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论文_王操

油气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论文_王操

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西部分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加强天然气输送管道的管理,保证输气管道安全运行,预防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提高管道输气的效率,满足沿线用户的用气需要。对金属输送管道采取阴极保护技术措施,降低管道腐蚀速度,延长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管道系统安全平稳运行,达到预期的输气要求。

关键词:油气管道;保护;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

油气能源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加上近年来人们对能源的依赖性日渐提高,这给管道安全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道运输作为油气运输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对确保油气能源安全运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多年油气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对油气管道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从而有效提高了油气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1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油气管道因安全隐患长期存在所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显,这是几十年长期累积的结果,其中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既有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应急问题,也有机制、体制、法制问题;既是安全生产问题,也是公共安全、公民权益问题。

1.1法律法规不完善,标准规范滞后、缺失

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以美国为例,自1968年以来,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方面已有8部法案出台。目前,我国在油气管道管理上仅有《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缺少配套法规,在管道管理部门职责细分、应急协作机制建立、管道风险管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管道完整性管理、公众教育等方面,还没有相关立法。二是管道设计标准滞后。目前,我国管道设计标准已多年未修订,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管道与人员密集场所间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公共安全的需要。比如油气管道与居民区及其他建构筑物间的安全距离,仍参照前苏联15米左右的标准,没有从油气泄漏和进入密闭空间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角度,考虑设置合理的安全距离,管道两侧的规划红线控制不够。

1.2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管道管理责任不清晰,存在多级多头管理。就管道管理而言,在部门职责划分、管道规划、管道保护、责任落实、检测运行、隐患排查等方面,法律要求不明确,致使油气管道的管理存在多级多头管理现象。“多级”分别是国家部门、管道所经地方政府、管道企业。“多头”是指能源、质检、规划、建设、国土资源、铁路、交通、水利、公安、安监、环保等部门。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监管难

以形成合力。二是管道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顺畅,管道管理往往分散在销售、储运等不同环节,没有统一管理,人员配置力量不够,管理水平往往不如炼化生产企业。

1.3安全距离不断被挤占,非法占压现象严重

一是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原来铺设的管道逐渐被新建的城市建筑占压,成为穿越人口密集区的管道,变成很大的隐患。二是解决难度大。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职责不清晰,主管部门不明确;另一方面,反复性强,往往旧的占压刚清除,新的又产生。

1.4油气管道保护意识不强,安全风险较大

一是个别油气管道存在管道老化、腐蚀等问题,安全隐患突出。二是油气管道穿越、跨越各类目标,形成密闭空间,危险性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特别重大泄漏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原油管道穿越排水暗渠并形成密闭空间,泄漏原油及其混合气体在排水暗渠内蔓延、扩散、积聚,最终造成大范围的连续爆炸。三是油气管道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方面,工程遗留问题突出,部分地区的征地赔偿问题在建设期内未能妥善解决,导致企业正常的巡线及检测等工作受当地百姓阻挠,企业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巡线力度不够,管道标识不全、混乱,监测监控手段匮乏,管道维护投入不足,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及时。四是油气管道沿途社会环境复杂,打孔盗油、施工损坏等第三方破坏行为严重威胁着管道安全。

2如何加强油气管道安全管理

2.1强化政府管理

从国家层面把管道安全定位为“第五大”运输系统,将管道安全上升到国家经济和能源战略高度,纳入国家公共安全体系中进行管理。加强规划及规划变更的管理。地方规划要按法规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确保管道与周边新建设施安全距离充足,规划变更时一定要充分评估对现有油气管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充分发挥全国油气田及输油管道安全保护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油气管道的安全监管。设立国家管道统一呼叫中心。任何参与拆迁、挖掘和建筑施工的个人或机构必须在工程实施之前,通过统一呼叫中心,联系管道运营商,获取目标区域的相关地下管道信息。统一评估审查标准。对新建、改建、扩建管道在安全、环境、土地利用、压覆矿产、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评估审查要求进行细化,形成规范性制度,统一评估审查标准。推动建立完善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指挥机制,强化事故状态下的事故通报和应急联动能力。不断加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地方政府和企业管道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区域事故快速预测和区域疏散警报系统,事故发生后,迅速确定疏散范围并及时通知所在区域群众进行疏散,避免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将油气管道隐患排查治理纳入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尤其要加强对人口密集区等重点管段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企业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环节排查隐患,确定重点防护管段;协调处置企业因外部因素造成的占压、安全距离不足、违反规划建设等隐患。

2.2推进科技进步

尽快启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和重大管道工程的全面普查和风险评估工作,适时使其覆盖所有区域的重点油气管道及其他战略性管线。逐条建立石油天然气管道档案,开展压力管线定期检验、风险评估和使用登记工作,建立国家和区域管道地图系统(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使其成为支持管道日常管理、紧急响应、检测和决策的基本工具。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国家管道事故数据库(包括单位长度管道事故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故障修复时间等安全数据指标),开展油气管道安全评估、风险分析及可靠性设计分析,用于指导新建及在役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油气管道安全课题研究。研究油气管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机理,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风险区域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方法和程序,为解决我国油气管道安全规划、设计、建设、检测检验等方面的安全难题提供技术支持。

3结语

油气管道承担着大多数油气运输的重任,是我国名副其实的能源大动脉,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因此油气企业必须加强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针对目前发展形势,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增加应对风险的投入,全面落实人员责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加强管道保护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确保油气运输管道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樊文有,陈叶,李云海.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4:175-178.

[2]吉建立,何仁洋,秦先勇,蔡建平,李杰.国外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经验及启示[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4,05:1-5.

[3]廖雍,周迎.长输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浅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209.

论文作者:王操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油气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论文_王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