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蒋梦静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 重庆 400037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研究组37例急性心梗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37例急性心梗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急性心梗患者的住院天数、健康知识知晓率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37例急性心梗患者的住院天数、健康知识知晓率与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梗;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急性心梗,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心脏疾病,其发生机理主要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持续缺血缺氧,诱发心肌坏死;急性心梗具有高死亡率、发病急等特点,不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组织器官,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其产生心理负担[1]。临床上不仅要重视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还应当重视其合理护理[2]。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与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相符。,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研究组37例急性心梗患者中,22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7-76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9.7±3.4)岁;心功能分级:8例Ⅰ级,13例Ⅱ级,16例Ⅲ级。对照组37例急性心梗患者中,21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8-7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9.9±3.7)岁;心功能分级:7例Ⅰ级,14例Ⅱ级,16例Ⅲ级。两组急性心梗患者的一般资料(心功能分级、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37例急性心梗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应当按照医嘱及抢救条例,指导患者合理卧床,对其血氧饱和度、心电以及血压等进行测量;同时,给予采集血样送检、建立静脉通道等常规护理操作,做好术前护理工作。

1.2.2 研究组

研究组37例急性心梗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即:

1.2.2.1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制定

成立一个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结合常规护理,制定个性化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护理工作进展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1.2.2.2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

①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小组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指导小组成员对表格填写、变异判断予以正确处理等。②严格要求与规定责任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每日护理路径表格中的内容进行认真记录与审核,负责患者的活动护理、饮食护理等,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对小组成员予以反复教育、评估,保证临床护理路径的合理实施;同时,护理人员每完成一个项目,应当立即在护理路径表相应位置打“√”,并且在相应处签名。③由于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十分危重,患者经常出现出现濒死感,加之对于医院环境的陌生感,极易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护士长应当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对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健康知识教育内容、方式予以合理指导。④对于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偏离变异状况,应当予以详细的记录,同时组织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分析偏离变异状况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急性心梗患者的住院天数、健康知识知晓率与临床护理满意度。其中临床护理满意度主要选取调查问卷表,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量资料经( ±S)表示,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天数、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比

如表1所示,研究组37例急性心梗患者的住院天数、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住院天数、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比分析( ±S)

3 讨论

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在发作之后,极易出现心肌细胞继发性损伤状况,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如果不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可能会死亡[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护理措施与流程,而护理流程是否合理,对于急救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够为急性心梗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4]。

本研究中,研究组37例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00%、97.3%,对照组依次为78.4%、75.7%,且研究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颖,胡晔.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14,8(21):151-152.

[2]徐月红,童金英,徐月美,等. 临床路径护理程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当代医药,2014,5(36):163-166.

[3]黄淑娟.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研究[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9(05):573-574.

[4]蒋卫平.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青岛医药卫生,2015,31(06):447-449.

论文作者:蒋梦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蒋梦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