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女大学生论文,印象论文,角色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体制已成为高等院校毕业分配的主要形式,这无疑给了每一个大学生更多的公平竞争的机会,但同时也带给了他们更大的心理压力。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女大学生就业难。这对于从小在男女平等、女当自强、女不比男弱的教育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女大学生心灵上产生的冲撞无疑是很大的。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有着怎样的自身体验?这些体验对她们的未来发展影响如何?笔者试图通过对男女大学生的比较,来考察女大学生所存在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了解它们的水平、特点及其影响,分析女大学生由此产生的内心矛盾和困惑所在,为对女大学生的成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对象与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投射测验和深入访谈两种方法。
1.投射测验
( 1 )测验设计:利用通常在人格测量中所使用的投射技术 (projective technique)对大学生心目中的男女两性职业刻板印象的水平、状况进行分析。在本研究中,笔者设计了两个情节,对被试进行测验。这两个情节是:
a.王小燕从采矿专业毕业了,即将走向社会,王小燕的工作、生活前景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b.李建刚从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业毕业了,即将走向社会,李建刚的工作、生活前景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2 )被试:随机选择了陕西师大及西安邮电学院的本科生为对象,采用团体测验和个别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要求被试在20分钟左右根据所提供的两个情节分别编写两个故事。最后共得102份有效答卷, 其中男生51人,女生51人。
(3)评分方法及标准:
本研究采用的评分方法借鉴了James E.Savage等人在研究FOS(恐惧成功)问题时所创立的“不存在—存在制”计分法(
Absent
—Present System),也就是说,每个所编写的故事中都可能有存在和不存在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倾向,如果存在,则记1分;如果不存在, 则记0分。故任何一个被试的得分总值都在0—2分之间。
判断故事中是否具有职业刻板印象的评分标准如下:(a )主人公工作、生活前景不好或改行从事其它职业;(b)面对未来, 主人公有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的倾向;(c)主人公工作发展很好, 但生活陷入一片僵局;(d )主人公在其专业限定的职业领域中从事传统上认为男性或女性应从事的工作;(e )拒绝接受情节中所提供的情节(如王小燕以男性的身分,李建刚以女性的身分出现);(f )主人公体验到各种精神痛苦。
如果被试在编写的故事中出现以上所列评分标准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情况,则被认为具有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倾向,记1 分:如未出现以上所列标准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则被认为不存在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倾向,记0分。
2.深入访谈
在陕西师大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中共抽取了16人进行深入访谈,其中每个年级4人,男女各半, 力图对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某些层面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投射测验得到男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结果见表1 及表2。
表1 男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得分频率分布表
刻板得分
绝对频率相对频率累积频率
女男女男女男
0 159 29.4 17.6 29.4 17.6
1 182135.3 41.2 64.7 58.8
2 182135.3 41.2100.0 100.0
注:N女=51N男=51
表2
两种情节中男女大学生存在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得分频率分布表
情节 绝对频率 相对频率
女男 女男
1 2938 56.9 74.5
2 2525 49.0 49.0
从表1显示的结果看, 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要明显地低于男大学生。刻板成绩得2分的, 也就是在两种情境下都具有刻板倾向的女大学生有18人,占总人数的35.3%,低于男大学生的41.2%(21人);得1分的,即只有在一种情境下存在刻板倾向的女大学生也占35.3%, 同样低于男大学生的41.2%;得0分的, 即在两种情境下都未表现出刻板倾向的女大学生有14人,占总人数的29.4%,高于男生的17.6%(10人)。
此结果说明,尽管男女大学生中都有一部分人未发现具有传统的刻板倾向,但具有刻板倾向的大学生仍占据所研究对象的主体,且男生更高于女生。
从表2来看,男女大学生相比都对情境2,即男性从事一个一般认为非常女性化的职业具有较低的刻板倾向,而对情境1, 即女性从事一个一般认为非常男性化的职业具有较高的刻板倾向。而且在情境2中, 女大学生的刻板得分人数与男大学生相同,都为25人,占总人数的49.0%,接近半数。而在情境1中, 男女大学生都有半数以上的人表现出刻板倾向,且男生多达74.5%(38人),明显高于女生的45.9%(29人),说明男女大学生在对职业分工的认同上,都对女性的适应范围有更多的限制,而给男性以较多的选择空间,男生对女生的工作限制更高于女生的自我限制。
尽管女大学生刻板印象得分总体都低于男大学生,但是具有刻板倾向者仍是女大学生中的主体(在一种或一种以上情境中具有刻板倾向的大学生总数占到70.6%)。那么女大学生的这些刻板倾向的具体特点如何呢?从对投射测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女大学生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非常明显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希望从传统的异性职业圈里跳出来,在寻找新的职业定向时,是尽可能地立足于所学专业,找到按传统观点看适合自己性别特征的工作。
例如,
“李建刚由于性格及专业技能、技巧的不扎实,但是外语,计算机较好,于是他选择到了一个外资企业,搞儿童电脑软件的开发。”
“李建刚先进入一家幼儿园或是一所小学教学(教音乐或舞蹈),以后慢慢利用工作剩余时间去给一些玩具厂商干活,积累资金后先开办一所私立幼儿园,以此为经济基础,创设一系列婴儿、儿童玩具、食品工厂,使自己有所作为。”
2.尽管承认在各行各业都需要两性的共同参与,包括最具传统性别特色的职业领域,但是又认为“男人仍是男人,女人仍是女人”。
例如,
“王小燕从采矿专业毕业,分配在办公室工作,没有像男生那样到基层去。她在办公室做些书记员的事情,她感到事情很琐碎,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在一煤厂作过称员。”
“如果李建刚进入教育界从事幼教工作,如他喜欢这专业,幼儿教育界男性本来少,也希望有男教师,他可以搞研究、当院长,也是很乐观的前景。”
“李建刚在毕业之际,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招聘,到一家电台作了幼儿节目主持,由于是招聘制,这对于李建刚的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李建刚觉得,男子汉要有出息,有压力才有动力。因此,李建刚选择了具有风险性的这一工作。”
3.不甘心完全屈服于服大的传统压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和抗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但在根本上仍不能突破传统的理念。
这种心态同样可以从一些故事中得到反映。
“王小燕,这位采矿专业的高材生,平生第一次在挫折面前无计可施。回想近三个月自己所干的事情,抄抄写写、接接电话、传传文件,闲得她几乎心里都要长草了。作为一名采矿专业的学生,她多么渴望能到大自然中一展宏图。记得刚到采矿队时,她像每次面对挑战所作出的反应一样,找到主任要求到野外工作,主任态度非常的好,对小燕大肆表扬了一通,但告诉她要先熟悉一下情况再决定干什么。一个月过去了,王小燕再次申请到野外工作,主任只是淡淡地说:‘照顾你们女同志嘛,还是作室内的文书工作比较好’,同时眼神中似乎闪过一种不耐烦。最后王小燕还是参与了一次野外采矿。但她的运气太糟,第一次就遇到了大雨。山里泥泞的路径对于一个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女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考验。她可以不说累、不流泪,却不能够淋雨不生病。而且作业组长在小燕举步艰难时露出的厌恶目光,更是令她思之后怕。真是自己错了呢?小燕不由自由地问自己。没有选择留校教书而选择野外工作真是一个错误,或许当初选择采矿专业就是一个错误。三个月来,这个问题始终如一方巨石压在小燕的心头。”
下面这个故事更有意味。
“王小燕大学毕业了,苦读了四年,怀着满腔热情想去社会上干一番事业,作出一点贡献。于是她拿着自己大学四年的成绩单及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满怀信心去人才交流会上力图谋求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然而,她走了一个又一个单位,回答都是‘不要女生,女生太麻烦!’。在一阵极度消沉和心理不平衡之后,她选择了干个体这一条路,在她们县城开了家饭馆,收益颇丰。……最终以一个女强人的姿态赢得了世人侧目,也为当代女大学生争了口气!”
这位女大学生描写王小燕为女大学生争了气,事业最终有成。但是,王小燕仍然是从女性传统职业——服务性行业(开饭馆)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4.低刻板印象水平的女大学生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刻板倾向,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便是主人公在事业成功的背后似乎总带有某种偶然性。
例如,
“工作半年来,李建刚终于可以吐一口气了。能在这次年终儿童舞汇演中拿到一个编舞奖,不仅仅是半年工作成绩的一个体现,更重要的是对四年所学专业的一个肯定。当然,曾经作为幼儿教育专业唯一的男生,他看到过各种眼光,听到过各种议论,有不解、有嘲讽、也有不屑。但他始终在心底告诉自己,要坚持!现在终于有了柳暗花明的时刻。另外一个使李建刚得以实现自我的原因在于领导的英明,深圳一所幼师接受他,且支持他的工作。李建刚明白,他取得的成绩,除了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外,也要庆幸自己有个好的单位。”
“李建刚大学毕业后闯荡到了南方,在那里找到了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也许是南方观念比较开放或超前,他这位幼儿园里的‘阿舅’并未遭到别人不公的议论,反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也许是人们意识到了很多男孩子由于从小接触过多女性而有女性化的趋势吧。他也很爱自己的工作,在这片天地里,他想作孩子们贴心的‘阿舅’。”
“男生学幼教一直被认为是异端。而李建刚正如他的人名,长的高大威武,可他就是喜欢上了幼儿教育。虽然外表刚健,可他内心却很善良、细心。从小失去了母亲和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决心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就,他连续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后,被南方沿海一个大城市聘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他对自己的将来充满希望。”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这些偶然性或表现为特殊的工作单位、特殊的地域、或表现在主人公特殊的人生经历上,所以透过这些乐观的前景的表面,似乎隐含着不乐观。
四、讨论
材料的分析拟从以下几点进行讨论。
(一)我们的教育已产生了一定的效力,男女平等已在理念上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自强、自立的女性已是女大学生中的主体。然而女大学生自身仍存在某些影响其发展的弱点。
从所调查的对象来看,多数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并未直接把性别因素作为一个衡量的重要标准,至少在理念上是男女平等的。
比如,一位男大学生在谈到自己对性别与职业的看法时说道,“……我不是主张性别决定论。我还是主张个性和能力。嗯,有一句话叫‘陈力就列’,也就是以力量来排座次。女生能力强的,那人家就能当经理,你男生有不行的,那你就去哄小孩。所以说,每个人都依据个人的特点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不一定非得论性别。”
从实际来看,这个观点在男女大学生中是很普遍的,所以,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一样,都希望以真才实学,以自己的能力去竞争,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故而同样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对此,一位女大学生是这样讲的,“我觉得不能说女孩子不能追求太高。人总得有一个目标,即使达不到,但只要心中有这个目标也是挺好的。不要把自己限制住,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了而不再追求。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妨再试试。……不能安于现状,这样未免太消极,人应该有进取精神。”在这种平等、自强意识的支配之下,很多女大学生将职业发展的眼光投向了整个就业市场,所以,从整体来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具有较低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
然而,本研究也发现女大学生自身还存在某些弱点。首先,是过于关注周围其他人的态度,尤其是对自己的看法。这一弱点的形成既有传统观念的限制、社会习惯的压力,也有家庭教育的强化如女孩子要注意影响,女孩子应考虑名声,女孩子要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一而足,由此产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便是对人际关系的相对敏感。当然,人不能独立于社会空间而存在,所以人不可避免,也必需注意自己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自己思想、行为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与一致。但是超越限度地过多关注反倒会使自己无所适从、裹足不前,同时会抑制自身潜能的发掘。这与自强、自立的现代女性应具有的素质是相悖的;其次,访谈材料也表明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有以兴趣为第一原则来考虑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倾向。不可否认,兴趣是构成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使人的智力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使人工作充满热情的动力因素。然而,一味地从兴趣出发,往往容易带情绪的色彩而缺少责任的压力。而责任心却是女大学生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一个必备的心理品质。所以,这些都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性差教育时应该思考并设法解决的。
(二)传统的性别观念仍在不同层面上强化着大学生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同时极大地束缚了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传统的思维模式对男女两性性别角色的限定是以“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为核心的,这些观念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自我认定,强化着他们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
例如一些男大学生在谈到要找一个怎样的职业时,就非常坦率地说道:要找工作,一是工资要高,二是住房条件要好。原因是一旦工作了,就不能再依靠家里,如果自己没有起码的经济条件、住房条件,连媳妇都娶不上,这是个现实问题。
在投射测验的故事中,一位男大学生还有这样一段描述:
“王小燕将四处托人、拉关系跳出矿业系统。考虑到以后的婚姻、家庭,以及下一代的培养环境,她决定跳出矿业系统寻找一份比较安稳的工作,比如说教师。只要环境好一点,经济收入可以相对低一些,毕竟挣钱不是女人的事。”
女大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
“对于未来工作的经济条件没想那么多,差不多就行了,只要将来能养活自己,不能再靠父母养着。所以找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工作,心情舒畅就行了。”
“待遇问题嘛,签约的时候,确实没有考虑这些。后来大家在一块儿聊,说到可能工资待遇还不错。实际上,在我看来不要太低就行。每个月400块吧,400以下是太低了。上大学我们家里把什么钱都给我花过了,现在工作了经济条件允许的话,适当地还是要给家里贡献一点。工资太低的话,就没有这个能力。”
从中可看出,女生即便是考虑到经济条件,她们与男生也可能是出于不同的动因。女性可以没有小家庭经济责任的压力,所以就可以不必过多考虑这个问题。这似乎是女性的一种优越性,女性应该庆幸的感激。但实际上,这仍然是由于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女性的性别角色最终还是以一种依赖于男性的形式而出现。包括对王小燕的前景,很多大学生(以男生为主)都为她安排好了一个所谓轻松,舒适的捷径——嫁个“好”丈夫。
“……王小燕最终利用相貌找了一个有权势人家的公子哥进入了挺吃香的一家合资企业当了文秘。”
“……王小燕由于自己长得不错,又有大学文凭,最后嫁给一个主任的儿子,工作自然也进了办公室,就这样平淡度过此生。”
“……她知道女人的成功,才、艺、色、背景四者之中有一样就够了。自己的容貌虽不是沉鱼落雁,但她深解女性的魅力在哪里。于是,没多久,便在同学们惊异的目光下披金挂银了。这一切都很简单,嫁鸡随鸡,嫁大款,也就变大款。毕竟,‘高品味’的女性还并不多。”
所有这类观点对女大学生都产生着明显的心理暗示,并带来了很强的心理压力。她们既希望能与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去公平竞争,但却又自觉不自觉地给自己附加了许多人为的条件;她们既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但又回避出类拔萃,因为这样会被男子们远而避之,女子们敬而妒之。因此认为在传统所能接纳的范围之内为自己定位要安全、保险的多。因而在内心里对女性适宜的职业范围自觉、不自觉地就有了更多的限制,自然对女性的职业刻板倾向高,而对男性的职业刻板倾向低。
(三)一些不合理的性别职业分工在被人们从观念上合理化,男女平等的精神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女大学生心理因此极易失衡。
多年的男女平等教育使得女大学生中不乏佼佼者,她们可以在方方面面与男生抗衡,甚至做到更优秀。她们理所当然地渴望在社会上能与男性一样拥有同等的公平竞争,在各个领域都能有女性成功的机会。然而面对目前就业市场上的重男轻女现象,女大学生是很难维持心理平衡的。例如,一位女大学生说,“用人单位都喜欢男生,但是有些工作并不是女生干不了。这样对女生很不公平。……平时学习成绩,女生并不比男生差。论工作能力,我们系在我看来,就是女生比男生强。就这一届学生干部来讲,10个干部里有2个男生就已经很不错了。 并非男生出色而不用,因为他们提不起来。女生在我印象里出色的是很多的。”
那么,男大学生对此是怎么看的呢?“这都是正常的。我要是领导,也要男生。……就说男女平衡方面,在某一个地区,不可能是女性的层次非常高,把男性的盖住,这样的地方很少存在。开拓的城市,或是发达的城市,都是男性的层次要高一点,女性的层次稍微低一点,这我觉得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平衡。所以,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他多要点高层次的男性也就是去适应这个平衡,不可能把层次高的女性要来去填补空缺,而让男性显得略微逊色了。否则,他们的发展,至少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可能会处于一种畸型。”
因此可见,这一切似乎都是自然的、合理的,在“照顾”、“保护”、“关心”女性的种种理由之下理所当然地就剥夺了女性自己选择的机会。女大学生在这样的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择业空间越发狭小,内心承受着极大的矛盾冲突。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具有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的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主流,而从整体来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具有较低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
2.女大学生主体也带有职业角色刻板印象,同时对女性自身的职业范围有着较高的限制。
3.男性对女性职业发展的限制更甚于女性的自我限制。
4.传统的性别观念仍在不同层面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从主、客观上造成女大学生未来发展相对狭小的选择空间,使其内心承受着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二)建议
1.应建立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的系统、完备的职业知识教育及职业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形成客观、全面的职业认知,降低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及就业竞争时产生的应激水平。同时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能更主动、更自觉、更清醒地作出职业选择。
2.教育女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两性角色,既不是盲目地对男性社会忿忿不平,也不在不公正的现实面前叹息,而应以自信、自强的信念努力开发自己、把握自己。
3.注意提供鲜明生动的、具有激励性的女性榜样形象,帮助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自我认定。
4.加强对女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使之树立一个乐观向上的、勇于寻找实现自我奉献社会的人生观,从而使之更好地做好职业准备与就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