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实施PICC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些随机分为A组(进行常规护理)和B组(在常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每组20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B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A组患儿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护理的总满意95.00%明显大于A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有十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通常情况下来说,PICC,即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新生儿在相关疾病治疗过程中避免多次进行穿刺,减少患儿疼痛的重要方式,对于加强患儿的疾病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PICC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十分必要。本文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我院收治的40例实施PICC治疗的患儿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实施PICC治疗的患儿,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如下:①符合实施PICC治疗的相关标准,②愿意配合本次治疗和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传染疾病患者;③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④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患儿男性15例,女性5例,日龄1-14日,平均日龄(5.04±0.99)日。B组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日龄2-15日,平均日龄为(4.64±0.97)日。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A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患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同时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等。对B组患儿在常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总体思想是在对患儿的PICC治疗的相关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首先,在对患儿进行输液的时候,如果存在着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及使用脂肪乳剂,容易导致导管阻塞。护理人员要注意控制好输液的速度,保证药物配伍的正常,在使用脂肪乳剂的时候每隔6个小时使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若发生严重的阻塞现象,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其次,若PICC导管的放置位置比较浅,当幼儿进行剧烈活动的时候容易出现导管移位,进而引起患儿的肢体肿胀。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正确控制导管的插入深度,插管的过程注意控制好速度与力度,同时注意观察患儿,避免在其咳嗽以及哭闹的时候插管。第三,着重做好感染的预防,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无菌化操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患儿卫生护理,为其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病房环境。另外,一旦发现患儿出现了感染症状,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感染蔓延。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其中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记录和统计,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由患儿的家长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及X2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计算数据的t值,切实保证本次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B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A组患儿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两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B组对护理的总满意95.00%明显大于A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通常情况下来说,PICC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病情十分严重以及住院时间非常长的患儿,同时一些孕周不够和体重太轻的患儿也需要通过PICC进行治疗[1]。但是,在应用PICC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风险因素比较多,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十分必要和迫切[2]。
本文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我院收治的40例实施PICC治疗的患儿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A组患儿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该研究结果与杜小群等与易燕的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3-4]。
另外,本次的研究结果还得出,B组对护理的总满意95.00%明显大于A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得到患儿家长的认可和支持,该研究结果与黎霞等与肖平香的相关研究结果是相符合的[5-6]。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有十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庆艳.新生儿PICC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244-245.
[2]李芳.风险管理方法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运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107-108.
[3]杜小群,陈妙玲.新生儿PICC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3):112-112,113.
[4]易燕.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5):2915-2916,2917.
[5]黎霞.新生儿PICC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165,169.
[6]肖平香.风险管理方法在新生儿PICC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5,(2):254-254.
论文作者:董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满意论文; 风险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