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工作论文,重视论文,研究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生德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增强,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对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研究生德育工作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新情况,发现新问问题,探索新方法,开创新局面。本文试就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和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做一些探讨。
一、完善体制创新,开创齐抓共管局面。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当前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各高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德育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做出合理安排。因此,要保证研究生德育工作质量,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各校实际的研究生德育工作管理体制。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形成了校、院(系、所)两级管理,工作基础在院(系、所)的研究生德育工作管理体制。为了加强领导,2001年,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任主任,副书记和副校长任副主任,党办、宣传部、团委、研究生部(处)以及部分院(系、所)党总支负责人任委员的德育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协调、实施学校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各院(系、所)也成立了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总支书记亲自抓研究生的德育工作。不少单位还结合实际,选聘精兵强将做研究生德育工作。如文学院选派了威望较高、影响力较大的硕士生导师具体抓研究生德育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又如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返聘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退休干部任研究生辅导员,受到了研究生的欢迎。另外,政法学院实行在总支领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负责研究生德育工作,实现了党、政领导对研究生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这种校党委领导,研究生德育工作委员会指导、协调,研究生部(处)归口,各院(系、所)党政齐抓共管,两级管理,协调运转的研究生德育工作体制,保证了我校研究生德育工作有效运作,扭转了研究生教育管理“智育硬,德育软”的局面,克服了德育工作“两张皮”的缺陷,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我校研究生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提高。
二、探索制度创新,强化导师育人作用。制度建设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基础建设,是保证研究生德育工作落实的重要前提。在制度创新方面,全校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将导师育人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如我校政法学院实行“导师负责制”,建立健全“导师教书育人”的管理制度。这样做,一方面强化了研究生导师的社会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有利于尊重和维护导师的尊严,另一方面增加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有利于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一制度的出台,受到了导师的普遍欢迎,也深化了政法学院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又如我校科社所,在制度创新方面注重教育过程的组织性与规范性。他们认为,研究生德育工作须有必要的制度保障,使其能纳入规范化的轨道。为此,该所制定和完善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试行办法,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制度、毕业生鉴定制度、导师组工作制度、导师与研究生联系制度等多项有关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使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挖掘内容创新,形成严谨求实学风。研究生德育工作内容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的体系,其内容创新必须围绕研究生的健康成长为轴心去展开。研究生德育的内容很广泛、很丰富,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还会不断地提出新要求。因此,德育的内容必须符合与时俱进的研究生教育的需要,而注入活力和新内容本身就是创新。
近年来,学术腐败、学术泡沫、无视学术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都和学风不正有关。因而,开展学术批评,实施学术“打假”,营造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应成为我们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校也曾经出现过博士生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作为课程论文在学报上发表的事件。也有不少研究生急功近利,通过网上下载他人论文,东拼西凑撰写文章发表的现象。可见,加强研究生学风教育势在必行。我校每年在研究生开学典礼大会上,都强调将学术规范、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德育的重要内容中。有的院(系、所)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安排著名专家学者现身说法,进行学术规范教育。有的院(系、所)制定处罚规定,对执意违反学术规范和在学风上造成恶劣影响的研究生依据规定进行严厉批评,甚至处罚,以维护学术的尊严。
抓学风建设要营造有利于研究生成才的良好氛围,加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品格的教育,使道德教育、舆论导向和监督管理相结合。我校各院(系、所)在实际工作中均把培养研究生严格、优良的学风作为德育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来抓。文学院为了防止学术上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于2001年专门编印了《学术规范讨论资料汇编》一书,书中汇集了中外著名学者有关学术规范的文章。研究生及导师人手一册。接着,在研究生中开展了书面形式的“学术规范”大讨论,而后又在华中师大《研究生报》上以专刊形式刊登出来,在研究生中引起积极的反响,为优化该院研究生学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文学院的学术规范建设。
四、搞好手段创新,发挥网络教育优势。信息网络技术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形成的研究生网络德育工作,这是时代的产物,是研究生德育工作在方式、手段上的创新。所以,充分认识、重视网上研究生德育工作并占领网上阵地,是新形势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当前,我们亟需增强网络阵地意识,在研究生德育工作领域中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
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化大潮,一些人更多地关注网络环境下的“负效应”,甚至持畏惧态度,存在着把研究生从网络中拉出来的观点,这显然不合时宜,也做不到。的确,网络的出现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研究生德育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原来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受到了挑战,实际上这也反映了研究生德育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自身的“革命”。
对研究生德育来讲,互联网带来的既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有教育观念、内容的创新。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抓住时机,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扬长抑短,用创新精神开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首先,创建专门的德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或充分利用校园BBS,建立德育宜传版块,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使网络成为新型的德育基地;其次,对校园网的建设要进行明确规范的管理,确保网上舆论的正确导向;再次,应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对研究生进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其内在的、自觉的网络道德情感、道德责任和自律意识。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建立网上道德规章制度,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网,创造好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着力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以批判的精神对待大量的信息,不上当受骗。还要培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研究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制意识,增强其自身抗干扰力和免疫力,做遵纪守法的优秀“网民”。因此,有效推动网上道德规范,倡导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是网络时代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时代对德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最后,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搞好网络德育进课堂的工作。
五、抓住方法创新,做好心理咨询服务。要增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必须从研究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改进现有的工作方法。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出发,针对不同对象,创造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使研究生的德育工作从“一刀切”向层次教育转变;从尊重研究生的基点出发,讲究心灵的沟通和道理上的可信,注意区别不同对象的需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入脑入心。研究生德育工作方法创新,我们认为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二是由“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三是由“单一”教育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四是由“执行型”向“自主型”转变,努力实现研究生德育工作思维方法的科学化。在新形势下,要推动研究生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必须注重运用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相统一,追踪思维与超前思维相统一,经验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统一,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相统一等一系列现代思维方式,认识研究生成长的规律。
几年来,我校多次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教授在研究生中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受到了师生欢迎。学校还成立了校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教育专业教师经常给研究生德育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实践表明,由于当代研究生的思想和心理比较复杂,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所以心理咨询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加强心理咨询工作,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矫正研究生的多种心理矛盾和冲突,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还有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德育环境,使研究生德育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和有效。同时,还可以将心理咨询与网络结合起来,在校园德育工作网站上设立心理咨询专题主页,发挥网络匿名性、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研究生提供更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利于他们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