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产业对于中国更有意义——访中国社科院环境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嵩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更有论文,研究员论文,中国论文,环境保护论文,发展研究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者:能否请您谈一下“环境产业”的定义和内涵?
徐嵩龄:目前,我国所说的“环保产业”在国际上被普遍称为“环境产业”,“环保产业”只是在早期在与污染控制有关的问题上偶尔使用过。从字面上,可以一般化地将“环境产业”定义为“满足用户环境的产业”,而“环保产业”则可定义为“满足用户环境保护需求的产业”。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术语之间的概念差异,也就是说“环境产业”不仅包括“环保产业”所关注的防止环境破坏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发挥与利用环境的正面效能的内容,在后一方面,环境已被当作一种资源来处理。可见,环境产业是广义的,环保产业是狭义的。
广义环境产业还有其更深刻的内涵。国外将环境产业分为十个到十几个门类。更有意义的分类应针对其技术经济层面。一般来说,可以将环境产业分为四个层面:一是末端控制技术。这类产业着眼于在生产链的终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实施对环境破坏的控制与管理。二是洁净技术。这类产业着眼于在生产过程中,或通过生产链的延长,如回收与再利用,减少与消除环境破坏。三是绿色产品或称洁净产品。这类产品应达到三项标准:1.它在生产过程中资源是高效利用的,且不会或较少造成环境破坏;2.它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使用户及周围环境受害;3.它在废弃后不会使接纳它的环境受害。四是环境功能服务。这类产业着眼于利用环境资源,向人们提供环境功能服务,如生态旅游、生态休闲、健身、人类居住区及生产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与建设,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在广义环境产业中,只有“末端控制技术”层面的产业具有较为明显的独立性质,又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最早,它的出现也最早,因此曾一度被视为环境产业的核心。而其他三类技术层面的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一些传统产业相融合。它们一方面使环境产业的覆盖面大大拓展,另一方面又造成环境产业边界的模糊性。广义环境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及它的边界的模糊性,一度被视为衡量环境产业的经济价值的不利条件和削弱对环境产业重视程度的理由。事实应恰恰相反,正是环境产业的这种广义性,才能充分、全面、深刻地体现环境产业的真正价值,体现它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它的永久的产业生命力。
记者:可见只发展狭义的环保产业已不能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制约了我国的环境事业。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倡导和发展“环境产业”意义十分重大,那么广义环境产业的意义有哪些?
徐嵩龄:以“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功能服务”为特征的广义环境产业与以“末端控制技术”为特征的狭义环保产业相比,它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广义环境产业能够成本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由于广义环境产业不是着眼于环境破坏出现后解决问题,而是将环境问题的解决落实于产品选择、技术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之中,因此它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在理论上是技术优越的和成本有效的,至少为在实践中成本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可能。
第二,广义环境产业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社会对环境的需求已不是简单地停留在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层面,人们渴望更充分地享用环境资源所提供的各种功能。现在一些对环境资源的新的享用方式在发达国家或已初现端倪,或已如火如荼。它们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绿色化;二是休闲产业的兴起及其生态化方向。诸如此类的数量日益增长和范围日益扩展的环境需求是狭义环保产业无法提供的,它们只能由广义环境产业提供,这些社会需求是环境产业经济效益最广阔的源泉。
第三,广义环境产业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末端控制技术”层面的环保产业的经济效益是较低的。它往往需要通过与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比较来认识。这也是狭义环保产业在其发展初期,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广义环保产业,它们则普遍具有正面的、直接的、显著的,并且日益增长的经济效益。这可以从它在发达国家中的发展状况得到证明。
第四,广义环境产业具有更广泛的经济带动作用。狭义环保产业,在经济性质上属于提供抵御性消费的产业。因此,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直接带动作用是有限的,或主要表现出对经济的间接带动作用,如通过改善环境质量以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力等。然而,广义环境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则广泛得多,深刻得多。首先,由于广义环境产业涉及到环境资源的新的享用方式,因此它会促使新的产业门类的诞生,从而在经济结构上、产业内容上、就业人口上带动经济的发展。其次,由于广义环境产业涉及到支持经济的新的技术基础,因此它会有效地与极大地改善经济的技术品质。广义环境产业对经济的这些带动作用,可以见证于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技术进步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将环境视为它在这一时期技术创新的跳板,并呼吁在21世纪应以环境立国。
第五,广义环境产业具有日益增长的永久的经济意义。从产业发展前景角度来看,随着传统的环境破坏问题的缓解、治理和恢复,对狭义环境产业的社会需求将会下降,趋于饱和,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但对于广义环境产业来说,它的社会需求是没有限制的。根据对21世纪世界经济结构、规模与消费特点变化的预测,广义环境产业具有日益增长的发展前景,会成为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支柱角色。
记者:当前来看,与广义环境产业有关的政策问题都涉及到哪些?
徐嵩龄:中国在制定自己的环境产业政策时,应当全面地思考广义环境产业的影响与意义,并使其在国家环境产业政策中反映出来。一些与广义环境产业有关的政策问题,从近期看,大体涉及四个方面:
一、技术替代。也就是说,从成本有效角度与追求更高的环境质量角度出发,我国政府应提倡和鼓励利用广义环境产业的技术,来替代狭义环保产业的技术,以促进经济的技术创新。
二、产业替代。也就是说,从追求环境产业的更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中国政府应提倡和鼓励广义环境产业中新的产业内容,对传统的产业内容,尤其是那些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产业内容进行替代,以促进经济的结构创新。
三、丰富现有的环保产业的产业链与技术链。中国应吸收发达国家在发展环境产业中的经验教训,如“末端控制技术”需求的饱和问题等。所以应在现阶段对现有的环境产业,尤其是狭义的环保产业,从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以及相关技术的内容上,进行丰富调整或增加。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环境企业由于技术和产品内容的滞后而遭受淘汰的风险,确保企业永久的生命力,确保环境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环境企业家们应当有这种远见,中国的环境产业政策也应当注入这种远见。
四、以更有创意的方式促进私人对环境产业的投资。在我国私人对环境产业的投资力度远远不足,这一直是困扰中国环境产业发展的主要困难之一。中国环境产业缺乏私人投资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狭义环保产业经济效益低下。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可以采取更有创意的鼓励投资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将企业对环境破坏的治理的收益权,扩展到企业对其治理后的环境资源的再使用权方面。如,河流污染的治理者可以进一步获得治理后的河流的特许经营权,固废填埋场的经营者与土地污染的治理者可以进一步获得有关土地的后续开发的特许权。上述对治理后的环境资源的再使用,是具有显著的及有相当吸引力的经济效益的。将环境破坏的治理权与治理后环境资源的再开发权统一起来,实际上就是将狭义环保产业与广义环境产业的发展统一起来,这将会大大有利于私人对环境产业的投资。
标签:环保产业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生态破坏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研究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