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指出:“近年来,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了提高,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要克服轻视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必须明确,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谈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适当扩大规模的重点是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广大农村、中小企业以及乡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可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被提到重要日程。我们在讨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的时候,必须认清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联系及其发展途径,以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
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调整教育结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急需的人才状况看,工艺型、技艺型是不可缺少的人才结构。在世界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的趋势下,我国要立于不败之地,不但要有一流的基础科学水平,更要有先进的技术科学和工艺技术,为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求在生产第一线上有一支高水平的工艺技术队伍,开发出具有世界竞争能力的一流产品,特别是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对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要求更加迫切,更何况数以万计的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更是人才匮乏。而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较薄弱,其中技术和工艺型人才更加薄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本身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的工作岗位不断涌现,智能的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二是原有的工作岗位和职务内涵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丰富,知识技术层次要求提高;三是一些复合型工作岗位的出现,需要几种专业知识在同一工作岗位上复合应用。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反映了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需要加强的环节。
(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广大高中阶段毕业生和具有高中(中专、技校、职高)学历的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的要求
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目标要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劳动力整体构成中,需要形成一定的高、中、初级人才结构的梯队,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匹配。在这里,人才结构是形成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果没有成千上万受过职业教育的高质量的产业大军,就不可能有高速度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去占领世界市场。根据我国国家计划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
1.到2000年,每年在约250~267万高中毕业生中,只有65~75万人可以升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其余185~192万人流入社会,其中有的可能待业,有的可能复读待升学,有的可能就业,这些人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培训,提高职业技能素质,成为社会劳动者后备大军。
2.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1700~1800万人,其中只有250万人左右可以升入高中,90万人升入中专和技校,其余1300万人流入社会,这些劳动力后备力量更急需进行职业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以便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3.大约每年有90万中专毕业生、50万成人中专毕业生和150万农村中学毕业生,在这290万人中,成人高校每年只招收50万人左右,其余240万人(即使按1996年成人招生90万人计算的话,还余下200万人)也需要继续学习和提高,以适应科技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
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一种共同趋势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是近几年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并称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秘密武器”,美国高等学校有1000多万在校生,其中以职业教育为主的社区学院就读生占40%以上;德国高等教育中,专科生占25%左右,计划到下世纪初要达到40%;日本1992年同龄人中升入高等学校者占49%,其中升入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专门学校者约为6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大学,一部分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1986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中应有高等职业教育这个层次,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中后接受两年左右学校教育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职业教育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1996年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全民族劳动者素质、合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引起高教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省长闻世震在1997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辽宁省‘九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已经确定,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到‘九五’末期,在校生人数达到3万人左右,企业管理人员年短训率在90%以上”。江苏省使教育与经济融为一体,经济靠教育而发展,教育因经济而出新,并不断促进经济上新台阶,使职教进入了经济与教育相互依靠、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与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层次职业教育,它的主要特点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特别是应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培养人才,其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管理、服务人员,主要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运作,而不是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设计;其教学过程更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更着重于技术的应用,毕业生到生产现场具有更强的运作能力;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须、够用”为度。职业教育要求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实训所占比例较大,以使学生毕业就基本能顶岗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所以要求高职教育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要有更强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专业和生产实践经历,同时更注重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的作用,更要有与现场相近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实训场所,以便培养处理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高工专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与高工专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其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要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组织教学工作,专业设置强调针对性,以实际运作技艺、技能性岗位为主;要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分别确定各专业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与教学计划;要破除现有的学科性教学体系,强化职业岗位实用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努力构建以实用为宗旨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加大以岗位操作技艺、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比例,使学生主要在各种实验和职业实践活动中,而不是主要在课堂讲授中得到培养;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对学生的评价,也应突出考核其对职业实际技能、技艺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二)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有更高的和特殊的要求,必须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投入;还应积极开拓在企业进行教学与训练的道路。
(三)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对所教的专业应具有较高的技能与技艺,这是当前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性的薄弱环节。为此必须积极从工业企业中聘请有专业实践技能和经验的人员,形成一支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并加紧对现有的教师队伍的改造、充实和提高。
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途径及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现有的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和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础,根据需要和可能,有的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有的则要按照高等职业学校的特点进行转轨和改办。
(一)高等工程专科学校要加快改革,积极担负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
近年来所进行的工程专科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和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建设工作,在办出专科特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模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实践表明,高等工程专科学校的许多改革,其目标和国家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专科的改革也为探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实践证明,高工专有条件担负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
仅以我们对辽宁省三所部属高工专调查为例:
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成为全国第一批进入示范性高等专科重点建设学校。该校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校内建立了与生产现场相似的模拟电厂,学生可以到模拟电厂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人为设置故障,由学生设法予以排除,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毕业到生产第一线,可以运用自如。该校面向东北电管局和内蒙古部分电网,承担干部培训和工人培训任务。培训的时间、方式灵活多样,如新工艺、新技术、上新项目等,一般在三个月到两年不等,视教学内容而定。有的在学校培训,大部分在生产现场培训。这些改革为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深化校内教学改革,一方面将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培养目标规定为:“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事锻压及冲压生产工艺技术(含工艺设计与模具设计)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及经营管理,具有懂理论、会实践、懂经营、会管理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他们对教学计划及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与生产为教学服务的“产、学、科技”一体化的综合办学模式。另一方面,以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办学,开办乡镇企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班,招收具有相当学历的在职生等,对在高工专中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探索。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以本钢和本溪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为依托,为适应基层、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要求,对一些岗位针对性强的专业进行了“小范围、大幅度”的改革,如炼钢及铁合金专业,长期以来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制定并实施了"2121"产学合作教育教改方案,要求学生不仅要取得专科学历证书,而且要在掌握炼钢18种生产工艺达到3级工以上水平的基础上,能独立炼一炉钢,取得技术等级证书。该校还在北台钢铁总厂开办函授站,设置了计算机应用、工业自动化仪表、工业用电等八个专业班,培训技术干部2000余人。目前,这些技术人才基本上都在关键技术岗位上成为生产技术的骨干力量。
(二)职业大学应成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
目前的职业大学,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综合性大学,理所应当地办成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园地。地方性的这种职业大学,由于面向地方,最了解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灵活地根据地方需要设置专业,因此更容易办出职教特色来。
地方的职业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大多数面向中、小企业,因此更应该注重技能训练,如天津职业大学强调了“我能你不能”、“你能我更能”的技能培养特色,在天津市高等院校珠算比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个人前五名全都是天津职大学生。
(三)改革部分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变其原有的办学模式,按行业发展的需要,办成综合性教育培训中心,成为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基地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成人高校的学历教育主要从事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工程人才,因此成人高校办高职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成人高校的学员大多数来自生产第一线,在教学中一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岗位的需要,教学过程中有较多的职业色彩;(2)成人高校主要依据企业、行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这是成人高校办高职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少量有条件的中等专业学校,按着职业的需要和可能,可举办高职培训班,培养高级技工和技师
此外,各地区还可以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如社会力量办学、民办高职校等。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哪条途径,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并深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研究、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二是要有大量的教育投入。实践环节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实际训练场所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否则难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三是要有一批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的“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在业务能力方面,教师必须既有较深的理论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又要有较厚实的实践功底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四是要有一整套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应组织一支专门的力量,高质量地编写出一套既有系统的简明的理论知识,又有相当分量的世界性最新成果的适用教材,才能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强能力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