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不仅在视觉上对美化城市空间的环境有重要作用,在文化上对展示城市特色底蕴上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还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和符号,为展示城市文化和品味提供名片。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雕塑艺术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保持和谐统一以及被市民所普遍接受不断做着努力。
2.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现状
一件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不仅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城市里的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还是一座城市历史积淀和人文情怀的重要体现。纵观世界各大城市中著名的雕塑艺术,无一没有深厚的城市底蕴。例如,位于美国纽约港的自由女神之像,便充分地展示了纽约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自由和热情;放眼国内,深圳著名的开荒牛雕塑便展示了深圳这座城市从小渔村蜕变为经济特区的艰苦奋斗的历史,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默默耕耘的精神。
雕塑艺术由于能够直观地展示一座城市的风雨兴衰的厚重历史和精神内涵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也飞速地发展着。大部分雕塑作品都能够成为城市一大旅游景点,成为城市的宣传名片,但也有许多粗制滥造的雕塑作品,不仅与体现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没有任何关联,也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谈不上任何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道路、居民区、旅游景点等公共建筑室外场所。它的制作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尊重城市生活群众的审美需要,然后通过一件精良的雕塑作品向城市内外的大众展示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的人文思想。
3.雕塑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及活动的关系
3.1雕塑艺术在城市内部的特性及其分类
雕塑艺术被设立在城市公共空间就决定了它的根本性质--公共性。它不仅需要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向他们投射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并受他们的舆论监督,还需要在设计、创作和制作过程中都体现出公共艺术的特殊内涵。
在目前的城市雕塑中,可以按照其使用功能分类为主题性、互动性、纪念性等雕塑。
3.2雕塑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雕塑艺术存在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之下,它是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的双重展现,它们相辅相成,互相补充。雕塑艺术的创作需要依靠公共空间环境做基础,而一件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又能为一座城市的环境锦上添花、增光添彩。雕塑作品的创作还需要充分融合城市空间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以及周围环境的主题、色彩等方面的统一,来与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完美融合。
在雕塑的材料选择上,也需要根据作品的内涵表达和城市环境来选取合适的质感和色彩。例如纪念性雕塑选取坚硬、质朴的石材。而针对雕塑艺术的色彩运用,也需要选取合适的色调来创造较好的空间氛围。例如对冷暖色调的选择、对色彩梯度的选择、对光线强弱的配合等。
在雕塑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深层关系上,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应该做到让所有处在环境之下的人都能够沉浸在深厚的文化氛围当中,被城市的艺术气息和强劲的城市脉搏所打动。雕塑艺术不仅仅只是赏心悦目的一件艺术品,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不同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进程与变迁。在艺术性等多方面的人文关怀上对所有到所处环境的人进行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的陶冶。
所以,雕塑艺术作品不能仅仅将其视为单纯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它更是城市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城市文化的内容也对雕塑创作有着一定程度的制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雕塑的设计师应该把握好城市空间环境和历史背景环境之间独特的联系,并且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既赋予城市雕塑的现代艺术之美,又赋予它浓厚的文化内涵积淀之美。受众在对雕塑艺术作品进行观赏的过程中,应该能够从中获得艺术熏陶,也能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从而引导观众从中获得深刻的思考和理解,这份理解既包括对雕塑艺术的美的理解,也包括对城市的文化历史的深刻理解。
3.3城市公共空间活动对雕塑艺术的要求
由于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其公共性与生俱来,受众的参与性也应当在对雕塑进行设计之初就考虑进来。城市的公共空间应当是为城市内外大众提供娱乐休憩和放松的场所,自然环境、人造环境都要给人们带去美的享受。城市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压力日益增大,人们在休息的空闲时间内思想和身体都应该得到全面的放松,暂时性地忘却工作或学习上的紧张和繁忙,所以这就要求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安置之前能够听取除了专家领导以外,更多市民的喜好和倾向。在雕塑落成之后,也应当听取城市内外群众的监督意见。
4.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应用的建议
4.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雕塑艺术的设置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符合城市规划内容,在遵循统一规划以及布局合理的基本原则之上,进而突出雕塑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城市公共空间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例如花草树木、建筑风格以及具有浓厚历史特征的建筑等环境都应当成为雕塑作品成形的参考依据。在城市公共空间雕塑作品的设置上往往会依据宁缺毋滥的原则,早在国外,就有在雕塑作品制好之前先将预定的位置空出,直到合适的雕塑作品出现,那个位置才能够被填补。
4.2符合城市历史文化特点
城市公共空间的雕塑艺术作品需要严格遵循城市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关于历史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要重点关注,以承袭城市和周边地域文化的文脉。城市历史需要被深入挖掘,文化前景也需要被充分展示,这样,城市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在对雕塑艺术作品进行创作时,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应该被采取,例如历史题材、艺术风格、选取材料、作品造型等,以丰富和突出城市自身的地域历史和现代特征。
4.3建立合理雕塑艺术的评价机制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艺术的解读从来没有一个定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往往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专业人士对艺术的好坏进行专业性的评判。所以,在城市内部应当设立好城市建设艺术委员会,由在各种艺术领域和历史领域都有颇高造诣的艺术家和历史学者组成,从专业、学术的角度对雕塑作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另一方面,依旧是基于城市雕塑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和其为公众服务的本质作用,关于城市雕塑作品的方案决策前后都应该有城市市民的积极参与。
5.结束语
根据以上研究,通过对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现状的分析,研究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关系,本文为雕塑艺术在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相应对策,旨在希望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带动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艺术的发展,让雕塑艺术能够体现在艺术审美和人文熏陶上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泉. 观念性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2]谭旭.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公共景观雕塑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3]朱喜东.城市雕塑艺术形式及文化内涵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11):214.
[4]陶继锋.传统文化在城市雕塑中的应用途径探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3):67-68.
论文作者:王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雕塑论文; 城市论文; 艺术论文; 空间论文; 环境论文; 文化论文; 历史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