存在上述的诸多问题,都与简单性科学的理念有关。要从根本上改变初中思想品德课概念教学的现状,就必须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性质、行为、演化机制等的科学,复杂系统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数量众多、层次繁杂、类型多样且相互之间关系复杂的系统,比如,教育系统、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非线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奇异性的特征。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概念教学具有复杂性
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观照,课堂教学系统无疑是一个复杂系统。教学内容是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与其他组分一样,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教学也具有复杂性。具体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概念教学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概念的内涵丰富
与物理、地理、生物学等课程中的概念相比,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比如,“民主”的概念最早源于古希腊,原意是“由人民统治”。而“人民”又是一个含义颇丰的概念,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人民”的构成范围是不同的,判断哪些人属于人民的标准是变化的。再者,“民主”的实现方式也不止一种,主要包括“直接民主”与“代议民主”等形式。还有,民主与选举也密不可分,包括选区的划分、代表名额的分配、选举的具体程序等相关内容都要了解。所有这些都是“民主”概念内涵中的应有之义。
2.概念的外延宽泛
许多概念的外延是明晰、固定的,如“摩擦力”“分子式”“有理数”等。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概念的外延相当宽泛,不仅指称的对象涵盖范围广,而且其边界经常变动,甚至是模糊的。例如,“公平”这个概念的适用范围就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医疗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大到一种根本社会制度,小到具体的规章,都涉及到公平问题。
3.概念的发展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指称的对象是时刻变化不息的社会现象,这就决定了其发展性的特点非常显著。
4.概念的文化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象,而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本质之一,它必然受到人类生产和其中文化的影响。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概念的理解依赖于具体的文化情境。例如,“诚信”这个概念在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就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中,诚信的内涵是诚实守信,主要适用于道德领域;而西方的诚信思想则更多的是体现在经济伦理上,是经济关系的反映。
5.概念的实践性
与其他学科的概念教学注重认知不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教学不能仅仅止步于学生能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还必须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及时转化为道德践行,也就是让学生把学到的概念放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从而形成一种较稳定的行为。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概念教学的原则
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人为的复杂系统。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看,要确保该系统的顺利演化并实现其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教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变革:
1.关注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学生的生命性
复杂性科学认为,整体性是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属性。概念教学目标不仅应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而且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概念教学必须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不断变化的生命来看待,“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有着各方面的需要,感觉、认知、情感、体验、意志……它们共存在一个生命体内,生命在进行活动时,以完整的生命形式共同活动”[1],所以,“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去的”[2]。
2.注重交往与互动
课堂教学系统是复杂系统,要促进课堂教学系统不断向教学目标演化,就必须注重系统内部要素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利用这些非线性关系来促进学生这一子系统进行自组织。要实现这一点,课堂教学就必须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在复杂性科学的视野下,课堂教学应该充满交往、互动与灵性。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文本与个人等之间的交流。在互动中,每个人都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其中,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使教学过程充满创造性。
3.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学生是教学系统中具有智能性的要素,是具备自组织能力的子系统。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课堂教学的目标须定位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就应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真正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上;教师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启发诱导(提供适当的扰动)上。只有这样,主体地位才得以体现,主导作用才得以实现,学习系统的心理素质结构才能尽快达到分歧点,并能产生巨涨落,实现更高层次、更加有序的高级状态(学习进步)。”[3]
4.运用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系统充满了偶然性,经常会发生意外事件,因此,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墨守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而应该以此为契机,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综合把握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即时做出判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5.教学评价多元化
信息的反馈与循环是课堂教学系统朝着目标演进必需的环节,教学评价不仅不可或缺,而且应该是全面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即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概念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并且每一方面都应包含尽可能广泛的内容。概念教学的评价方式要实现多元化,不仅应注重定量评价,而且要注重定性评价;不仅要利用考试的方式,还可以利用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方式。概念教学的评价主体要实现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还可以是其同学、朋友或家长。多元主体做出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信息。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概念教学的具体策略
依据复杂性科学与品德课概念自身的特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教学除了遵循上述原则以外,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步骤与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习得初中思想品德课概念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教学系统要顺利实现朝向目标的自组织演化,就必须远离平衡态并具备强烈的扰动。因此,教师要把概念作为基本的生发点,使之与社会的品德生活、学生个人的经验世界结合起来,寻找、创设合适的、包含与概念相匹配问题的学习情境。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概念均是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述的,要把它们转换为问题与情境,需要采用合理的策略。设计问题与情境的具体策略主要有两条:一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当下发生的社会事件,避免脱离生活的空洞说教。例如,在“非典”肆虐期间,国人团结一致抗击“非典”,医生与护士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医治“非典”患者。学生对这些事件有真切的感受,在“民族精神”的概念教学中,就可以使用它作为情境。二是利用旧知创设情境。学生已有的知识既是学习概念的基础,也可以作为设计问题的资源。新知与旧知可能是上位关系、下位关系或并列关系,教师要利用这些关系来制造学生的认知失调,提供扰动,促进他们思考。比如,学生通常认为见义勇为是理所当然的。当列举了一系列见义勇为的事例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中学生要见义勇为吗?这个问题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讨论。随后教师呈现赖宁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讨。教师的引导与讨论会让学生明白见义勇为是传统美德,中学生也要见义勇为,但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这样的问题、情境为系统演化提供了合适的扰动,帮助学生顺利达到了理解“见义勇为”这一概念教学的目标。
2.搜集、分析资料
课堂教学系统必须对外部环境保持开放,这是其顺利演化的条件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教学中,搜集、占有、初步分析资料是课堂教学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只有摆脱书本的限制,充分利用社会中的课程资源,才能保证概念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实现对课本上以文字符号形式呈现的概念的真切理解与超越。另一方面,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具有实践性、文化性、发展性的特点,只有让学生以课本上的概念为出发点,开展必要的搜集、梳理资料的活动,才有利于他们理解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体察不同历史情境下概念的细微变化,检验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应用。在搜集资料时,教师首先需要给出明确的问题或主题,并对问题进行细化,确定资料搜集的范围。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单个学生独立去搜集资料是不现实的,需要小组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4到5人为宜。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可行的搜集资料的途径。搜集资料的途径包括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重要人物采访等,教师应帮助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和实际条件,确定最便利的方式。第四,获取资料。学生查阅到需要的文献后,先快速浏览、确认,然后利用复印、扫描、做笔记等方式把资料保存下来。最后,初步分析资料。获取资料以后,学生要对资料进行初步筛选,根据需要选择相关性高、比较典型、富有意义的资料;同时,小组成员要进行交流,分门别类地整理、编辑、保存资料。
3.建构概念
在整理和初步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资料,提出见解,围绕概念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建构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其自主演化的动力是组分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因此必须强调以概念为对象的多维互动。要促进课堂中的多向交流,教师应做到:第一,积极创建宽松的课堂氛围,允许、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能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而要引导、激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见解。第二,教师可以多采用讨论、问答等方法,为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第三,保证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自组织依赖于深入思考,只有经过认真的分析,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体会,讨论、交流才能进行得更充分。第四,总结概括。在课堂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概括,清晰地界定概念的内涵、外延,补充必要的内容,突出有关概念掌握的重点与难点,点评学生讨论的状况,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利于学生课后的延伸思考。
4.实际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具有发展性、文化性等特征。因此,实践环节不可替代。要在概念教学的基础上发展道德践行能力,实践环节更是关键。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教学必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把课堂内掌握的概念应用于真实生活。这种实践可以是学生按照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是依据概念对他人行为或社会事件的判断、分析和评论,还可以采取调查报告、小论文、辩论会、主题展览、主题活动、墙报、网页制作等多种形式完成。
5.评价、反馈
复杂系统要实现对环境的自适应,就必须对自身状况以及与环境的交流状况不间断地进行评估。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概念教学系统同样不可缺少评价与反馈环节。在概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某个概念的教学结束时,甚至对于概念教学的实践环节,都要进行评估。对概念教学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对于实践环节的评价,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对于评价方式,不应把纸笔测验作为概念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而提倡利用档案袋、作品分析、道德成长日志、教师或同伴的观察等多种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