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有效地培训新生代农民工论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效地论文,新生代论文,农民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10(2015)05~050~06 一、农民工现状扫描 1.全国层面的信息 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数为2.69亿人,其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3亿人(约十个国人里有一个是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46.6%;此比例会逐年增加。新生代农民工(下称新农民工)大多无务农经历,其成长记忆大体在父辈打工所在的城市。他们的愿望是成为市民,而非回到老家务农,很多新农民工已淡忘了老家。新农民工与农村、农业生产的关系不紧密,大多数新农民工不再“亦工亦农”,半城市化状态明显。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希望在城市扎根、生活;新农民工职业发展期望值颇高,但技能水平普遍较低,他们获取就业信息能力弱、就业机会不多,职业技能水平与许多行业的要求有差距,这导致许多新农民工只能就业在对文化、技能要求不太高的加工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b4ac9c4c38e8c5082306891c.jpg)
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图 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课题组的大样本调查揭示:现在,农村转移劳动力群体分布较广的行业,一是以工厂生产为主的制造业,二是以工地施工为主的建筑业,两者共占比例约为56%;一些就业门槛较低、与日常生活有较大联系的行业,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也是外出务工群体较集中的行业;农民工务工行业分布状况见圆饼图。农村外出劳动力中有近7成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其中有近10%受过高等教育;在各个年龄段上,外出务工群体男性劳动力数量均明显多于女性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呈现流动性较高的特点,调查对象中66.01%的外出务工劳动力发生过流动现象,他们平均在每个城市留驻时间为2~3年①。 2.省级层面的消息 2014年,对河南省3712个新农民工的调查显示:55%的人工作前受过技能培训,其中有15.43%的人受过相对高级的培训,45%的人通过工作学习,工作前从未受过技能培训②。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市15岁—31岁新生代外来人员有412.53万[远超该市户籍青年数量(308.64万)],其数量占该市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57.2%。政府部门的统计表明:来沪人员(非上海户籍者)已超1100万人,来沪务工者比重最大的三个年龄组分别是20至24岁、25至29岁和30至34岁,来沪务工者新农民工是主体;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来沪人员总数的3/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0%左右。至2013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总数达2415.1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90.01万人,在其增加的人口中,外来人口占比达85.7%;上海在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已渐弱,以新农民工为主的几百万外来从业者中2/3是初中、小学文化程度。 二、全面、系统培训新农民工的缘由 1.全面、免费培训是感恩、报答农民工最实在、有用的方式 在近30多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农民工群体发挥了巨大与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她)们奠定了我国繁荣的基础。我国经济社会成长、GDP位居世界第二,人口红利(20世纪80年代到201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逐年增加,劳动力越多,创造的经济价值越多,即人口红利)是要素、是优势,此红利很大程度源于两代农民工的贡献。农民工们是城市建设者,为城市、社会创造财富,他们是经济进步、城市发展的英雄;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庞大的农民工社群为之立下了首功、功勋卓著。农民工们是21世纪“最可爱的人”,也属国家栋梁。基于感恩、报答与致谢,助力实现农民工发展念想与逐步提高其生活品质,政府、企业当多关爱农民工,要重视、提供条件,面向所有的新农民工开展扎实、免费、有用的文化类、技能类培训(下称培训)。培训乃社会文明发展与新农民工的福音,符合后者愿望;1亿多新农民工有计划、有目的受训是文化育民、慧民之实事,也是民生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最具体和意义深远的事务。 2.培训新农民工是增加技术红利、人才红利的现实诉求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环保是核心;经济增长靠低素质的体力劳动拼资源、损环境、拼人口红利的时代将过去。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林建海秘书长说:“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快,一个原因是劳动力供给水平高、成本低。预计在2023年左右,中国的人口红利会消失,劳动力成本可能会大幅上升,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③“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议”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家已准备用机器人来取代人工,这说明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减。由近代发展史可知,技工多而强是工业发达、民族繁荣之根,德国、日本、英国、瑞士、美国等工业强国都是技工大国。培训新农民工是提升劳动者素质,进而提拉生产力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并增大农民工的所得与福利的现实需求与路径。我国有数亿产业工人,其中大量的是新农民工,且其比例在增加,针对性强、有序地培训新农民工是让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工获得更多的人才红利、技术红利以及改革红利的基本方法。 近几年来劳动年龄人口已逐年下降。在此形势下保持GDP持续增长、社会进步,关键是提高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拉高劳动生产率则要靠教育、职业培训。一线劳动者在全部劳动者中占绝大多数,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及其劳动生产率,我们的经济才能健康发展。随着劳动力总量减少,来企业应聘的工人数会下降,合格、优秀的工人特受欢迎,这样,劳动力价格与工资水平均要上扬。劳动力成本上升意味着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更高,企业希望其每个劳动者要有更高的创造价值、利润的能力;职业培训、在岗学习乃生发、提拉这种能力的源头与阶梯。人才强国、技术强国是科学发展的本质、方向与意涵,在后GDP时代和循环、绿色经济时代,实现有益、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人才、技术是柱础、乃关键。全面提升新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工作技能,续而增大现实生产力、让企业成为“高能企业”,促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并助经济社会发展上行,重视、培训新农民工事所必然、不可或缺。 3.培训新农民工乃建设经济强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刚需 ①培训新农民工属国策、国是,是国家战略的基本构成 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构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包括民企在内,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吸纳了大量新农民工,这些企业是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主力。推动发展、助社会益进,我们要以国家力量培养技术人才,特别是基层、一线人才;培训新农民工不仅仅是企业、工厂的事,它属国策、国是与国家战略,此培训是劳动力培训和弥补民生短缺与惠民的要措。提升中小微企业人才队伍的水平、质量,达成稳健的经济增长率,并为社会成长不断输送正能量,培训新农民工是内需、是实务,受训后的新农民工是发展所需的有动力的“轮子”。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用人比重一直维持在6成以上,新农民工是这些行业就业者的主体。技工是人才,是我们的紧缺资源。《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标有:2020年,大陆人才资源总量有1.8亿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为1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数28%;人才贡献率达到35%等。在农民工的红利时代或依靠廉价劳动力促发展的时代快结束之时,提高新农民工素能,使之成为熟练工人、技工是硬任务,且时不我待。 主导国家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未来我国将更多地依靠劳动力质量的提升推动经济增长,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并缔造低碳社会,培训1亿多新农民工应然、必须。新农民工素质、能力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新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其素能,使之成为一线技能人才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这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提高新农民工是城市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目标与项目。良好的培训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较高素质劳动力之需,能提拉企业的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和农民工的生活品质。拉高1亿多新农民工素能还是实现“我们的发展有就业、增收入,有质量、提效益,节能环保”(李克强,2014年7月)的抓手与载体。 ②培训新农民工有助于构建和谐、发达、文明的中国 新农民工们是中国梦“梦之队”的成员,是助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有生力量,他们是城市化中的准市民阶层。新农民工健康成长和阳光、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与条件;小康与否,庞大的新农民工群体之实况是样本、窗口。关注、提高新农民工素能属社会发展和公共治理的范畴,拉提新农民工素能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与内容。为此,提高公共治理能力与社会品质,建和谐、文明社会当全面落实新农民工培训。2010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有效培训可满足新农民工的心愿,增大其对企业、对城市的向心力,以及对企业、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乃至幸福感;培训是使之融入城市的“润滑剂”,是其成为城市人、社会人的必备条件。 经济学家亚·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优质培训有助于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填补其与城市人在福利待遇、身份权利方面的沟壑,有益于城市劳动力再生产,壮大、提高实体经济,也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有效培训还是降低贫富差距,弱化农民工心理不平衡或不公平现象的良方。20世纪60年代末,政治学家塞·亨廷顿提出: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期望膨胀的速度比政府满足民众要求的能力提高的速度要快得多。目下,关心身处社会底层、夙愿较多且年富力强、“内能”颇大的新农民工,重视对他们的投资、提升他们的就业力和协助其实现就业、创业的理想,是消解发展不平衡现象和社会矛盾或发展中的问题,营造和谐、发达中国之策、之措。 ③培育大批技工、技师是2025年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的保证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我们的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关键的核心技术缺失,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的增加值还很低。将我国建成制造强国,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从而成为经济强国、世界大国是“中国梦”的内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工业强国,人才最需要,制造业及质量的不断提高乃核心。制造业等企业的发展,工程师重要,技工、技师也不能少。工人强、工业强、经济强,新农民工素能不高将掣肘发展。所以,企业及进步不能轻视、忽视新农民工及其培养,企业应致力于扭转技不如人、工人总体素质不高之况;骨干企业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应立足、仰赖于人才逐步迈向中、高端制造。 高素质工人是企业的生命力之所在,技工多、强,企业强盛、发达。新农民工是企业的“富矿”,是企业发展的干员与根柢,让他们受训是提升企业实力、竞争力的务本之法。就改变线性、高碳、褐色的传统工业化和企业进步乃至社会成长而言,高素质工人的作用力、影响力及其积极功效不容小觑、低估。良好的培训能增加技工的数量、质量,提高工人素能,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生产率,有益于推动绿色发展和提升人类发展指数。制造业是工业的脊梁与先导,发展工业的技术能力及其竞争力,壮大制造业,提高其“含金量”与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是我国工业发展、经济转型发展无可回避的问题,培育、使用大批技工、技师或中、高级一线技能人才是我们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的前置条件与保证。 4.培训新农民工可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助经济增长 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说:2006年以来,我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曾稳定提高,但在2011年达到55.5%的高峰后,其贡献率下滑,2013年降至50%。201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41%,这是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基本支撑。不过,我国消费所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比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还差10至20个百分点,此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有很大上升空间。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让1亿多新农民工稳定的生活在城市,会持续增加消费、增大内需,这是提高我国消费率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诉求。2013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教育第一”周年庆活动上说:“把教育放在第一,有尊严的生活将紧随其后。”培训是提高新农民工与优化企业员工结构之本,它可拉高新农民工对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以及自己的收入。如此,可提高其消费力、生活力,进而改善生活。 三、企业是培训的落实者,需认真策划、让培训“落地” 1.培训新农民工是企业发展的急需 ①我国企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前后夹击”之挑战 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后没有放弃制造业,它们在全球制造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制造业强国集中在发达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已推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制订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有“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了制造业竞争策略,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前瞻布局,它们均力图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新兴国家也将制造业列为立国之本,希望利用成本优势实现工业强国目标。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3年,美国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制造业就业岗位增加了40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制造业首次出现持续就业增长。“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说明,随着“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美国本土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堪萨斯演讲时说,美国政府将加大对基础设施、研发、劳动力培训等领域的投资,以及提高薪资水平等以扩大中产阶级规模,继而拉动美国消费,促经济增长。 现在,高端工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收入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吸引了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产业分工与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的变化,使我国制造业乃至经济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产品质量事关企业兴衰与人民生活、社会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竞争的现实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需要,提高质量水平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首务。制造业是工业的龙头,制造业兴则工业兴、经济兴。提高一线劳动者素能,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是应对全球经济竞争的法宝与秘籍;增强企业实力和经济发展动能,全员、全面培训新农民工是不二之选,此乃企业培训的新常态与企业发展的大事,它可改变企业基层人才落后之况,增加企业的“势能”及竞争力。 ②推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技工、技师是“宝贝”和推手 由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削弱,我国制造业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竞争力势在必行、别无选择。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一线技能人才缺乏是我们发展的短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表明: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今后几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将维持在高位。现在,技能劳动者数量约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仅占5%,技能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达到2:1以上;技工短缺的现象很突出,部分企业一线普通工人难招的现象正逐步从东南沿海向内地延伸,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技工的多寡与工人能力的高下与企业实力正相关,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高度”与“厚度”。缺乏基层技能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其负效应越发显现,着力培训新农民工是提高劳动者里技工比例,打造新的竞争优势之急需。 面对前有欧、美日高技术壁垒,后有东南亚诸国等低成本追赶之挤压态势,我国制造业等必须升级转型,努力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要努力地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或它们的混合型,从而缓解用工压力,降低劳务需求和生产成本。1978年9月,邓小平指出:“我们改造企业,为了保证应有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要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和合格的工人。应该设想,经过技术改造,文化和技术操作水平较高的工人应当是大量的,否则不能操作新技术、新设备。”④企业进步、昌盛,技工、技师是财富、是“宝贝”。增加企业的内动力与活力,推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实现企业永续发展,技工、技师是强力推手与动力源。如是,严格实施培训、提升新农民工是企业的刚性任务。 2.培训新农民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企业要由只管生产经营的“经济人”,向有责任感、道德感的“社会人”转变。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在善待劳动者、次是环保,重在细化、落实诚信责任、质量责任。知名企业家鲁冠球说:“企业要肩负起教育、培养人才的责任。应该给员工一个好的环境,使他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工作,让员工在企业里非常快乐,这就是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创建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和职工忠诚度大的企业,企业当依法履行以职工劳动权益为核心的法定责任,如此,企业才能全面发展,才可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美誉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培训新农民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是企业进步、常青的柱石;企业培训重在执行。真正出色的组织机构,是能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彼得·圣吉);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与企业形象,并提高农民工生活水平,培训一线员工——新农民工是要务、是攻略,此事不能等、不能缓,不能观望或心有旁骛。 四、培训补贴和培训的思路及内容 1.培训新农民工政府应给予补贴 培训新农民工是社会发展的内涵与作业,是解决农民转移就业和企业用工紧缺矛盾的良药。培训是政府的民生责任与服务项目,它需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推进,政府是推促企业开展培训的责任主体,要力挺培训之事,并给予培训补贴(部分或全额)。全国282个设区的市,尤其是沿海几十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以及沿海城市群和长江、珠江沿线(沿边)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较发达、富裕,培训农民工当全面、高质量地开展并示范其他城市。当下,占工商注册企业90%以上的小微企业,创造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生成了20%以上的发明专利,它们是利税大户和大量新农民工工作之所,这些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2014年,上海有34万家小微企业,占该市企业总数99.62%,其吸纳的从业者占该市企业从业总人数78.64%,其中许多是新农民工)。因而,政府要重视、重点扶持属地民企,尤其是小微企业,助力其培训新农民工。对培训政府主要定位于服务、支撑与监管,其职能部门(社保、安监、教育等)要履职,即加强对企业职工培训的督导,力促企业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 职业培训补贴之事,上海的政策是:2014年到2018年,对制定了职工培训规划、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并实施职工职业培训(农民工培训是其构成——笔者)的企业,政府给予培训费用60%—80%的补贴(重点行业、紧缺人才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补贴比例最高可设定为80%),该资金源于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其余部分由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列支。在确保企业职业培训补贴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各区、县可结合实情,统筹部分资金用于职工职业培训相关支出。支持、鼓励社会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和加强本市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开展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对开展职业培训较好的区、县等政府予以奖励⑤。桂林市的做法:2014年5月起,桂林市总工会、人社局等实施《桂林市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方案》,当地年龄在16岁—50岁的农民工当年未享受过其他职业培训补贴的可报名参加培训。桂林市总工会不仅从培训到就业一条龙兜底,还给参训的农民工发放伙食费、交通费补助⑥。 2.培训的基本思路与要求 培训要分清权、责,企业是培训的承办者、落实者,培训不可图省力、图省心、图省事,不能走过场,抓实做强、保证培训的“含金量”与有效性最重要。2014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这样,培训须尊重农民工的主体地位,以农民工为本,要基于农民工发展设置人性化的培训课程;课程、方式需适合农民工的“口味”,获得其青睐。为此,培训应尽力满足农民工的需要,让他们愿意受训,感觉到学得来、用得上;培训重在实,应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要着力改善新农民工的境遇,助益其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他们自我调适、提高。 新农民工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可塑性强、潜力较大,能力本位、丰富精神是培训的路向与主题,提高综合素质、技能水平与激发工作积极性乃培训的着力点。培训当优化课程、内容,力争寓教于乐,让培训有较大的“性价比”,使受训者可能动地面对、应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与新生活是培训之基轴;培训形式当多样化,不能满堂灌,要有互动、活动。培训的高远目标、最终目的是把新农民工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并让其心智成熟,成为合格市民。培训可围绕职业精神设计、开展,即涉及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与职业作风等,要关涉硬、软技能,且可开发、激发受训者的潜能。 3.培训内容举例 文化类、技能类培训方向及门类较多,限于篇幅,这里列举一、二⑦。 ①普法培训 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援助研究中心等的《农民工刑事案件研究报告》说:农民工犯罪许多属自救性犯罪,即当其生存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劳动报酬的权利、工伤索赔等)受侵害时,他们维权无果后,选择犯罪(通过正当渠道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于是对侵权主体产生报复心理,引发犯罪行为);近年来,农民工涉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涉案人数较多或共同犯罪的特点明显,有发展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之趋势,这应引起社会、政府重视⑧。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农民工刑事法律援助研究报告》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农民工为主的流动人口犯罪现象越发突出。报告指出,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面临较大压力,一旦遇到纠纷,自身缺乏解决能力,求助渠道有限,这是造成农民工遇到问题简单处理的要因。在“致诚中心”办结的案件中,涉嫌犯罪的当事人普遍的法制观念淡薄;统计“致诚中心”2012年、2013年办结的农民工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它显示,在被援助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中,18岁至29岁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比例最高,占总数54.8%。报告说:基于预防犯罪,对农民工等加强法制宣传和普法培训现实、应然。研究表明,农民工自救性犯罪、职务犯罪(不知道或知道工作内容属犯罪行为,听从雇主安排工作等)与抢劫、性犯罪等亟待关注,并努力减少之;强化新农民工法律意识,使之知道法律援助和如何申请法律援助,以及为合法权益或特殊利益受侵害的女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特需要、很实在。可见,普法、习法与知法、懂法乃培训的第一课。 ②安全教育 调查显示:我国有60.2%的体力劳动者从未接受过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劳动者获得职业技能和安全知识的方式多是通过“师父带徒弟”的经验传授途径,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我国只有49.4%的体力劳动者能得到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只有34.9%的单位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⑨。农民工是各种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群体;生命大于天、生命第一。因此,安全教育、安全系列讲座等是培训的核心课、必修课。 ③女农民工系列培训 女农民工是特殊人群、弱势群体和更需要关爱的人群,培训当有关系她们的专门项目。该培训的内容有:妇科保健(青春期女性,由于中枢神经和下丘脑、性腺及性激素靶器官处于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可能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痛经、闭经等生殖内分泌疾病;青年女性会因卵巢分泌功能旺盛,易出现卵巢囊肿、卵巢囊腺瘤等疾病,乳腺也容易引发乳腺小叶增生及乳腺纤维瘤等疾;35岁以上的女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一些妇科感染性疾病和妇科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趋于年轻化);生殖健康,孕产妇与婴、幼儿保健;常见疾病预防、防止;生理、心理常识;劳动保护;女性形象、平衡营养、社会行为;法律、心理援助,后者意在排解、助解女工相关的现实问题,心理援助方式有:举办知识讲座、宣传咨询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心理指导、心理调适、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 注释: ①上海财大“千村调查”课题组.如何让农民工真正“进城”[N].光明日报,2014~06~17(7). ②岳树岭.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探索[N].光明日报,2014~08~06(16). ③林建海.变化中的全球经济版图[N].解放日报,2014~08~09(7). ④毛强.改革开放的序曲:邓小平北方谈话[N].学习时报,2014~08~18(A3). ⑤中国上海网.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等四部门关于完善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办法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职业培训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14~08~05,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12344/u26ai39812.html. ⑥庞慧敏.桂林工会用心服务农民工[N].工人日报,2014~08~07(2). ⑦曾铁.提升农民工素质是社区学院的职能与任务[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 ⑧周福志.农民工刑事法援研究报告发布[N].团结报,2014~08~12(4). ⑨张广.劳动者应享有的五种安全权[N].工人日报,2014~08~16(5).
标签:新生代农民工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提升技能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