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父母让孩子过上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朱永新访谈录_教育论文

新父母让孩子过上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朱永新访谈录_教育论文

新父母让孩子过幸福完整的生活——访朱永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父母论文,完整论文,幸福论文,让孩子论文,朱永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朱永新教授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在中国众多的市长当中,他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今年3月,朱市长来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我们有机会和他面对面探讨一些教育的话题。

新父母教育的最大特征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记:本刊对您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您做了这么多年新父母的研究,能否概括一下,新父母“新”在哪里?

朱:所谓新父母是平等的、民主的,和传统父母不一样的。传统父母是等级森严的,不可逾越的,是长辈和晚辈的尊卑关系,是接受和服从的单向关系。

新父母教育的第一个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在农耕社会,父母把现成的知识和技能教给下一代,每一代人都是复制上一代人的知识和价值观。现代社会急剧变革,新一代人需要的技能父母可能完全不会,比如网络。如果父母把自己的价值观简单地强加于孩子,孩子是不可能接受的。在现代社会,父母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概念,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二,父母和孩子要有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才可能共同成长,父母与孩子在餐桌边的对话,在一起游戏中的交流,比任何训诫都更加有意义,更能够打动孩子。

第三,传统教育中父母和学校之间是单向的关系,家长会就是对父母的训话会。现在我们希望父母参与学校的管理,组成父母委员会,对学校事务有管理和决策的权力。这是我们新父母要努力尝试的。

第四,父母之间要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有的学校办了一份“新父母报”就是学校和父母共同编的报纸。

记:共同生活应该有很多解读,您谈过亲子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朱:是的。阅读是一种共同生活。现在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的生活与父母的生活截然分开。孩子写作业,父母看电视打麻将。而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就有了共同的生活,有了共同的基础和语言。童书里很多特定的词汇和语言都会转换成家庭的用语,变成亲子共同的语言,成为他们共同的生活密码。

记:在美国有一个妈妈帮妈妈协会,对这个妈妈是困难的问题,对另一个妈妈可能就不是问题。那个妈妈的经验就可以帮助这个妈妈。中国家庭教育的经验主要靠专家讲课,到一个成熟阶段后,大家可以互相帮助。

朱:我想这样做,可以办一个这样的网站。中国有很多专家误导,比如哈佛女孩刘亦婷,让我们的孩子都成为刘亦婷,怎么可能呢?我很赞成父母要有教育执照。

不能让孩子失去凝望世界的明眸

记:您最近提出一个观点是,让孩子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怎么理解?

朱:任何教育理论大致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它的本体论,二是它的价值论,三是它的方法论。本体论反映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从本体论来说,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即所谓的教育生活。价值论反映人们关于教育的功能与意义的认识。从价值论来说,我们认为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方法论,反映人们对于如何实现教育的价值的对策。从方法论来说,我们是主张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等六大行动,以及通过新公民新生命等项目,来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记:这是一个值得父母与教师深思的观点,请您详细阐述一下好吗?

朱: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意思。

第一,教育就是生活。过去比较传统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即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但是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包括我们的父母、学生、教师等,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第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是一种生活,这是杜威早已经说过的话。他同时还说学校就是社会,在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画了等号。这似乎有问题。我们说教育就是生活,但更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又不是简单的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这种教育生活,又不能等同于学校教育生活,如在家庭里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的学习,都可以视为教育的生活。所以,我们理解的教育生活,应该是面向男女老幼的全人与全程的。

第三,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和充满乐趣的。其实,孔老夫子早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仅有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更有对当下某些教育问题的担忧与不满。我们遗憾地看到,许多地方和有一些教育,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他们的学习充满了失败。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们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这样的教育还有必要吗?

第四,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我们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两个字,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仅仅强调幸福,很容易让大家过分重视情感的体验,甚至会误认为是感官的享受。尤其是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是单向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数的教育。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其实,对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四个方面的理解,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前不久,我在博客上写过一篇《快乐第一》的文章,分析了丹麦和不丹,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一个人均收入高达34600美元,位居世界前列;另外一个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400美元,排名世界第152位。但是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幸福感、幸福的指数都很高。

在不丹,教育的预算占整个国家预算的18%,城市的学校和乡村的学校配置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从幼儿园开始的10年教育都是免费的,在边远地区学生的文具等也是由政府提供的。所以,不丹这个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实际上在一个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国家,同样也可以创造快乐的奇迹。所以,教育的公平和平等也是快乐和幸福的一个重要的源泉。

在丹麦,丹麦人曾经讲过教育和学习是丹麦人快乐的秘密之一。丹麦的教育部长讲过,我们放进年轻人脑袋里的东西永远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产。所以,在丹麦的学校里面没有成绩单,没有评选先进的制度,终身学习是丹麦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线,它的教育的平等、公平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记: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这种“幸福”会不会只是童话般的幻想?

朱:我们觉得这种幸福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教育是需要理想的。当然,它能不能得到实现,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地实现,我无法预言。但是,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去追求。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追求的过程。人类的教育就是在这样一种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如果连梦想都没有,连追求都没有,连我们所认为的追求幸福的权利都没有,那么我觉得生活会失去意义。就像我们的和谐社会一样,和谐社会也是我们的一个梦想,也是我们的一个追求,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孩子的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

记:童年的快乐与痛苦对未来的人生会有怎样的影响?

朱:教育是一种生活。这种生活不仅仅是为未来、为成年准备的。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所以这种幸福的完整首先是孩子作为—个人,他在学校里面就能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游戏,快乐地交往,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能够有—个幸福的童年,能够有一个今后回忆起来也同样幸福的童年。所以如果仅仅把教育理解成是为成年而准备的,我觉得这是不够的。一个孩子如果在他的童年就那么悲惨,就那么没有快乐,在他童年记忆中落下痛苦的印记,我想他今后成年也不会快乐。

记: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小学生补课现象?

朱:补课的问题是一种不幸福、不完整教育生活的体现。孩子们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孩子们没有童年,没有游戏,他们很难从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同时,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来补课,除了知识还是知识,除了应试的技能还是应试的技能,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也就得不到保证。所以,我是非常不赞成这样补课的方式,我觉得在中小学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禁止补课。

记:心理学讲,根据遗忘曲线,留作业让孩子复习是有好处的。不留作业的概念是什么?学生在学校把作业都写完了吗?

朱:现在的情况是学生主动的探究很少,凡是被动的事情,孩子都是不愿意的,再好的事情也不愿意。只有主动地看书和游戏,孩子才会喜欢。孩子课堂的学习时间已经够多了,再花时间补课肯定是不应该。我是认为,有经验的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很少留作业的,主要的问题要在课堂内完成。很多教育改革都是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改革。

我主张在课堂里把基本问题都解决掉,课外做一些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孩子的时间就是发展的空间,如果占用太多,孩子就没有发展了。当然,这并不排除符合教育规律的复习与预习。

记:您谈到“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朱:我过去一直做心理学研究,实际上一个人的成功和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含很多,有情绪、兴趣、意志、个性等。在这些因素中,我反复思考,觉得最重要的是一种状态,也就是态度,一种人生的态度,它会激发所有积极的能量去处理一切事情。过去的教育,首先是强调苦干、勤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强调多做多练。在学校里就变成了以重复练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随着智力理论出来以后,人们意识到方法很重要,不仅要勤学,还要巧学。因此开始注重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效率,表现在抓住知识点等。但是,方法之上更重要的是状态。有状态的人会主动地去行动,没有状态的人不会主动行动。实际上,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记:现在的孩子多忙于课业学习,您提出培养孩子有一个爱好特别重要,为什么呢?

朱:作为一个人,让自己和别人区别开的就是自己要有特色,特色让人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有爱好的人有自己特别的精神世界,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不会空虚无聊。再说一个人有爱好,可能会多花时间,可能在这方面有成就。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现在分数好最重要,分数不好的都是失败者。其实,孩子学得太难了,有的是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有什么价值?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东西,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标签:;  

新父母让孩子过上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朱永新访谈录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