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农产品出口的一道槛——“粉红女士”订单落空的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粉红论文,农产品出口论文,订单论文,女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口味上乘的“粉红女士”苹果,因为生产管理没达到国际标准而使到手的300吨出口订单不翼而飞。发生在苹果大省陕西的这件尴尬事,今年1月初经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的议论和讨论至今仍在延续。
专家分析认为,“粉红女士”出口受阻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生产和管理国际标准化,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
标准化的背后是工业化
不久前的一次“三下乡”活动中,陕西省有关部门将新华社有关“粉红女士”的报道复印放大,做成展版,在果区宣传展示,引得许多农民驻足。有的农民说:“我们第一次听说种苹果还要标准化,看来这庄稼再不能用过去的种法了。”
据调查,陕西省绝大多数果园里的果树,不仅行距过小,而且枝条修剪粗糙,“小树像杨树,大树像花椒树”。记者在富平县果农胡双智的果园里看到,两年前嫁接“粉红女士”接穗的“富士”苹果树,以前就修剪不规范,密密麻麻,透光、透风差,与较为科学的“纺缍形”树形相去甚远。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实现工业化或准工业化,是农产品生产的未来趋势。事实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已经像工业品生产一样的严密,他们为农产品确立的市场标准,也只有通过对每一个细节的高度控制才能达到。
产后管理也有标准
与低标准生产相伴的是低标准的储藏、运输和营销。记者在去年“粉红女士”挂果量较大的富平县、合阳县采访时,看到不少果农收获的“粉红女士”苹果散乱地堆放在家里,好一点儿的也就贮藏在土窖里,能达到气调库贮藏水平的几乎没有。陕西大量苹果采摘后都是先存放在果农家中,等客商上门收购,入库率很低。而在日本,成熟后的苹果从田间收送到批发市场,批发商再进行分级筛选,打贴商标,达到入库存储要求,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富士苹果可存至第二年8月。
陕西省农业部门在东南亚水果市场考察时发现,国外果品包装,普遍执行国际标准,所有果品在机械生产线上清洗,打蜡、贴标、分级后才能装箱。每个果品箱盖上都有果库号码和“CA气调”标记,表示果品经州级政府检验合格,没有“CA气调”标记的不能作为商品出售。这种严格的质量管理,使果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硬度、脆度和口味几乎不变。这是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苹果在国际市场上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国内标准要与国际标准对接
“粉红女士”订单落空为陕西苹果敲响了警钟,也给我国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化提出了新课题。专家还指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挫,也反映出我国农产品国内标准滞后,应尽快制定能够与国际对接的标准化体系。
据介绍,我国农产品目前有80%是按照国内标准生产,只有20%左右按国际标准生产。
有果农说,国内苹果市场的需求量惊人,陕西苹果不一定非要大量出口,稳固和开拓国内市场也许更重要。但已有外电报道,中国苹果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已开始淘汰原来的“蛇果”品种,引进新品种,美国果农正在想办法夺回在中国失去的市场,并要让更多的中国人吃美国苹果。
最近,洋水果进入我国市场的势头强劲。有关专家分析说,随着洋水果大量入境,国内苹果市场也将变为国际竞争的舞台,如果我们的生产只满足于低标准,中国苹果丢失的可能不仅仅是国际订单。
联系电话:0531-6424213